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是中蘇友好關系受到重挫的一年。當時蘇聯海軍正在謀求南下發展,并決定將潛艇的作戰軍力投向太平洋的更深處,但潛艇缺少陸基依托,行之不遠,行之難久。赫魯曉夫便向中國政府提出,由中蘇兩國在中國的南海岸合作建設“長波電臺”,兩國共同管理和使用,但這一建議遭到毛澤東的嚴辭拒絕。
![]()
赫魯曉夫
就在此時,中國海軍提出由蘇聯幫助中國建設遠洋潛艇,蘇聯軍方趁機提出兩國共同建設“聯合艦隊”,赫魯曉夫認為這個主意不錯,如果“聯合艦隊”能夠建成,“長波電臺”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不久以后,蘇聯駐華大使尤金向毛澤東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們轉達了赫魯曉夫的“聯合艦隊”建議,毛澤東聽后大怒,他對尤金說:“你叫赫魯曉夫自己來談!”
赫魯曉夫收到毛澤東的回復后,決定親自飛往北京去說服他。1958年7月31日,赫魯曉夫的專機抵達北京南苑機場。雖然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到機場迎接了赫魯曉夫,但機場顯得冷清空蕩,沒有鋪紅地毯,也沒有歡迎標語,沒有歡迎人群和獻花的少先隊員,四周寂靜得仿佛還在沉睡。
![]()
毛澤東和赫魯曉夫握手
7月31日至8月3日,毛澤東和赫魯曉夫連續4天會談了4次。毛澤東在會談時要求赫魯曉夫解釋什么叫“聯合艦隊”,赫魯曉夫卻吞吞吐吐,答不上來,他只好把話題轉移到“長波電臺”上:
毛澤東同志,我們出錢給你們建立這個電臺也是可以的么,這個電臺屬于誰并不重要,我們不過是用它同我們的潛水艇保持無線電聯絡。我們甚至愿意把這個電臺送給你們,但是希望這個電臺能盡快地建立起來,我們的艦隊現在正在太平洋活動,我們的主要基地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毛澤東同志,我們能不能達成這種協議,讓我們的潛水艇在你的國家有個基地,以便加油、修理、短期停泊?
毛澤東聽后果斷拒絕:“最后說一遍,不行!而且我不再想聽到有人提起這件事。”
赫魯曉夫又說:“毛澤東同志,大西洋公約組織國家在相互合作和供應方面并沒有什么麻煩,可是我們這里,竟連這樣簡單的一件事都不能達成協議?”
![]()
毛澤東仍然堅決地回答說:“不能!”
談著談著,赫魯曉夫突然對中國的“大躍進”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觀點,他直來直去地說:“你們這個‘大躍進’,我們認為是超越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情況,是不切實際的狂想、蠻干,是小資產階級狂熱病!”
毛澤東針鋒相對地回答說:“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大,就是聯合的生產合作社多,人多力量大,熱氣高;公,就是社會主義因素健康發展,集體所有制的成份比合作社的因素多,通過人民公社,我們把資本主義的殘余逐步地毫不留情地去掉。這是人民群眾自發搞起來的,不是我們命令執行的,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么!”
![]()
赫魯曉夫頭皮有點發麻發燙,他現在明白,毛澤東是一句話都聽不進去的,自己感覺是晚輩在和長輩說話,低了一頭,他看看蘇聯來的其他人,訕訕地、有點不耐煩地說:“這些我們確實還搞不清楚,只有你們自己清楚,總之,你們搞的是中國式的,你們比我們更清楚。”
赫魯曉夫此行并不是一點問題都沒有解決,一度流產的兩國防空協議通過了。8月3日,中蘇兩國國防部長簽署了防空協議和有關訂購設備、聘請專家的合同。
這次會談過去很多年之后,赫魯曉夫才承認,蘇聯的建議“觸及了這個曾長時期受到外國侵略者統治的國家的敏感問題”,“觸及了中國的主權”,也傷害了毛澤東和他的民族感情。
![]()
毛澤東和赫魯曉夫在天安門城樓上
赫魯曉夫曾親口對兒子說:“當時我們有些急躁,夸大了各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國家一體化的意義。”他還在回憶錄中后悔地說:“如果我們事先知道會有這樣的反應,那我們無論如何不會提出這個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