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假結束,標志著暑期檔畫上句號,往年這段日子是兵家必爭之地,電影在大銀幕上卷,劇在小熒屏上卷。
但今年長劇的勢頭不足,成了大型“翻車現場”。
古偶S+級集體撲街,現偶悄無聲息,懸疑比破案還累。而唯一殺出重圍的,居然是 這劇情走向比劇本身都精彩,來看看暑期檔長劇都怎么了? 長劇各自慘淡,古偶首當其沖 往年的暑假是古偶戰場,現在的頂流生花人手一部暑期檔爆出的古偶劇,說江山都在暑期檔打下來毫不為過。還記得2022年的“神仙打架”,《星漢燦爛》《夢華錄》《蒼蘭訣》《沉香如屑》連續四部S+級前后腳上映,熱鬧非凡。 今年不是沒有大制作古偶,演員也是市面上常見生花,既有楊紫李現這類扛劇老面孔,也有孟子義周也王星越等新生代,還有被買股的王影璐李蘭迪丞磊......總之要演技肯定是有顏值的。 但劇播得都不好,要么撲得悄無聲息,要么爛到無人在意。 按6月末開播為正式進入暑期檔來算,古偶播了快十部,有《錦繡芳華》《書卷一夢》《朝雪錄》《華山論劍》《定風波》《錦月如歌》《獻魚》《子夜歸》《與晉長安》。 這些劇很有意思,如果你對它們一無所知,放在一起看劇名會發現分不清楚誰是誰,明明每個字都不一樣但就是很像,也看不出講了個什么東西。 事實上成色也是如此,劇情人設服化道像黏在了一起,比如下面三張劇照,要是不說也看不出來是三部劇吧? 成色過于同質化,讓今年的古偶戰場成了史詩級災難片,流量一般口碑平平。按豆瓣評分來比較口碑,最好的是劉宇寧、李一桐的《書卷一夢》,有7.1分。但比起去年平播的張晚意、王楚然《柳舟記》的7.7,還是差遠了。 按全網有效播放量來計算流量,暑期檔古偶播得最好的是李蘭迪、敖瑞鵬《朝雪錄》,有13億播放量。 但比起長劇還景氣且古偶霸屏的2年前,同期開播的《長相思第一季》有26.5億播放量,短短兩年竟差出一倍,可想而知古偶兩年來縮水了多少。 古裝劇中,男頻的《凡人修仙傳》各方面表現倒是比較均衡,特效在仙俠中是佼佼者,楊洋也“去油成功”,豆瓣評分有7.5,同題材算高了。 但作為一部橫跨20多年的熱門ip,又有楊洋、金晨等國民級演員保駕護航,現在的水準只能說是不及預期。 古偶是沒卷起來,現偶則徹底淪為背景板,堪堪開播了三部,是《深情眼》《我在頂峰等你》《櫻桃琥珀》。 從數量和制作水準來看,現偶是被平臺在暑期檔放棄的類型。《櫻桃琥珀》在現偶和年代劇中反復橫跳卻兩頭不討好,嚴格來算也不是現偶。另外兩部根本拿不出手,所謂的S級制作成色甚至不如短劇,暑期檔陪跑都嫌不夠。 懸疑倒是各路開花,《以法之名》《掃毒風暴》《利劍·玫瑰》《暗潮緝兇》四部題材都不同,從掃黑到掃毒,從打拐到兇殺。 前面三部質量都不錯,但想大規模出圈都有難度。 《以法之名》本來播得挺好卻爛尾,《掃毒》過于追求風格化,《利劍·玫瑰》打拐找孩子看得人心累,所以最后都沒能復刻去年《邊水往事》的霸屏奇跡。 而暑期檔最后的榮光是《生萬物》毋庸置疑,趕在8月中匆匆開播又匆匆結束,排播周期極短說明一開始就不被看好。 但它偏偏最爭氣,貢獻了暑假里長劇最高的播放量、最強的熱度和最硬的質量,成了楊冪在《二八定律》《狐妖小紅娘》《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之后的回血之戰。 論劇情,全暑期檔都拼不過《生萬物》,而《生萬物》放在同題材里,又不算最拔尖的。如果按《生萬物》就是豆瓣7.5的標準化水平去講,那真的是一個能超過它的同期劇都沒有了。 劇外大戲比劇強,吃瓜宣傳各自精彩? 雖說長劇質量和戰績都一般,但戲外扯出的雞毛蒜皮倒是都比劇強,淺看一眼就明白為什么長劇的路越走越低迷。 一般來說,如果一部劇有流量,但劇播得很平,那就意味著在別的戰場會熱鬧——如果不是營銷,那就是有瓜可吃。前兩天剛大結局的《子夜歸》,從開播到完結最熱鬧的是男主許凱被撕。 劇情基礎,演員的瓜就不基礎。他的前女友許荔莎,一個非常富有網感的神奇嫂子,她雖然微博升堂是因為暗戳戳秀恩愛,結果被許凱粉絲求錘得錘,后續卻并沒有怎么撕許凱,而是巧妙利用了“于正有難,八方點贊”這一吃瓜群眾心理,撕于正。 但她在開撕時還不忘給悄悄播出的《子夜歸》道歉,直接把這部正處在撲街古偶大軍中的劇送上了熱一。后來劇的熱度都因此回升了,女主田曦薇也因為每次播劇都趕上男主有戀情曝光被心疼上了熱搜。 但這事卻難以挽回整體的頹勢,還是因為劇本身質量就不夠硬,最后能讓人記住的只有劇平平無奇,而演員的瓜卻可以加入內娛700頁ppt。 有壞事,當然也有人有喜事,哪怕嘴上不說,心里也多少是敲鑼打鼓一條龍。 