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安徽省蚌埠市因龍河子公路施工需要,對明朝開國功臣、信國公湯和墓進行了考古發掘。在墓室內,考古工作者發現了湯和的墓志銘。通過解讀墓志,我們發現湯和有一個女兒被刻意抹去了存在,因為她牽扯到明朝皇室的一樁丑聞,才被湯和家族避而不談。
![]()
湯和墓
根據湯和墓出土的墓志記載:
女五人,長適德慶侯廖權,次魯王妃,次適俞鼎,次適賴溍,次幼在世。
魯王朱檀是朱元璋第十子,洪武十八年迎娶湯和之女為正妃。兩年后,朱檀再次迎娶湯和之女為正妃。
(洪武十八年三月)乙酉,冊信國公湯和女為魯王檀妃。
(洪武二十年七月)甲申,冊信國公湯和女為魯王檀妃。妃,前妃之女弟也。
也就是說,朱檀先后娶了湯和兩個女兒,但是湯和墓志中僅僅提到了次女嫁予魯王為妃。不僅如此,在方希古撰寫的湯和神道碑中也只提到湯和有一女為魯王妃,那么另一位呢?朱檀為何會時隔兩年迎娶妻妹呢?
![]()
因明朝皇室實行一夫一妻制,親王只能迎娶一位女子為正妻,所以魯王朱檀迎娶小湯妃只能在兩種情況下成立,第一是原配被休棄,第二是原配已死。
明朝官方對魯王原配大湯妃的去向一直諱莫如深,清初查繼佐在《罪惟錄》記載道:
魯荒王檀,母郭寧妃,高皇帝第十子。生兩月而封國兗州。王文弱,好詩歌,頗餌金石。病眇。其妃為湯信國女。嘗建一苑城外,與妃出宿。上召入宮髡之,賜妃自盡。
朱檀因與大湯妃擅自出城,導致湯妃被朱元璋賜死。這樣的罪名實在讓人匪夷所思,雖說明朝限制藩王出行,無事不得出城。但是在洪武時期,朝廷還尚未對藩王進行過嚴格管制,更何況擅自出城也罪不至死。
大湯妃為何會下落不明?為何會被湯和家族除名?這個謎題要到五百多年后才能得到解答。
![]()
景陽宮
1924年,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搬出紫禁城。工作人員在故宮清點文物時,在景陽宮御書房發現了一份名為《太祖皇帝欽錄》的檔案。
“太祖皇帝”指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欽錄”則是由朱元璋親自下達的詔令,未經翰林院潤色過的白話圣旨。
這份檔案的現世,揭露了很多不見于史冊的明宮秘聞。其中有一條洪武二十年二月十六日圣旨,朱元璋因天象有異下詔訓斥諸王,對魯王夫妻的惡行非常惱火:
至于魯,至無禮,其妃當凌遲處死。這等潑東西,一日著內官召回來凌遲了。
原來魯王朱檀和大湯妃把當地平民家的小男孩拐騙進王府,閹割之后才會放出來。即使是軍戶家的孩子也不能幸免,有些會被王府放回來,有些干脆就不放了。搞得當地人心惶惶,小孩看見王府的人都嚇得不敢出門,藏在床下。
![]()
如此聳人聽聞的惡劣行徑,倘若不是出自朱元璋的圣旨,屬實令人難以置信。朱元璋在盛怒之下說道:
這夫妻兩個,死罪絕不可逃,合當凌遲信國公女!
在詔書發出的五個月后,朱元璋就讓魯王迎娶了大湯妃之妹。如此一來,原配大湯妃的結局也就昭然若揭了。
雖然朱元璋說魯王夫妻死罪絕不可逃,最終被處死的卻只有大湯妃。但魯王也沒有活太久。
在大湯妃被處死的兩年后,魯王朱檀因濫服丹藥,毒發身亡,時年二十一歲,謚“荒”,是明朝第一個得惡謚的親王。
![]()
魯荒王墓
值得慶幸的是,在魯王朱檀死后,小湯妃沒有被朱元璋勒令殉葬,和次妃戈氏一起撫養年幼的世子朱肇輝。在湯和病重時,小湯妃還被特許歸寧,探望父親。
(宣德八年三月)戊寅,魯荒王妃湯氏薨。妃,信國公和之女。洪武二十年,冊為魯王妃。至是,薨。遣中官賜祭,命有司治喪葬。
宣德八月,小湯妃去世,沒有與朱檀合葬。2013年,當地公安部門在魯荒王朱檀墓附近抓獲了一伙盜墓賊。隨后考古人員進行了調查勘測,確認魯荒王墓附近確實有一座古墓,倘若是明墓的話,那極有可能就是湯妃之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