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1月11日,廣汽科技館超級體驗中心開業,黃永強作為廣汽傳祺出席活動。彼時,黃永強已替代張躍賽擔任廣汽乘用車總經理,而與黃永強在活動上合影同框的,除了有原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原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原廣汽本田執行副總經理李進之外,還包括了廣汽集團現任董事長馮興亞、廣汽豐田執行副總經理文大力。
![]()
接近兩年的時間過去,時過境遷,物是人非。而今的廣汽集團,面臨著架構大調整階段,曾經的高管們有卸下重擔退出一線者,也有繼續深耕、肩負更大重任者。就在廣汽集團交出一份可謂“不堪”的2025半年報后,三大自主品牌羸弱的一面再次暴露,此時此刻,主管營銷的黃永強,或許感受到了史無前例的壓力。
靠不了合資了
2025上半年,廣汽集團營收421.66億元,同比下滑7.95%;凈利潤-25.38億元,同比下滑267.39%;扣非凈利潤-29.45億元,同比下滑771.11%;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07.69億元,同比下滑508.75%。
廣汽集團,交出了一份賬面數據讓人啞然的成績單。
![]()
銷量數據顯示,廣汽集團上半年累計銷量75.53萬輛,同比下滑12.48%。具體到業務單元,廣汽豐田34.47萬輛,同比微增2.58%,廣汽本田15.46萬輛,同比下滑25.63%,廣汽傳祺、廣汽埃安分別下滑22.55%、13.97%。
業務單元的營收方面,廣汽豐田上半年營收523億元,和去年同期的521億元相差不大;廣汽本田營收226億元,比去年同期的306億元少了80億元;廣汽傳祺營收179.56億元,去年同期為254.59億元;廣汽埃安營收103億元,去年同期為124億元。
![]()
廣汽豐田銷量增長,沒有帶動營收的增長,即便鉑智3X能夠獲得一定銷量,本質上改變不少大局面;廣汽本田則因為P7自信的定價導致市場表現異常低迷,新能源業務支棱不起來以及燃油車利潤減少,也導致了營收大幅度下滑。
多重的打壓下,新能源汽車時代,廣汽集團真正來到了無法倚靠合資而躺平的地步。
押注黃永強
物是人非,曾經聲名大噪的高管,陸續退出了汽車行業的舞臺,廣汽集團業績大幅度下滑的時刻,主管傳祺、埃安、昊鉑三大自主品牌營銷工作的黃永強,壓力倍增。
不久前,根據集團的調整,新勢力人才殷爽、敖志一已加盟廣汽,分別出任昊鉑品牌營銷官、傳祺品牌營銷官。據了解,這兩個職位都屬于新設立的職位,看得出,廣汽集團認識到了自己營銷工作薄弱的一面。
![]()
需要提及的是,自馮興亞擔任廣汽董事長以來,一改集團過去保守行進的一面,大刀闊斧整改,然而收效卻是甚微。其中,一片叫好的埃安UT,目前月銷在5000輛左右,突破不了萬輛的成績,沒法和吉利星愿、比亞迪海豚(參數丨圖片)與海鷗相提并論。
屋漏偏逢連夜雨,UT雷聲大雨點小,曾經一度雄赳赳要比肩小鵬MONA M03的埃安RT,有著價格優勢的情況下,月銷只維持在4000輛左右。
被媒體“噓聲一片”的發布會,昊鉑品牌始終處在邊緣化的程度,新車昊鉑HL增程版26.98萬元的起售價,還在陣痛期內的廣汽集團,沒有認清昊鉑品牌的市場影響力。
![]()
實際上,從人事變動來看,廣汽集團或許沒有認為產品定位、價格制定上存在任何問題,新車銷量低迷,以及新車“高開低走”,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營銷能力不足。
邀請曾在新勢力負責營銷工作的殷爽、敖志一加盟,或是要借助新勢力的形式,徹底改變傳統車企廣汽集團的營銷模式。
![]()
資料顯示,黃永強可謂是資歷豐富的營銷老將,曾先后擔任廣汽菲克營銷部部長、廣汽豐田規劃營銷部科長、網絡科科長,多年從事的多是營銷渠道和品牌推廣工作。這么一位“營銷高手”,能夠帶領品牌營銷本部,帶來煥新式的變化嗎?
總結
早在2025年1月,廣汽集團其實就早已推進自主品牌營銷領域的整合改革,并且公開招聘相關人員,耗時半年多,相關人員才陸續到位;此外需要提一嘴的是,所謂的品牌營銷本部,仍是較為傳統的“層層加碼”,可能會造成溝通不及時的局面。
這是對新勢力人才的考驗,更是對黃永強的考驗。無論如何,經歷了半年冰霜的廣汽集團,下半年是否能夠重遇烈火,營銷上押注黃永強后,一切都需要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