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我是槽三刀,一個喜歡吐槽的布衣青年!
近日,7省份違規發養老金超8000萬的新聞,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
![]()
2025年9月8日,江蘇、河南、山東等7省份2024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審計報告曝光,因數據滯后、審核缺位等問題,超8000萬元養老金被違規發放給死亡人員、服刑人員等不符合條件群體。
具體來看,江蘇省7個市因數據比對滯后向不符合條件人員發放2574.64萬元,其中774人重復領取228.16萬元;河南省省本級及19個市因監管不嚴涉及2710.08萬元;北京市區級社保機構向284名服刑、死亡人員發放1954.33萬元,甚至向死亡工傷職工發放護理費17.24萬元。
目前,多地已啟動整改:江蘇對7市負責人誡勉談話并要求3個月內追回資金;河南建立“發放前復核+發放后抽查”機制;山東試點“社保—民政—公安”數據直連系統,力爭實現死亡信息24小時同步。
專家建議通過立法明確數據共享責任、推廣人臉識別認證、建立終身追責制等方式筑牢監管防線。
三刀認為,最刺痛人心的,莫過于這種違規發放背后的“雙重標準”。
一邊是普通老人為幾百元養老錢反復驗證身份,生怕斷了生計;一邊是違規領取者無需任何手續,便能讓資金“自動到賬”。
這種鮮明的對比,不僅撕裂了養老保障的公平性,更寒了無數按時繳納社保者的心。
說到這里,我們不禁要問:所謂的“監管”,究竟在何處發揮作用?這么多違規發放,有沒有可能是“監守自盜”?
比如具體業務人員利用職務之便,將養老金頂替冒領裝入個人腰包,或是與他人串通,通過偽造檔案、虛報信息等方式騙取待遇。
之前某國企曾有案例,有人僅在企業做過幾個月臨時工,甚至一天未上崗,卻通過內外勾結制作假工資表,再請瀕臨死亡的老工人出具證明,便搖身一變成為“國企下崗職工”,補交數萬元養老保險后,便能享受視同繳費的養老待遇。
相信這樣的操作,普通百姓根本無法完成,背后往往牽扯著權力與利益的勾結。
![]()
更值得深思的是,過去沒有數字化手段,有些社保部門依靠“讓老人拿當天報紙拍照寄回”的方式,都能有效核查生存狀態。
如今有了大數據、人臉識別,反而出現了“信息不暢”的借口。
由此看來,根本原因不是信息不通,而是不想通。
因為如果真的想解決問題,社保、監獄、火葬場等部門的數據早就聯網了,哪里還會有這么多漏洞?
除此之外,有些工作人員習慣于“按流程走”,從不主動核查信息,甚至領導干部也只是關注“表面數據”,而不深究背后的問題。
所以,違規發放的問題,才會一直存在。
而對于大多數人而言,養老金不是“額外收入”,它是晚年生活的“救命錢”,是辛勞半生后應得的安穩。
因此,大家真正期待的,并不是簡單的“曝光”,而是“徹查”與“嚴懲”,是讓違規領取的資金全數追回,是讓失職瀆職的人員付出代價。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養老金真正成為“保命錢”,而不是少數人的“唐僧肉”。
請【 點贊 】,點【 在看 】,把文章【 轉發 】給您身邊的人,謝謝!
微信最近更新規則啦,只有星標這個公眾號的讀者,才能看到正常的內容更新。記得:點公眾號頭像圖標—點右上角“...”—點“設為星標”,這樣就不會錯過更新啦~
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謹防失聯,可關注下面小號
鄭重聲明:
文章素材來自官方媒體,作為自媒體創作者,始終本著客觀、理性的態度進行時事的相關評論,無不良輿論引導。
此外,對于事件的真實性,自媒體創作者很難把控,所以也請大家理性閱讀。
另,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