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計劃上市兩年后,納百川股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納百川”)IPO進程迎來最新進展。
日前,深交所上市審核委員會發布2025年第15次審議會議結果公告,納百川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此舉意味著,納百川離上市又近了一步。
此次IPO,納百川共計募集資金7.2億元,其中5.79億元用于納百川股份(滁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360萬臺套水冷板生產項目(一期)項目。
納百川在招股書中提到,上述本目已形成約118 萬套/年的電池液冷板產能、4 萬套/年電池箱體產能,將續建30萬套/年電池箱體產能。
納百川是一家新能源企業,客戶主要是寧德時代等動力電池廠和小鵬汽車等整機廠。根據披露的招股書,寧德時代是納百川的第一大客戶,其來自寧德時代的收入常年在一半左右。
近年來,納百川營收逐年增長,但凈利潤卻在下滑,主營產品電池液冷板毛利率逐年下降。不僅如此,電池液冷板的產能利用率也在逐年降低。此外,納百川還面臨應收賬款逐年增加的風險。
納百川實控人為陳榮賢與妻子張麗琴、兒子陳超鵬余,三人合計持股55.58%。一家三口能否帶領納百川成功上市,尚需時間驗證。
家族控股,與首位職業經理人對簿公堂
納百川是一家典型的家族控制企業。
資料顯示,納百川的控股股東為陳榮賢,其與張麗琴、陳超鵬余為實際控制人。陳榮賢和張麗琴系夫妻關系,陳超鵬余為兩人之子。
目前,陳榮賢直接持股24.96%,通過鑫澳科技間接持股0.11%,和妻子張麗琴夫婦通過納百川商業管理、納百川科技間接持股13.21%、12.12%;陳超鵬余直接持股5.18%。陳榮賢、張麗琴、陳超鵬余直接持有和間接控制納百川55.58%股份。
在任職方面,陳榮賢為納百川董事長、總經理,配偶張麗琴為總經理助理,陳超鵬余為董事兼董事會秘書。
為了進一步穩定家族持股結構,陳榮賢家族不斷拉親人入股。
比如在2021年8月27日,鵬睿資本與陳榮賢以及納百川股份有限簽署《關于納百川股份控股有限公司之增資協議》,約定鵬睿資本以2510萬元作為對價認繳納百川新增注冊資本175.70萬元。
鵬睿資本為陳超鵬余岳父鄒朋飛控制的企業。目前,鵬睿資本為納百川的前十大股東之一,持股比例為2.1%。
除此之外,納百川股東中還有其他親戚的身影。張麗琴兄弟張傳建持股13.31%、姐妹張麗云間接持股1.93%、姐妹張玉琴配偶李學榮間接持股4.48%。
當然,陳榮賢對親戚外的其他人曾經也不吝嗇。如在2019年,陳榮賢將其持有的346.5萬股股權以股權激勵方式無償贈與潘虹、徐元文、張勇3人。目前,三人持股比例分別為0.75%、0.75%、2.63%。
潘虹、徐元文均擔任納百川副總經理職位。而三人中較早入職的張勇卻與納百川對薄公堂。
據了解,張勇于2016年進入納百川工作,負責武漢納百川運營管理和發行人新能源業務銷售管理,系納百川從外部引入的首位職業經理人。
2023年,張勇向馬鞍山雨山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要求納百川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以及工資共計49.15萬元。在2023年10 月 24日訴求被駁回后,于當年11月15日再次上訴,且訴求不變。后雙方就此事和解。
對此,深交所發來問詢,除了要求說明股權贈與的合理性外,還被要求說明與張勇發生勞動仲裁事項相關事宜、張勇不在納百川任職是否可能導致客戶流失或造成其他重大不利影響等。
納百川回復到,為防止客戶流失,公司制定了員工激勵、銷售策略、服務等方面的策略。因此,張勇不在公司任職未導致主要客戶流失或造成其他重大不利影響。
深度捆綁寧德時代
提到納百川的客戶,會讓很多人產生興趣。
自2020年四季度開始,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式進入了市場驅動的高速成長期,2022-2024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分別為25.6%、31.6%、40.9%,逐年提升。
在行業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市場吸引不少“玩家”,既包括整機廠,也不乏上下游企業,納百川便是其中之一。
切入新能源賽道后,納百川與寧德時代、蜂巢能源、欣旺達、億緯鋰能等動力電池及配件制造商,以及長安汽車、小鵬汽車等汽車主機廠建立起合作關系。
而上述合作關系中,最被關注的是與寧德時代的合作。
納百川成立于2007年,在成立的五年后,便“搭上”了寧德時代。2012年,納百川與寧德時代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熱管理領域開展合作研發;2015年以來與寧德時代建立并保持了戰略合作關系;2022年在電池液冷板領域獨家與寧德時代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如今,寧德時代已經成為納百川的“金主”,來自寧德時代的收入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是納百川的第一大客戶。數據顯示,2022-2025年1-3月份,來自寧德時代營業收入占比分別53.73%、48.94%、48.21%、44.39%。
除了寧德時代外,在動力電池領域的主要客戶為還有中創新航、孚能科技等企業,在儲能系統領域的主要客戶為寧德時代、陽光電源、海辰儲能。
