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天安門廣場上,東風導彈巍然駛過,西方媒體的酸葡萄心理也隨之爆發,一場對中國武器裝備“缺乏實戰檢驗”的集體質疑正在上演。9月3日我們舉行了隆重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活動,大量的軍事裝備走過了天安門廣場,23個裝備方隊、7個作戰群、100余款國產現役主戰裝備依次亮相,其中首次公開的新型裝備占比極高,這也讓西方媒體徹底驚掉了下巴!
![]()
路透社卻在“九三”后發推挑刺稱:“(中國展示的)這些武器沒有經過實戰檢驗”!這種論調很快得到了其他西方媒體的應和,形成了幾乎統一的指責口徑。英國《路透社》在“9·3”后,率先發推文挑刺稱:“這些武器沒有經過實戰檢驗”!這一批評立刻引發了輿論界的廣泛反響。值得玩味的是,西方媒體對自己國家的尖端武器卻從未適用同樣標準。
![]()
如果按照西方輿論的說法,無論是美國的F-22還是F-35戰斗機,還是英國的女王級航母,從首飛、首航之日起到現在,似乎從未被路透社挑刺說“未經實戰檢驗”。這是否也證明他們的武器裝備沒有作戰能力呢?按照這樣的標準來反問他們,請問這些西方媒體又該如何解讀呢?其實這種雙重標準暴露了西方媒體在中國軍事崛起面前的焦慮不安。他們無法否認中國武器裝備的技術進步,于是只好以“缺乏實戰經驗”為由進行貶低。
![]()
面對西方媒體的質疑,一位日本軍事網友毫不客氣地直接打臉路透社。他嘲諷道:“霹靂-15已經過實戰測試,但不幸的是,陣風戰斗機擋住了它。”顯然這位網友指的是今年5月7日的印巴空戰。當時殲-10CE配備PL-15E以零傷亡,成功擊落印度空軍6架戰機,其中包括3架被譽為最強四代半的法制“陣風”。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此戰之前,“陣風”被譽為經過實戰檢驗的“歐洲最好的噴氣式戰斗機”,而殲-10C則被西方認為“從未經歷過現代空戰”。
![]()
美國網友對路透社的論調紛紛表示斥責。一位美國網友嘲笑路透社的說法:“聽起來西方想成為武器試驗場嗎?”另一位美國網友客觀地評論稱“未經實戰測試的武器技術,并不意味著無效”。確實美軍許多先進裝備也未經實戰檢驗。特朗普在觀看中國所展示出來的武器裝備后立即要求國防部長赫格賽斯,抓緊對美國軍事裝備進行重大升級,顯然這已經意識到美國軍事裝備已經不及中國。
![]()
西方媒體的酸楚背后是中國軍事科技的快速進步。一些國外軍事媒體甚至斷定,中國軍事科學技術已經超越美國。在關鍵的高超音速武器領域、無人戰斗機和第六代戰斗機領域,美國還停留在PPT或初級試驗階段。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的資深分析師馬爾科姆·戴維斯在接受CNN采訪時直言,中國在無人作戰系統和導彈部署方面的表現,已經走在西方前面。LY-1移動激光武器系統,表明解放軍已經能夠用激光來對付無人機和來襲導彈,這在全球范圍內都屬于前沿水平。
![]()
中國的高能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等,形成了體系化建設,這已經遠超美軍。軍事專家宋忠平對此總結為四個字:“強”、“全”、“新”、“主”。特別是第四個字“主”,也就是自主。這些閱兵武器裝備并不依靠其他任何國家,完全靠自己的國防工業能力打造出來,立足于國產。“這一點至關重要,只有自主才能強軍”。相比之下,美國的軍工發展卻陷入了困境。縱觀美國近幾十年的軍工發展軌跡,問題并不是偶然的。
![]()
進入21世紀后,美國的新武器大多是對舊有設計的延續,真正突破性的成果寥寥無幾。某種程度上,美國正在“吃老本”,而中國則在持續追趕中逐步實現超越。德國《德國之聲》不得不承認:“中國不再需要通過討好西方來證明合法性。”這話雖有歧義,但卻道出了一個事實:中國真真切切的證明了自己的實力。那些執意制造對立的雜音,終將在時代洪流中淪為笑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