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美國家庭那么容易破產?看美劇的時候,經常有這樣的情節:一個男人失業,整個家就像塌了一樣——房子可能被收走,婚姻跟著破裂,甚至人一下子跌到流浪的邊緣。到底是什么把他們逼到這一步?說到底,就是一個字:貴。
![]()
在美國生活,很多開銷都是“硬性的”、逃不掉的。比如交通,在中國哪怕是小一點的城市,公共交通一般都很方便,公交、地鐵、共享單車,選擇多也便宜。但在美國或者加拿大,沒車等于沒腿。買車不是選擇,而是剛需。
房子也不是買了就一勞永逸。美國有房產稅,每年都要交,還有物業費(HOA)。這兩樣不管你有沒有工作、收入怎樣,都得照付不誤。不交?物業公司有權拍賣你的房子。更離譜的是,哪怕你只欠了幾萬美元,他們也可以低價快速拍賣——哪怕房子本身值幾十萬。之前就發生過華人博士因物業拍賣糾紛,與警察沖突不幸身亡的悲劇。
這還沒完。每年固定要交的還有:天然氣費、水費、醫療保險、房屋保險、汽車保險、油費、話費、網費……林林總總加起來,輕輕松松幾萬美元就沒了。美國家庭年收入中位數也不高,這些固定開支一扣,一半收入就沒了。
通訊費用也貴得離譜。北美流行合約機,看著好像手機白拿,其實話費高昂。我在加拿大時,每月話費差不多100加元。家用網絡不僅貴,還限制流量,超了額外收錢。跟人合租,每月網費也接近一百加元。
日常生活中,吃飯、車貸、學貸、信用卡還款……樣樣都是錢。很多人月底根本存不下什么錢,甚至得靠信用卡透支度日。
我在溫哥華讀大學時深有體會。除了自然環境好點兒,生活便利性真不如國內。公交車一趟2.75加元,還不能跨區,否則再加錢——相當于花十幾塊人民幣坐一次公交,還又慢又少。打車隨便幾十加元,沒車真的寸步難行。
吃東西也不便宜。1美元的炸雞?反正我是沒見過。最便宜能吃飽的也就是越南粉,十一加元一碗,相當于國內六七十塊吃碗面。正經餐館人均30加元以上,哪怕是快餐類漢堡、意面,也這個價。
超市里蔬菜水果貴得離譜。黃瓜一根2加元,圓白菜最便宜,西瓜一個十幾加元。香蕉還算親民,0.99加元一磅。倒是汽水、薯片很便宜,一大包不到1加元。
所有這些標價還都是稅前的,結賬時還要額外加稅。出去吃飯一般還得給小費,刷信用卡時根本沒有“不給小費”的選項。
反觀國內,尤其是非一線城市,生活壓力小得多。房子租售比低,公共交通方便,不用非買車不可。哪怕去個小城市,像乳山、鶴崗,幾萬塊就能買房,基礎生活條件一點都不差。
所以說,不是美國人不努力,而是很多固定支出把他們壓得喘不過氣。一旦收入出問題,整個生活鏈就容易崩盤。這么一比,同樣收入水平,在國內過日子,確實要從容得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