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點評#在當下的中國,很多互聯網企業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可以說爭先恐后,就是為了先聲奪金,也為了未來在新經濟發展過程中不落伍,他們憑藉粉絲經濟,依靠對互聯網營銷的方式方法,顯然找到了一種突破客戶內心的途徑,于是借助社交媒體不斷地用短視頻和直播模式進一步對中國消費者進行引導或誘導,腦子里就是為了多賣車,這種做法也無可厚非,因為只要光明正大,不管你采用什么的方法,只要符合商業規則,同時也能夠得到大家的接受就可以,商業就是商業,需要主動去進攻,但是主動進攻要有底線,也就是說你在說話行事的時候,不要傷害到別人的利益,更不要為了拉高自己去踩別人。顯然,如今出現的這種狀況也是大勢所趨,就是很多中國新能源汽車的CEO都自己親自下場,不僅拍視頻,而且親自去傳播造車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也設計了一些小劇本,創作了很多小作文,無非就是想在粉絲 經濟中能讓自己擁有一席之地,在未來數字營銷的大變革中,能有更多的話語權,在這種情況之下,不僅節約了自己的廣告費,而且對輿情公關也有一定的駕馭能力,顯然在達成這些共識之后,無形中形成了一個“小圈子”,也可以說是一個“小聯盟”,他們通過相互之間的互動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借機引導話題,沖進熱搜,在獲得免費流量的過程中去加大汽車銷量。
![]()
從這種邏輯關系來看,顯然也沒任何問題。只要不搞惡性競爭,只要汽車不出現安全事故,其實沒有太多的人去關注這些事情。因為一個優秀的品牌,從來不會去依靠貶低別人來提升自己。作為一個ceo不應過于主觀去闡述自己有多好多好,而應在拋出話題讓更多人通過互動來聚焦到自己品牌好的方面,喜歡踩別人的企業不會受到更多尊重,因為違反了商業競爭規則。因為營銷需要藝術、需要順水推舟,更需要順勢而為,一個勁說自己好效果不大,同時涉及其它汽車品牌時應保持低調謙虛。前幾年有一些企業品牌過多傳遞遙遙領先,然后也有一些品牌過多的闡述最好、最強、最牛,顯然把一些品牌也無形中帶入到了一種誤區,就是大家認為在互聯網就該聲音大,就該說自己好,自吹自擂也無所謂,只要粉絲聽到了,那么也就等于給自己打廣告了,但是沒有想到有些事具有兩面性,過猶不及,你過于去傳遞你自己有多好多好,可能消費者反而不認可了,更容易選擇拒絕,也就意味著花了很多的錢,在互聯網想去進一步推廣自己品牌,結果卻被一些潛意識消費者無意中屏蔽了。
對于廠家來講,其實也是一種無形損失,但很多汽車老總沒有真正意識到這種問題的微妙性,然而不知道一不小心就會給自己留下隱患,也就是說不是每一個企業都可以說遙遙領先,也不是每一個企業都可以靠設計一些自己最厲害的概念來獲得粉絲認可,從這一點來看,這是一種營銷手法的駕馭能力,所以說當一個汽車品牌無法駕馭這種新營銷的時候,最好不要用這種方式。因為有時帶給自己的不是加分,而是減分,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而且在以后想借勢騰飛的時候反而會帶來很大的市場阻力,不可否認的是如今很多互聯網汽車老總進入了這種誤區,而且越走越深。
我一直以來堅持這樣一個觀點,企業家就是企業家,網紅就是網紅,因為需要不同基因,當然也可以完美融合,但卻在很多層面上面臨巨大挑戰。如果一個企業家剛進入或正準備去拍短視頻和直播,刻意下場表演,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會影響這家企業的形象,因為不是每一個企業老總都能在切入點以及各種度的把握上做到游刃有余,能做到的實在太少了,因為這些需要一些綜合條件,需要這方面的天賦,因為內容輸出需要源源不斷,不是簡簡單單“忽悠”問題,而是要有獨特的營銷手法,個人IP價值也需要長期的網絡沉淀。