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全球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十字路口,美的智能體工廠的價值,早已超越一家企業的戰略新布局。它標志著中國制造不再是全球產業鏈的“參與者”,而是“新工業文明”的開創者。從技術邏輯到產業規則,從效率追求到人文關懷,中國企業正以自己的方式,探索全球制造業的未來出路與方向。
從當年一輛拖拉機、汽車都造不出來,到現在C919國產大飛機商業運營、中國家電制造占據全球80%的產量,這種變化正是中國制造崛起的縮影。從追趕到領跑!中國用40多年的時間,追趕西方國家200余年的工業化進程,加速邁進了以先進制造為核心的新型工業化階段。如今,在AI浪潮下,中國制造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8月26日,總部位于倫敦的世界紀錄認證機構WRCA,向美的洗衣機荊州工廠頒發了“世界卓越的首個多場景覆蓋的智能體工廠”認證,這也意味著行業首個“智能體工廠”正式落地。從智能工廠到智能體工廠進化背后,正是以美的集團為代表的中國制造領軍企業,以AI技術為抓手,整合先進技術與標準、數字化平臺及系統搭建、大模型和智能體,重塑中國制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并推動中國從“世界工廠”向“世界創新發動機”完美一躍。
![]()
看得見的具身智能看不到的智能體,中國智能制造領跑
走進位于湖北荊州的美的洗衣機工廠,首先映入眼簾的不是各種生產設備的機器轟鳴聲和充斥在空氣中油污味道,而是一張明亮、充滿各種實時更新數據的“智慧大屏”,這正是整座工廠的“大腦”中樞。
進入生產線體,美的自研人形機器人美羅,直接承擔首檢送檢、工廠巡檢等任務,甚至還可以在生產線上搬運重物上料;81臺庫卡AMR移動機器人,搭建無人化物流配送體系;庫卡iico協作機器人,直接在生產線上與員工一起配合操作,人機協同作業在這一刻具象化;AI眼鏡讓工人快速智能識別輔助質檢,大大提升原料進廠檢驗的效率和精準度。在產品檢測實驗室,AI巡檢機器人玉兔成為新主角,承擔巡檢并自主診斷處理等任務。
![]()
當天,美的洗衣機荊州工廠總經理呂宏志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從智能工廠到智能體工廠,對于中國制造來說,是一場從“局面的智能化”向“全局智能化”,從“+AI”模式到“AI+”模式,從傳統的數字工廠向可以自主進貨的智能體生態,系統性變革。
在美的洗衣機荊州工廠,除了大家可以肉眼看到的各種具身智能體、智能設備,大量投入工廠的生產、檢測和運營管理等各個環節。呂宏志透露,整個工廠還有14個智能體,覆蓋38個核心生產業務場景,通過“美的工廠大腦”深度融合美的制造經驗、大模型技術與具身機器人技術,最終讓工廠變成“一個活人”,具備從感知、決策、執行、反饋到持續優化的端到端能力。
當前,人工智能與具身智能機器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制造邏輯和生產要素重置,推動中國制造加速步入智能時代。這既是技術賦能的必然要求,也是制造業本身發展的大勢所趨。那么,美的領銜開啟的這場從“智能工廠”向“智能體工廠”的升級,對于中國制造又意味著什么?又將帶給正從制造向科技轉型的美的集團,在全球市場競爭和搶奪哪些新的領先優勢?
國家智能制造專家委副主任錢鋒就指出,“搶抓人工智能加速工業應用的戰略機遇,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和制造業深度融合,構建集制造業全生命周期生產要素為一體,供需快速感知、制造精準調控、要素高效配置的工業具身智能系統(即“工業大腦”),將為新型工業化注入新動能”。
不同于其他工業制造企業在人工智能的應用還處在摸索階段,美的集團依托自有工廠、產線,實現人形機器人從實驗室到現場應用的全面融合,并在注塑車間完成階段性調試,與工廠業務系統形成完整的閉環。
![]()
比如,“美羅”就是美的面向工業場景的自研人形機器人,作為工廠具身智能體的核心執行單元,在工廠大腦統一調度下,與品質、DMS(日常化管理)、TPM(全員生產維護)、EHS(環境、職業健康與安全管理)等工廠智能體深度協同,自主執行品質首檢、DMS巡回會議、TPM巡檢、EHS巡檢等高頻次任務,實現實時響應與全流程自主決策。
不只是人形機器人,美的智能體工廠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注塑車間物流81臺AMR(自主移動機器人),在物流智能體指揮下進行物流搬運,具備跨域調度、動態路徑感知、靈活換路、行人識別、自主繞障等能力,就像一臺臺公路上的汽車,在紅綠燈、交通標志、交警的引導下可以快速高效將車間物料搬運到位,且不會產生任何的擁堵等情況。
美的集團首席數字官張小懿進一步分析指出,美的智能體工廠作為一個“工業新物種”,在工廠大腦指揮下,工廠每一個生產要素,包括人、機、料、法、環等都不再是孤立的單元,各種智能終端如具身機器人、機械臂、AMR、注塑機、攝像頭、傳感器等,都被賦予了自主意識下的執行能力。
新一輪信息技術、制造技術與管理技術的深度融合,推動了以智能化為特征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目前,不只是中國,美國、歐盟和日本等工業強國紛紛將AI賦能制造業視為科技和產業競爭的制高點,將“AI+制造”技術上升為國家戰略。唯一不同的是,這一次以美的為代表的中國制造,已經在“AI+制造”實現全面搶跑,而“智能體工廠”作為最先進的成果,有望成為中國制造從跟隨到領跑的引擎和風口!