數據顯示,2022-2025年1-3月份,納百川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0.05%、62.13%、61.68%、59.35%,對大客戶的依賴度相對較高。
一般來講,對大客戶的高度依賴,會對企業的應收賬款、議價能力等產生影響,進而會影響企業的業績穩定性。
近年來,納百川的應收賬款逐年增加。數據顯示,2022-2025年1-3月份,納百川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3.23億元、3.82億元元、5.60億元、4.62億元,占總資產比例分別為25.52%、25.06%、29.61%、23.32%;壞賬準備分別為1724.53萬元、2046.29萬元、3241.87萬元、2730.09萬元。
納百川也在招股書中直言,如果出現主要客戶因發展戰略變更、經營狀況不佳、宏觀經濟環境重大不利變化等因素導致對公司產品需求減少,將可能對公司的業務發展、業績和盈利穩定性帶來不利影響。
其實,盡可能降低對大客戶的依賴,自身要有足夠的“造血”,比如不斷研發開拓新產品。招股書顯示,納百川的研發費用雖然近年來逐漸增加,但占比并不高,并且研發費用率低于行業均值。
數據顯示,2022-2025年1-3月份,納百川的研發費用分別為3406.96萬元、4394.05萬元、5411.17萬元、1016.53萬元,占報告期內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3.30%、3.87%、3.77%、3.01%。
在研發費用方面,納百川低于同行。數據顯示,2022-2025年1-3月份,可比上市公司公司均值為4.84%、4.74%、4.30%、3.86%,同期納百川的研發費用率為3.30%、3.87%、3.77%、3.01%,均低于業內均值。
針對大客戶依賴度較高、研發投入等相關問題,在深交所發來的問詢函中均有提及,納百川就上述問題以“具有合理性”進行了回應。
凈利潤連年下降,主營產品數據“打架”
公開資料顯示,納百川從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熱管理、燃油汽車動力系統熱管理及儲能電池熱管理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電池液冷板、電池集成箱體等。
2022-2025年1-3月份,納百川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10.08億元、11.13億元、14.08億元、3.2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11億元、8925.78萬元、8804.38萬元、1391.38萬元。可以看出,雖然營收增長,但凈利潤卻在下降。
納百川表示,受新能源產業整體價格下行、新建生產線投入后短期內產能利用率不足等因素影響,主營業務毛利率持續下降,從而導致2022-2024年凈利潤未隨主營業務收入的增長同步上升。
納百川的主要產品為電池液冷板,其在近年來毛利率連續下滑,這也是凈利潤下降的原因之一。
銷量方面,數據顯示,2022-2025年1-3月份,納百川電池液冷板的銷量分別為370.05萬片、375.33萬片、441.71萬片、105.04萬片,產銷率分別為96.77%、98.53%、100.26%、97.57%。
營收方面,2022-2025年1-3月份,電池液冷板收入分別為8.04億元、9.50億元、11.79億元、3.04億元,占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79.79%、85.34%、83.78%、92.27%。
營收增長主要和單價有關。數據顯示,2022-2025年1-3月份,納百川電池液冷板的平均單價為217.37元/片、253.17元/片、267.01元/片、289.38元/片,同比增加30.13%、16.47%、5.47%、40.33%。但同期的平均成本為174.58元/片、205.48元/片、228.78元/片、249.29元/片,同比增加34.75%、17.70%、11.34%、40.57%。
可以看到,同一時期,平均成本增長幅度要高于平均售價增長幅度,受此影響,納百川電池液冷板的毛利率逐年下降。數據顯示,2022-2025年1-3月份,電池液冷板的毛利率分別為19.69%、18.84%、14.32%、13.85%。
而作為主要的收入來源,其本身毛利率的變化會影響整體毛利率。2022-2025年1-3月份,納百川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2.00%、19.43%、17.54%、14.34%
有意思的是,納百川電池液冷板出現數據“打架”尷尬局面。招股書顯示,2025年1-3月,電池液冷板銷售平均單價為289.38元/片,同比增加40.33%,據此可算出公司2024年同期電池液冷板銷售平均單價為206.18元/片。而公司在給深交所的回復中,公司所披露的2024年1-3月電池液冷板銷售平均單價為277.63元/片。同一數據在兩份文件中卻相差明顯,納百川對此并沒有進行回應。
此外,2022-2024年,納百川電池液冷板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102.11%、83.41%、82.26%,逐年降低。
在深交所發來的問詢函中,有關茶能利用率也被提及,要求結合產能利用率、產銷率及其他有關情況說明納百川產能利用是否飽和。“產能利用飽和,與生產經營狀況相適應。”納百川如此回復。
就公司增收不增利原因、大客戶應收賬款具體占比、主營產品數據“打架”等相關問題,北京時間財經記者聯系納百川方面,截至發稿,未獲答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