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嘹汽車/Jasper
前有寶馬、大眾、戴姆勒,后有蔚來、吉利、比亞迪,都逃不過給諾基亞交“專利費”。在歐洲甚至全球更廣的范圍內,通訊專利帶來的問題愈發嚴峻。只要是涉及到車聯網、智能座艙、OTA升級等等功能,就都離不開通訊協議。
而諾基亞、愛立信、高通等通訊巨頭,正是這個領域最“堅持”的看門人。
根據不完全測算,在歐洲的部分車型上,僅是要交給諾基亞的專利費就占總利潤的3%。如果按照我們新能源價格戰的慘烈情況來看,諾基亞什么都不做,就比有些車企能拿到手的純利潤還要高了。
![]()
面對通訊協議的技術封鎖,沒有一家車企能做到“不交專利費”。
不交的結果就是不能用,一旦協議被鎖死,車機系統連不上網、車機芯片暫停工作,整個智能座艙車機系統都會變成一塊“磚頭”。
奔馳戴姆勒曾經想過抗爭,但最終上訴的結果也是諾基亞全勝,戴姆勒乖乖交了專利費。
而就在今年8月,諾基亞在與吉利洽談專利費的過程中,諾基亞一紙訴狀將吉利告上了歐洲法庭,意圖用訴訟壓力促進雙方的合作。
![]()
如果從技術角度上看,無論是諾基亞還是愛立信、高通,它們的技術放在今日已經沒有了任何的價值,但奈何它們將技術寫進標準太早了。
中國目前在4G、5G的通訊技術上確實領先,但是這只是“起高樓”的領先,最低層的“地基”,仍然屬于諾基亞等通訊巨頭,即便技術含量不復雜,但因為早已寫進標準,這也就堵死了其它企業想另起爐灶的可能。
![]()
如果想改寫這樣的局面,那就只能在6G的通訊技術上,首先把自己的技術做成“全球標準”,與諾基亞現在做的事一樣,提前搶占“白皮書”的位置,以后收別人的“租金”。
華為、中興,甚至是部分車企都在提前布局,但問題是這是一場極其昂貴的“豪賭”。
通訊技術的研發費用動輒數百億千億,這筆錢是完全的“前期投入”。在產業鏈尚未成熟時,短期內基本看不到回報。
于是很有可能出現的狀況是,研發經費會壓得企業未來十幾年的利潤完全清零,而對一個公司來說,“有技術沒錢”只會比“有錢沒技術”還要尷尬。
![]()
再加上通訊技術的迭代速度加快,6G技術可能還并沒有完全回本,就已經又被占領了7G的技術白皮書,這對于任何一個企業來說都是毀滅性的打擊。
所以,誰來交這筆錢進行研發搶占技術標準?是車企?還是通訊企業?還是國家?
![]()
過去20年,諾基亞靠著專利費讓全球的廠商都為之買單,至于6G會不會上演同樣的劇本,這還得看我們中國的企業和產業鏈能不能一馬當先。
搶占標準的主動權,就能免去未來十幾年的“租金”,但這筆錢卻又有可能成為壓垮一個企業、甚至是企業聯盟的重大負擔。
到底該不該交這個錢?誰來交這個錢?不光是我們中國企業在面臨這樣的問題,全球的企業也同樣在這個影響行業未來的命題里思考。
知嘹汽車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系我們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