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東方盛會拉開帷幕,各國元首齊聚中國,世界目光聚焦,但大洋彼岸的美國卻陷入沉默與焦慮。
![]()
沙利文的尖銳批評特朗普政府,更是直言中國只需“坐著看戲”,沙利文的話有何寓意?
世界聚焦于中國
最近,世界的眼睛幾乎都聚焦到了東方的舞臺上,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已經在天津宣布結束,這次峰會排場空前,熱度拉滿。
![]()
而上合峰會結束后,緊跟著就是“九三”閱兵,二十六位外國元首一起登上天安門城樓,這場面注定會寫進歷史。
表面看是熱鬧的活動,但背后其實是把中美之間的較勁公開化,不僅僅是經濟摩擦,更涉及敘事權、成本投入和戰略心態的較量。
![]()
這次,中國明顯在主動塑造自己的國際形象,俄羅斯總統普京攜“規模龐大、意義重大”的代表團來訪。
當然,不管是二十多個國家領導人和十多個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負責人參加上合峰會,還是26位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將出席閱兵儀式。
![]()
這些場景拼在一起,傳遞出一個信息:中國并不孤單,而是有越來越多的伙伴站在一起,顯示出影響力和號召力的擴大。
反觀美國的表現卻格外冷清,美國總統特朗普、副總統萬斯等都平時都喜歡搶風頭的這些人這次竟出奇的沉默。
![]()
尤其特朗普,本來是最愛出鏡的總統,這次不露面,背后肯定是刻意為之,不過,美國內部并不統一。
前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就公開批評,認為特朗普團隊幾乎把以前積累的外交成果都敗光了。
![]()
美國的國際形象跌到低谷,甚至連印度這樣的關鍵伙伴都被推向中國一邊,他還直言,中國不用做太多,只要等美國自己出亂子就夠了。
雖然他的觀點在國內有爭議,但也說明美國的外交思路和心態確實有矛盾,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看清美國的算盤。
![]()
就拿臺海而言,美國的兩個“小弟”卻不跟隨自己的腳步,韓國新總統李在明上任的時候,明確表示將不介入臺海問題,而日本也早已經宣布不介入臺海。
除此之外,美國在國際博弈里打的牌,看起來氣勢洶洶,但最終買單的,往往是自己國內的群體。
![]()
戰略賬單誰來買單
最直接受傷的就是農民,特朗普對華貿易政策的后果已經顯現:今年上半年,美國對華農產品出口一下子掉了一半多。
![]()
這不僅是眼前的損失,更關鍵的是,中國的大豆缺口很快被巴西、阿根廷等國家接管,美國農產品的位置被迅速替代。
除了農業,美國在稀土產業上更是陷入了難解的困境,幾十年前,美國選擇了錯誤的技術路線,還主動放棄了低端產能,把整個產業鏈逐步拱手讓出。
![]()
如今高喊要“奪回主導權”,可現實擺在眼前,不僅要面對中國的完整產業鏈,還要面對自己幾十年來形成的結構性缺陷。
這不是靠喊口號或者發幾條推文就能解決的,資源結構缺陷、技術代差、產業鏈斷層、政策失效及地緣博弈共同導致了美國的系統性困局。
![]()
更嚴重的代價,其實是戰略層面的消耗,有人指出,中國解放軍就算不打仗,僅僅存在,就足以形成強大的威懾力。
而美國卻不斷擴張自己的防務負擔,要知道,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軍費開支國,年度軍費開支占全球軍費開支的40%左右,俄烏沖突要摻和,中東局勢要介入,亞太還要維持存在。
![]()
結果就是兵力分散、國力透支,陷入一個接一個的消耗泥潭,這種長期透支的代價,短期內可能看不清,但對國家整體實力的傷害是最深的。
今天的美國,看似是全球第一,但內部的裂痕正在顯現,農業市場在喪失,稀土產業難以翻身,戰略布局越攤越廣,卻沒有足夠的力量支撐。
![]()
等問題逐漸積累到無法回避的那一天,美國可能會發現自己早就已經被拖得精疲力竭。
美國的焦慮
回到沙利文的批評上,其實并非沒有道理,美國現在有很多焦慮,而焦慮的根源,其實在自己內部,政府想要強硬,可是兩黨之間吵來吵去,誰也不讓誰。
![]()
更關鍵的三點是,中國開始掌握國際敘事的主動權,在國際舞臺敢于發聲,中國的實體經濟更穩,受損程度遠小于美國。
中國的戰略心態更穩健,不被對方的喊話和挑釁帶節奏,反觀美國,這三點都是短板,話語權被削弱,經濟動蕩更嚴重,戰略層面缺乏穩定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