《生萬物》作為能讓大冪冪狠下心扮土扮老的劇,自然是有點東西在的。它的原 著 曾獲第三屆人民文學獎、山東省第四屆精品工程獎,入圍第五屆茅盾文學獎,是貨真價實的鄉土文學。 這部劇我追了全程,有一說一,比起原著那種晦暗平靜的窒息感,改成現在這樣人間自有真情在的風格,是挺不容易。但這部劇的營銷和內容卻有點割裂—— 劇里演員藍盈瑩扮演的銀子,因為生活在一個赤貧的家庭,不得已嫁了倪大紅扮演的地主,也就是楊冪扮演的繡繡的爹。 原著里這一段寫得蠻慘無人道的,劇里也拍得保留了猶如大紅燈籠高高掛的些許壓抑感,可是轉到營銷這邊,就還蠻下沉嬌妻風格的: 各個社交app上對這部劇的口碑褒貶也很懸殊,有觀眾覺得鄉土題材+流量花能拍出這個效果很難得,也有觀眾覺得營銷跑偏,是美化地主了。 按此劇質量,老老實實做宣傳未必會比現在表現差,這次是用力過猛了。還是建議看正片,看切片文案很容易被誤導。 還有《凡人修仙傳》 加塞植入26個廣告開播 , 5-7集加廣告數超過140+,單集廣告密度10+,成了“廣告修仙傳”。廣告多對劇和平臺來說是好事,但有沒有人考慮下植入中找劇情的觀眾感受? 以及丞磊接連上了《 與晉長安 》和《錦月如歌》卻都不及格,今天還有新劇開播,一連三部劇扎堆,對一個還算長劇新人的非科班男演員來說到底是不是好事? 所以長劇為什么越來越差,專業的人沒在干專業的事,想卷倒也都卷不起來了。 長劇暑期檔慘撲,以后何去何從? 長劇的低迷不是一朝一夕。當下的長劇市場有三重困境,一是創作同質化,古偶、現偶乃至懸疑都在重復相似套路;二是制作急功近利,從劇本階段到拍攝制作都匆忙趕工;三是營銷本末倒置,比較偏向于制造話題而非打磨內容。 這些問題堆積在一起,加上短劇越來越精品化,擠壓、搶占了長劇市場,共同造成了長劇市場表現越來越低迷。 而暑期檔倒是給行業上了生動一課,曾經屢試不爽的"流量明星+大IP+熱搜營銷"公式正在失效,觀眾們用腳投票的結果清晰可見,這種集體性市場反饋實際上是觀眾審美升級的結果。 當套路化的創作遇上日益挑剔的觀眾,翻車就成了必然。古偶的同質化、現偶的疲軟、懸疑的審美疲勞,都在訴說著一個事實,人們已經厭倦了流水線生產的“工業制品”,愈發渴望創作者誠意的回歸。 《生萬物》質量在同類作品中不算出挑卻能彎道超車,也證明著好故事永遠有市場。它不夠完美,但至少讓人看到創作者的誠意。當楊冪甘愿"土里土氣"、劇組愿意潛心打磨劇本,觀眾自然會用播放量和口碑給予回報。 但危機又與機遇并存,我相信一時的低迷其實代表了行業正在經歷轉型期的陣痛。未來的長劇要應對這些危機,勢必要經歷徹頭徹尾的轉變。 題材上向扎根現實,反應生活的現實主義轉型。從《以法之名》到《生萬物》都證明著觀眾已經厭倦了懸浮的作品,能夠引發共鳴的現實題材會越來越受到關注。 內容上則回歸創作本質。流量和熱搜的邊際效應在不斷遞減,為了留住觀眾,創作者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劇本打磨和總體制作水準上。就像楊冪在積極追求轉型,演員們也需要擺脫人設和濾鏡,用實力證明自己。 而短劇的崛起也勢必會倒逼長劇改革。長劇想要留住觀眾,必然要提升敘事效率,規避注水陋習,創作出節奏緊湊、內容精煉的作品,向短劇節奏靠攏。 說到底,影視創作始終是與觀眾的對話,與其費盡心思研究營銷套路,不如回歸內容本質,靜下心來打磨一個好故事。 暑期檔的硝煙雖然散去,但留給行業的思考才剛剛開始,現在的困境顯然是片方還在用十年前的思維做劇,而觀眾早已完成審美升級的結果。 我倒覺得今年暑期檔的慘撲還是挺有意思的,往年那些套路現在都不靈了,流量明星不管用了,大IP改編翻車了,熱搜營銷也騙不了人了。 所以不好看就是不好看,管你請了多少頂流、砸了多少熱搜。觀眾是精著呢,我們追了這么多年劇,什么套路沒見過?拍電視劇可能不行,但論看劇,咱國產觀眾經歷了四十多年的起起伏伏絕對是第一名。誰是魔改注水誰靠營銷,誰是真好看,根本騙不了人。 《生萬物》就算沒有楊冪、歐豪也能火,這就是踏實講好故事的含金量。畢竟在這個短視頻橫行的時代,能讓觀眾愿意花時間追的長劇,靠得都是真本事。 希望制作方們都能早點想明白,這年頭做劇本質和做人一樣,最重要的還得是真誠。 今天的深夜話題是: 木子美歸來:文字基礎,“那些男人”就不基礎 暑期檔的待爆生,卷入內娛猴王爭霸賽? -今天頭條の主筆- 你的小仙女E姐,追劇的本可愛&碧雕 值日生:本可愛 美術:阿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姐結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