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年一度都日本出行展正在舉行中,作為曾經的東京車展,該展會是全球四大車展之一,也是全球汽車行業的風向標之一。而今年隨著高市早苗當選日本新首相,一切似乎又顯得有些不一樣。
![]()
作為全球第四大汽車消費市場,日本電動化轉型異常緩慢,純電動汽車滲透率長期在2%左右徘徊。然而,本屆東京車展卻呈現出另一番景象。
本屆東京車展中,鈴木社長鈴木俊宏直言“日本人對中國產品的購買門檻正在降低。我認為(比亞迪)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在《一品汽車》看來,從比亞迪全球首發專為日本市場定制的K-Car車型Racco,到本田、豐田等日系品牌也紛紛亮出電動化新品,這場車展注定成為日本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的風向標。
01
車展風向突變
Part One
東京車展歷來是日系車企展示傳統實力與混合動力技術的舞臺,而本屆車展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景象。純電動車型史無前例地站上了多個展臺的C位。
![]()
全球第一大車企豐田在媒體發布會上公開了卡羅拉(參數丨圖片)概念車型,并表達了推出純電版本的意向。卡羅拉作為史上銷量最高的車型,其電動化動向被業內解讀為日本車企向電動化轉型的標志性動作。
本田則全球首發了“Honda 0 α”原型車以及小型純電動原型車Super-ONE。后者計劃于2026年在日本上市,彰顯了本田打開純電產品線的決心。
![]()
鈴木首次公開了力爭2026年度量產的輕型EV試制車“Vision e-Sky”,并直言日本電動汽車普及進程將會提速。
雷克薩斯帶來的LS六輪電動MPV概念車、奔馳AMG純電高性能概念車的亞洲首展,進一步強化了車展的電動化色彩。
02
中國力量崛起
Part Two
本屆車展上,比亞迪作為唯一參展的中國整車品牌,成為全場焦點之一。比亞迪展臺以“ONE BYD”為主題,設置了乘用車與商用車雙展臺,展示了其全面進軍日本市場的決心。
![]()
比亞迪全球首發的純電K-Car車型Racco,是本屆車展最受關注的車型之一。這款車專為日本市場“量身定制”,完全符合日本K-Car法規——瘦高造型、雙滑動門設計,搭載20kWh的刀片電池,WLTC工況續航180km,直接對標日本本土熱銷的日產Sakura。
![]()
除了Racco,比亞迪還同步推出了“純電+混動”雙線策略,正式引入其在日本市場的首款插電式混動車型海獅06DM-i。
比亞迪亞太汽車銷售事業部總經理劉學亮表示,比亞迪計劃2027年前在日本形成7至8款純電及混動車型的布局。目前,比亞迪在日本已建立66家銷售據點,渠道網絡正穩步拓展。
03
日系車企的電動化困境
Part Three
日本車企雖然在本屆車展上展示了電動化成果,但仍面臨嚴峻挑戰。日本市場電動化轉型緩慢,純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在2025年上半年僅為1.3%,在發達國家中最低。
![]()
日本本土市場長期依賴油電混合動力汽車,HEV在市場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豐田每年高達千萬輛左右的銷量中,40%以上為油電混動車型。
面對未來技術,日本曾押注氫燃料電池汽車,對純電路線的投入嚴重不足,這被業內戲稱為“點錯了科技樹”。
從車型來看,日本在售純電動車型從2019年的10款增加至2025年的61款,但其中僅有10款來自日本品牌,其余51款均為外國品牌。
![]()
本屆東京車展清晰地表明,日本車企已經擺脫了對電動化半推半就的態度。豐田、本田、日產等頭部企業紛紛加碼電動化,一改兩年前面對電動化的遲疑觀望。
日本電動汽車市場已經迎來降價潮,這可能是推動電動化普及的關鍵因素。日產在10月8日宣布,改款主力電動車LEAF在日本起售價降低了約6萬日元。
比亞迪9月在日本針對所有車型進行了限時降價,同時對最新上市的新款海豹進行增配降價。豐田也在10月將量產電動車bZ4X的價格下調了70萬日元。
值得注意的是,日產將中國團隊研發的日產N7帶到了東京車展,測試日本消費者對中國產日產車型的接受度。
這象征著日系巨頭自身承認,在電動化領域,中國的技術、供應鏈和產品定義能力已經領先。中國在電動車供應鏈上的優勢,也是本屆東京車展的關注點。
從原材料到電池單元,車載電池整個供應鏈對中國的依賴度都很高。
日本矢野經濟研究所的調查顯示,從正極材料和負極材料等4大主要材料來看,中國的市場份額全部超過9成。
![]()
日經新聞評價稱,“雖然全球越來越多的國家在競相吸引電池制造商到本國,但供應鏈想要擺脫中國極為困難”。
這種供應鏈優勢,使得中國電動車品牌在成本控制和快速迭代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比亞迪等中國品牌能夠迅速推出針對日本市場定制化的車型,正是這種優勢的體現。
04
未來競爭格局
Part Four
隨著日本車企加速電動化轉型,未來競爭將更加激烈。日系車企已在東京車展預告,將在接下來幾年用電動化新車“反撲”對手。
![]()
豐田展示了固態電池的進展,并明確2027-2028年就要上車,10分鐘快充,續航超1000公里。
本田不僅展出了電動車型,還展示了公務機HondaJet和“可持續火箭”的實驗機,顯示出其海陸空全場景移動未來的布局。
馬自達Vision Model概念車首次搭載了車載二氧化碳吸附系統,可在行駛中過濾空氣中的碳顆粒。
![]()
這種技術創新能力表明,日系車企仍有不可小覷的研發實力。然而,與中國市場相比,日系電動車的動力性能和智能化配置仍有差距。
高市早苗當選日本新首相后 , 日本車企的態度仍未有太大動搖。 日本車企高管們目睹比亞迪展臺人流不散,心中復雜情緒難以言表。
日產將中國開發的N7帶回日本市場,比亞迪Racco躋身K-Car腹地,這些跡象表明戰場已悄然轉移。
諸多日本車企均表示,日本汽車產業必須加速電動化,才能守住本土市場。但面對中國電動車的價格戰與快速迭代,留給日本汽車業的時間已不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