當然,能做到這些的互聯網大佬有幾個,目前可以說很活躍,對于流量價值也勢在必得,當然,他們有優勢,有口才、有實力,有團隊,有演技,更有企業品牌支撐,所以說美國奧斯卡金獎也欠他們一個“小金人”,但其他的人想走這條路其實很難,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會“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僅沒獲得更多口碑,反而迎來更多的差評,因為無法掌握好這個“度”,因為這個“度”自己說了不算,而是網民說了算。所以在付出很多時間之后不僅沒讓自己汽車銷量借此擴大,反而會得到一些網友的抵觸,這是一個特別危險的事情,顯然有很多互聯網造車企業沒有認識到這點,還在一步又一步的嘗試犯錯的樂趣,而同時也因為自己說話不注意反而成為別人的笑柄。當然,這些其實也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自身汽車質量就是好,打鐵還需自身硬。否則一次事故就會功虧一簣,遭到粉絲的反噬,其實這個太平常了。
當然,我們更應該看到這樣一點,如今的互聯網企業選擇進入新能源領域,也是看到了未來智能出行的大趨勢,同時在不同的城市也得到了當地政府的一些補助,顯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自己游刃有余,既可以提前布局去做趨勢性的產品,也可以獲得國家政策的加持,何樂而不為呢?但這個領域非常殘酷,未來五年能真正活下來的企業沒多少,很多新勢力企業會半途而廢,不是自己不好,而是別人更強,市場空間容不下這么多廠家,無形中會成為一個光榮失敗者,換句話說叫雖敗猶榮吧,因為自身汽車銷量太少,無法形成品牌號召力,從長遠來看又缺少核心競爭力。硬件不夠強大,軟件也不夠強大,同時粉絲基礎也不夠強大,更沒有自己真正的技術來支撐,只是做出了一些概念,在短期之內可以吸引一些粉絲認可,但長期以來,最終還是要靠汽車質量贏天下。對那些長期互聯網游蕩的年輕人來講,他們可以貨比三家,甚至是貨比九家,消費者都不傻,心里門清,他們都能感受到哪一個汽車品牌品質真好,哪些品牌華而不實,還有一些汽車品牌言過其實,誰買了誰后悔。所以說這些都會成為大家所關注的熱點。當然,如果哪家汽車品牌在使用中突然出現了質量問題,被粉絲發到互聯網引起了巨大負面事件,那么對汽車品牌也是致命傷害,不要把話說太滿,在品質上也要循序漸進。
如今大家把目光放到了性價比身上,看哪輛汽車更好看,更炫酷,更物美價廉,但實際上最應看重的是哪個車最安全,因為關系到生命安全。價格很重要,但沒什么比安全更重要,不管是燃油汽車還是新能源汽車,安全才是在路上行駛最基本的條件。雖然很多人嘴上重視燃油汽車如今已經特別成熟,質量有保障,但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講,應該把安全放在重中之重,如果再加兩個字,就是耐用,因為這是汽車的根本,我想這也是中國互聯網企業造車的終極目標。大家可以想一想,當年中國摩托車企業進入越南市場,可以說取得了豐碩成果,摩托車很漂亮,也很炫酷,價格也不貴,但最終沒守住戰果,最后被日本摩托車企業打敗。如今去越南,到處都是本田,到處都是雅馬哈,所以這也是中國機動車制造過程中的慘痛教訓。我每次去越南都會想起這件事,之所以愿意去吶喊,就是因為當下中國新能源汽車需要在品質上精益求精,應該學習豐田汽車的造車理念,再也不能犯同樣錯誤了。當然,我們看到在一些論壇上很多汽車企業開始相互攻擊,互相指責,其實這種現象不好,體現了不團結的一面,因為沒有什么比中國汽車企業團結更重要。退一步講,不管是互聯網坐車企業也好,或者是傳統汽車企業也好,都是中國汽車企業的一部分,都應該相互協作,砥礪前行,我們再也不能內耗了。#數字內容生產者##活著就是為了擺渡#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