從智能工廠到智能體工廠的開創,美的智造加速對外賦能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與制造業的融合,不只是停留于生產制造環節,而是深入研發設計到產品再到售后服務的各個領域。也不只是在工廠內部應用,還是滲透至企業的上游供應鏈和下游零售鏈等全鏈路,實現了對中國制造“全鏈條、全領域、全周期”的智能化升級。
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與成熟,在中國制造的應用擴大及程度加深,并催生了包括智能工廠、黑燈工廠等。相對于智能工廠更多聚焦在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包括定制化等等這些維度,屬于“+AI”的階段。呂宏志認為,美的打造的智能體工廠是一個“活的工廠”,屬于工業生命體,有大腦,有智能體,有智能終端,通過自主意識實現整個工廠的進化。其核心是自主性,不只是通過數字化的系統工具提升工作效率,還能與工廠所有物理終端、物理環境實現交互,屬于“AI+”階段。
最終,這一智能體工廠投入運行之后,在多個制造業核心場景,智能體以”秒級響應”完成傳統人工“小時級“任務,提效高達80%以上。其中,在零部件首檢環節應用的AI眼鏡,輔助工人并根據市場問題、首檢歷史數據進行易錯點提醒,還能根據物料的信息自動獲取研發系統的圖紙,從拍照實物進行比對,檢驗結果返回到品質智能體,整個工序效率由15分鐘減少至30秒。此外,整個工廠的排產響應速度提升90%。
![]()
生產效率及品質合格率的大幅度提升,顯然不是美的打造行業首個“智能體工廠”的初衷。呂宏志透露,這個工廠是美的集團近年來少有的新建工廠,將美的多年來積累的優秀制造經驗和能力,融入到工廠規劃、建設、落地全流程中,打造新一代智能工廠;同時,美的擁有領先的智能制造技術和方案,包括5G全連接工廠,對智能體運行和數據傳輸是核心支撐,行業領先的智能物流系統也是美的獨有;再者,對于團隊來說,這是一家新工廠,大家可以全面擁抱AI新技術并接受新思路,推翻過去的模式經驗和組織變革流程及定位,展開更多的探索。
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于海斌則指出,現階段,“AI+制造”的實施路徑可以分為三步:首先建立一套制造領域的模型系統,包括各個領域模型的融合;其次建立各個智能制造領域的智能體,形成一個智能執行體系;最后要有一套開發和應用平臺,包括仿真和開發工具。
這意味著,任何一家中國制造領域的優秀企業,同時還是一家優秀的科技企業。因為,在工業制造領域最優秀、最成熟的方案,一定是內生的,必然來自于像美的集團這樣的領軍企業,基于企業內部豐富的制造業應用場景土壤,以及自主研發具身智能機器人、數字化底座,才能產生更合適、匹配的解決方案。
![]()
對此,呂宏志也深有感觸:“打造行業首個智能體工廠,就是革自己的命,把原有崗位的定義、職責全部推翻。比如,原有數字化系統等相關工具只輔助,現在大量AI和智能體應用之后,智能體工廠能成為主導者。對于美的集團來說,希望代表中國制造在全球制造領域走出一條新路,把智能制造進化的中國智慧、中國標準推向全球,并定義中國標準”。
作為中國制造的代表,美的集團正在憑借自身所積累的AI技術、制造能力、智能物流等能力,探索了智能工廠向智能體工廠的發展新路,具備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未來,這一能力不只是滿足于美的集團內部各個生產工廠的升級迭代,還將在全球代表中國制造對外賦能和復制,最終使其在生產效率、產品性能、商業模式、價值鏈地位等方面實現重大飛躍,增強中國制造的全球競爭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