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圖由AI生成
- 本期故事關鍵詞:家庭教育 -
找到家長與孩子矛盾的根源,是家庭教育走向健康的開始。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
在比爾10歲左右的時候,他古怪的個性曾令一家人十分頭疼。
紀錄片 《走進比爾:解碼比爾·蓋茨》 展示了比爾小時候的樣子。如果要給那時候的他貼上一些標簽,那就是古怪、書呆子、內向。那時的他常常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一整天就在房間里看書、沉思。“如果能夠自己選擇,他可能寧愿待在家里整天看書。”姐姐有點擔心地說道。
慢慢地,比爾成了大家眼里的異類。為了讓他能多接觸外面的世界,媽媽做了不少努力,但這些努力也成了母子倆矛盾爆發的導火索。
年輕的比爾·蓋茨難以理解母親的苦心,他說:“我的父母似乎有點專制,我不是很想遵守他們的要求,我會一連幾天不說話。”
于是,比爾和媽媽之間長久的矛盾在一次晚飯中被引爆。
媽媽說:“你在干什么?”
比爾說:“我在思考。”
接著他又補充道:“你會思考嗎?”
顯然,他在諷刺媽媽。聽到他這樣說媽媽,他的爸爸罕見地勃然大怒,把一杯水潑到了比爾的臉上。
找到家長與孩子矛盾的根源,是家庭教育走向健康的開始
如果這次爭吵出現在你的家里,你會怎么解決呢?把孩子關“小黑屋”?不厭其煩地和他講道理?還是使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
比爾·蓋茨那位充滿智慧的媽媽選擇了一種不同尋常的解決方式——帶全家人去做心理咨詢。
瑪麗·蓋茨不認為這次的矛盾是孩子單方面的問題,她反思起了自己的教育方式。
她既沒有責怪孩子,也沒有采用一直以來與孩子的溝通方式繼續與孩子溝通,而是通過專業的心理咨詢,想看看是不是家人之間的溝通方式出了問題。在經歷了 3 個月的心理咨詢后,比爾逐漸意識到“相比于父母讓我感受到的痛苦,我帶給他們的痛苦更多”。
由于媽媽沒有將問題一股腦兒地怪在比爾頭上,而是反思了全家人的問題,這一點讓比爾深受觸動。也正是從這一次之后,比爾開始真正地理解媽媽,并開始接受媽媽的幫助。從前那個內心有些自閉、自大的比爾,慢慢變成了一個善于演講、表達,關心他人,還有點幽默、風趣的人。
本文節選自|《讓孩子走向卓越:寫給智慧父母的7大名人教育法》
作者|姚霽桐 著
![]()
![]()
我們是有故事的人|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官方故事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