![]()
倫敦日記:蘇聯駐倫敦大使二戰回憶
作者:[蘇聯]伊萬·邁斯基 著、[英]加布里埃爾·戈羅德茨基 編注
譯者:全克林、趙文煥
出版時間:2024年7月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新民說
1937年4月17日
那是一頓不錯的午餐!吉田茂(日本駐英大使)顯然堅持了他試圖改善與蘇聯關系的路線,舉辦了一場午宴,我和中國大使都是高級賓客。日本駐蘇聯大使重光葵、李滋羅斯、倫德爾(外交部東方司司長)等人也出席了午宴。原來這是日蘇中友誼的一種表現。這是我駐倫敦期間第一次接到日本大使的午餐邀請,而且是一次非常特別的午餐!
午餐后,吉田希望我明白:以林銑十郎為首相的新任政府將采取更加溫和的外交政策,特別是對蘇聯和中國;現任政府在即將舉行的議會選舉中會被擊敗;歷史悠久的政黨將獲得大多數選票;此外,在選舉后,林銑十郎組成的新國家黨派試圖分裂民政黨和政友會。但是,他能否圓滿完成這項任務還有待觀察。然后,吉田開始抱怨蘇聯的“侵略性”——蘇聯在遠東地區保留了大部分軍事力量。但如果我們同意將部分部隊轉回國內,日蘇關系就會立即恢復和平的氛圍。我把他的抱怨變成一個笑話,說:“大使先生,難道你不知道我們在遠東的所有軍事力量的唯一任務是保護蘇聯邊境免受‘匪徒’的襲擊嗎?根據你們日本提供的消息,他們仍大量駐扎在中國東北。”
![]()
伊萬·邁斯基
7月27日(與艾登的談話)
(1)艾登邀請我到下議院與他會面。他告訴我他要度假三周(但不出國)。哈利法克斯勛爵將在他缺席時代理他的事務。艾登想和我討論兩個問題:①遠東,②西班牙。
(2)艾登從遠東開始談起。就在今天早上,他收到了來自北平的令人震驚的消息。這似乎證明了他最初的樂觀是不合理的。中國的事態正在發生非常嚴重的轉變,日本現在隨時可能進入北平。這非常糟糕,因為北平有許多英國公民和各種英國機構。此外,英國與北平、天津地區有著重大利益關系。(這一切非常令人遺憾。)近期事件的主謀是關東軍而非東京。但這并沒有改變事情的本質。早上,艾登在收到北平方面的消息后立即致函東京,再次要求日本政府注意,英國以極大的關注跟蹤中國北方地區的事態發展,并堅定地希望日本和中國能避免戰爭。但很難說這份外交照會有多大效果。
(3)然后艾登詢問我們對中國事件的評估。我回答說,這些事件的本質已經暴露無遺。日本試圖重復六年前的九一八事變。換句話說,日本的目標是在中國北方建立第二個偽滿洲國。手法與1931年的相同。日本和其他侵略者一樣,在試圖擴張的過程中,主要以經驗主義和機會主義考量為指導。他正探尋自己能在不受懲罰的情況下走多遠。因此,日本新冒險的成敗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①中國的抵抗力量,②在遠東地區有利益的大國的行動。艾登認為,我們對形勢的分析非常可信,但他補充說,今天的中國已不再是1931年的中國,這一次日本將遭遇更強大的抵抗。蔣介石的忍耐是有限的,艾登認為已經達到極限。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遠東地區可能很快會爆發大規模軍事行動。
![]()
伊萬·邁斯基與艾登
(4)我問艾登,其他大國打算如何應對即將發生的事。艾登聳聳肩,說:“我不知道。”他告訴我,他曾兩次試圖將美國拉入三國(英國、美國和法國)統一戰線以反對日本侵略,但都沒有成功。美國人固執地拒絕了這個想法。他們只愿意參與“平行行動”。不幸的是,“平行行動”遠遜于聯合行動。美國甚至已經在東京采取了某種“平行行動”。英法兩國政府也向日本政府發出聲明,以防止最壞的情況發生。但這一切還不夠。沒有美國,英國只能向日本政府送去一些不痛不癢的外交照會。
(5)艾登不經意地問我,中國駐蘇聯大使(蔣廷黻)提交了什么樣的外交照會,南京政府有沒有向我們提建議。他從中國駐英大使那里聽說過這件事,但如果我能提供一些細節,他會非常感激。我回答說,中國駐蘇聯大使確實與李維諾夫(蘇聯外交人民委員)同志進行了一次交談,并問后者蘇聯如何看待與遠東有關大國采取“聯合行動”的可能性。李維諾夫同志回復:如果蘇聯政府收到關于聯合行動的提議,我們會進行討論。艾登非常注意聽取這些信息,連忙說他覺得這很有趣。不過,他沒有再追問下去(中國駐英大使郭泰祺后來告訴我,艾登一直小心翼翼,沒有引導蘇聯參與聯合外交照會的討論,以免激怒德國和意大利)。后來,艾登要求我,在他離開倫敦期間,要與負責遠東事務的次官卡多根保持聯系。……
![]()
伊萬·邁斯基
8月23日
我拜訪了范西塔特,問他英國政府對華軍售的最后決定是什么,以及中國是否打算在即將召開的國際聯盟會議上提出日本侵華問題。范西塔特在回答時非常保守,強調政府尚未就我關注的事項進行討論或作出決定。他答應一旦作出決定就通知我。
總的來說,范西塔特非常悲觀,特別是關于遠東和地中海。情況越來越糟,危險越來越近,卻沒有采取真正的反抗措施。世界將走向何方?
