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枚新型導彈即將交付烏克蘭,美國真把烏克蘭當成了新武器試驗場。
25日美國“戰區”網站報道稱,上周特朗普政府已經批準向烏克蘭移交一種名為“增程攻擊彈藥(ERAM)”的新型導彈,共計3350枚。
報道援引匿名美國官員的說法稱,與美國已經向烏克蘭提供的陸軍戰術導彈(ATACMS)相比,“增程攻擊彈藥”將為烏克蘭提供“強大”的防區外打擊能力,可對俄境內縱深目標實施襲擊,因此烏方使用該導彈之前,必須獲得五角大樓的批準。
![]()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概念設計圖
我們查了一下相關資料,所謂的“增程攻擊彈藥”立項于2024年,是美國空軍專門為烏克蘭研發的一種“低成本、可快速量產”的新型導彈,整個計劃僅耗資8.5億美元,遠低于美軍動輒數十億、上百億美元的軍工項目。
根據去年美國空軍發布的信息征詢書,“增程攻擊彈藥”的設計射程被要求在241至450公里之間,最高速度不低于0.6馬赫,可由戰斗機發射。
彈藥的戰斗部尺寸不明,但美方招標文件要求具備一定的爆炸、破片和穿透能力,并可配備多種引信;而內部導航系統的抗干擾水平,則被要求在信號較弱的環境下,仍能夠將圓周率誤差維持在10米之內。
![]()
美國空軍自己繪制的導彈概念圖
總的來說,“增程攻擊彈藥”實際應該被視為一種空射巡航導彈,其研制初衷是為了對抗俄軍越來越強的電子戰能力——美媒承認,由于俄軍的干擾能力增強,除了小直徑炸彈(GBU-39)還能取得一定戰果以外,西方援助給烏克蘭的不少武器打擊能力都受到極大限制。
再加上西方軍工產能跟不上烏軍消耗速度,因此美國急需為烏克蘭提供一種低成本、且可以快速量產的彈藥。
但由于“增程攻擊彈藥”的設計射程已經超過300公里,可以對俄境內縱深目標構成直接威脅,所以五角大樓也給烏克蘭加了一道限制,要求烏方在使用導彈前必須獲得美方同意。
這一點就非常耐人尋味了。如果再結合這條新聞曝光的時機,或許可以認為,特朗普政府向烏克蘭提供的這批“增程攻擊彈藥”,又是他對俄羅斯極限施壓手段的外在表現之一。
![]()
理論上,烏克蘭的F-16是可以攜帶“增程攻擊彈藥”
我們都知道,當前剛有點起色的俄烏和平談判,又因為雙方的漫天要價和談不攏而瀕臨破裂,這讓想要諾貝爾和平獎的特朗普極為惱火,所以他只能繼續加大對俄烏雙方的施壓。
但特朗普顯然不敢把俄羅斯得罪太狠了,于是也就有了他一邊批準向烏克蘭交付3000多枚新型導彈,一邊要求五角大樓嚴令控制烏方的導彈使用范圍。
當然,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增程攻擊彈藥”所反映出的美國對其新型武器的設計思路。
![]()
美國得保證“增程攻擊彈藥”真能實現穩定的大規模量產
美國“戰區”網站不出意外又扯上了所謂的“中美潛在軍事沖突”,宣稱如果“增程攻擊彈藥”在烏克蘭的測試有效,且能夠維持較低成本快速量產,將極大緩解美軍武器昂貴、生產緩慢的困擾,在美國圍繞與中國的潛在高端沖突中,這一點尤為重要。
不過,別看美國媒體的口氣不小,“增程攻擊彈藥”作為一款剛剛誕生的新型導彈,美國也是第一次在烏克蘭戰場上測試這款武器,其打擊威力、效果,以及是否能實現大規模量產,都有待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