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開幕的成都國際車展上,小鵬汽車以“AI改變世界”為主題,帶來了一場科技與產品交織的盛宴。全新小鵬P7、G7、2025款X9、MONA M03以及人形機器人IRON等組成的產品矩陣,不僅是技術的集中呈現,更代表著小鵬已逐步構建出以AI為核心、軟硬件深度融合的生態競爭力。
![]()
我認為,小鵬此次展出的重點并不止于某款車型的發布,而在于明確傳遞出一個戰略信號:AI已從“賣點”進化為小鵬產品的“底層能力”。從圖靈AI智駕、自研AI芯片,到全球首發的濕滑路面AES功能、超算力本地大模型,小鵬正試圖重新定義“智能汽車”的技術門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自研AI芯片已實現2250TOPS的算力,并計劃全面標配于Ultra系列車型——這種軟硬一體的全棧自研路徑,與小鵬一直以來所強調的“技術長期主義”一脈相承。
從市場表現來看,小鵬的“AI+產品”戰略已初見成效。第二季度營收182.7億元,毛利率提升至17.3%,單季交付突破10萬臺——這一系列向好的財務指標,反映出小鵬正在進入“規模效應反哺研發,技術升級推動銷量”的正向循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小鵬僅憑改款車型就推動交付量大幅增長,顯示出成熟平臺持續迭代的生命力。
![]()
全新小鵬P7的推出,更是瞄準了30萬元級純電轎跑市場的空白。它不僅以超充技術(10分鐘補能525km)和長續航(820km CLTC)回應了用戶的補能焦慮,更以AI智駕和高階硬件配置試圖建立新的性能標桿。而從上市7分鐘訂單破萬的表現來看,市場對其產品力給予了高度認可。
另一方面,小鵬與大眾的合作深化也值得關注。雙方從單一車型合作擴展至電子電氣架構的聯合開發,甚至覆蓋至燃油和混動平臺——這意味著小鵬的技術輸出已不再局限于“賦能自身”,而是逐步進入“技術外供”的新階段。這種“技術變現”的路徑,為中國車企的盈利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
點評: 小鵬汽車此次車展的表現,可視為其從“新勢力”邁向“科技平臺型企業”的關鍵一步。它不再僅僅講述電動化的故事,而是聚焦AI與生態,試圖在智能化深水區建立護城河。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AI概念如火如荼的當下,用戶是否愿意為高昂的AI硬件買單、算法體驗能否持續領先,仍取決于小鵬能否在真實場景中提供穩定、領先的體驗。
![]()
此外,在價格戰尚未結束的市場中,小鵬仍需在“技術投入”與“盈利要求”之間把握平衡。盡管目前現金流健康、銷量向好,但其能否在L3/L4智駕落地前持續獲得用戶信任,仍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總體而言,小鵬已展現出清晰的技術布局和逐步增強的商業能力,如果能在AI落地和全球擴展中持續保持領先,它有望成為中國智能汽車新一輪競爭中的重要定義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