今年發生的國際糾紛破壞了每個人的假期,對于這一事實,范西塔特深感不快。他本人必須常駐倫敦。艾登正在度假,不過是在英國境內,而且只有短短的三周——還要不時到首都出差。就連首相也不得不中斷假期,召開內閣特別會議。這是戰爭爆發以來,首相第一次無法平靜地度過他的假期。這就是我們現在的處境!
我聽著范西塔特的訴說,暗自發笑:要是被破壞了的假期是唯一的麻煩,那就好了!
12月14日
英國人越來越為遠東事件(指1937年11月日本占領上海,一個月后占領南京)所困擾。他們活該。現在是時候讓他們在世界的某個地方得到教訓了。這對清理他們已經遲鈍的大腦非常有益。
過去幾天我見過很多人:阿瑟爾公爵夫人、萊頓(來自《新聞記事報》)、韋伯夫婦、化學大亨麥高恩、機床制造商阿爾弗雷德·赫伯特、霍勒斯·威爾遜(張伯倫的首席秘書)、羅德里克·瓊斯(路透社負責人)等。他們都責罵日本,為英國在中國遭受的損失唏噓不已。他們絕望地舉起雙手,喊道:“啊,我們現在能做什么?”他們說,與美國的合作是萬靈藥。問題在于美國人不愿意合作,他們的害怕并非沒有理由,英國人想要利用他們,讓他們火中取栗。
![]()
憂慮的邁斯基和他的秘書在討論戰況
我的一些對話者(尤其是阿瑟爾公爵夫人和麥高恩公爵夫人)謹慎地試探我們是否同意在遠東支持英國,以及如果我們同意,我們可能會提什么條件。
我是這樣回答的。蘇聯可以很好地防止外部攻擊,只需靜待事態發展。我們認為,與日本侵略作斗爭,只是在集體安全框架內與任何侵略作斗爭的一部分。為什么遠東應被視為例外?只因為英國在那里被壓榨?無論如何,我無法想象與英國單獨達成特別協議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的可能。如果英國最終想要發動一場反侵略的嚴肅運動,那也很好。只要在國際聯盟框架內,在遠東和歐洲進行一般規模的斗爭,我們就會支持英國,貢獻力量。更重要的是,現在隨著意大利離開國聯以及所有主要侵略者逃離日內瓦,愛好和平的國家將有機會把國際聯盟變成所有愛好和平國家的聯合陣營。我的對話者對此有些失望。
1938年8月4日
郭泰祺和新任中國駐美大使(胡適)一起來看望我。郭泰祺對我蘇聯之行的效果很感興趣,并向我介紹了他的情況。唉,他的消息令人不太安心。在我休假的時候,英國政府拒絕了在春季談判時達成的協議:向中國提供兩千萬英鎊貸款。原因是日本可能會覺得被“冒犯”。孫科發起的以華南地區礦產資源作為抵押提前獲得信貸的會談也未見成效。正在進行的談判是要向中國提供長達十年的出口信貸,牽涉的金額高達一千五百萬英鎊。即使最后一項計劃成功,中國政府也只能用貸款購買機動車輛、鐵路設備等,不能購買武器。郭泰祺還告訴我,英國駐日大使克雷吉是“親日派”,他希望不惜一切代價恢復東京與倫敦之間的“友誼”。但他的努力是徒勞的:克雷吉與日本政府在東京達成的任何協議,都被侵華日軍無情推翻。
![]()
倫敦日記:蘇聯駐倫敦大使二戰回憶
作者:[蘇聯]伊萬·邁斯基 著、[英]加布里埃爾·戈羅德茨基 編注
譯者:全克林、趙文煥
出版時間:2024年7月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新民說
作者簡介:
伊萬·邁斯基,蘇聯外交官、歷史學家和政治家。1884年生于俄羅斯帝國基里爾洛夫波蘭猶太人家庭。1903年加入孟什維克。1921年加入布爾什維克,后進入外交領域工作。1932—1943年任蘇聯駐英國全權大使。1943—1946年任副外交人民委員,其間參與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會議。1953年2月被捕。1955年獲釋。1960年獲平反。1975年在莫斯科去世。
內容簡介:
蘇聯駐英大使伊萬·邁斯基于1932—1943年在倫敦寫下一批珍貴日記,經加布里埃爾·戈羅德茨基謹嚴選編、作注而成書。日記中記述蘇聯在英的外交活動,見證了眾多二戰重大歷史事件,由此可窺見蘇聯外交政策之制定、英國對參戰態度之轉變、戰時諸人之心態等等,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文獻資料。日記里講述了邁斯基與丘吉爾、勞合·喬治、韋伯夫婦等多位英國政要的交往,更以生動筆法,帶人們重臨議事廳的演講現場、海軍部深夜密談的房間、空襲陰云下的倫敦街道……日記中文版特別收錄中國相關內容,揭示了蘇聯制定對外政策過程中,中國所起的作用。
- End -
![]()
成為更好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