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生履歷
張自忠(1891年~1940年),字藎忱,山東臨清市唐元村人。著名抗日愛國將領,抗日民族英雄。1911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學堂,1914年投筆從戎。1916年轉入馮玉祥部,歷任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軍官學校校長、總部副官長等職。1931年任國民黨第29軍第38師師長,1933年參加長城抗戰(zhàn),獲喜峰口大捷。1935年華北事變后,任察哈爾省政府主席、天津市長。七七事變后,奉命代理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冀察綏靖公署主任兼北平市長。1937年底回歸舊部,代理五十九軍軍長,次年,參加臺兒莊會戰(zhàn)、徐州突圍、武漢保衛(wèi)戰(zhàn),以戰(zhàn)功升任第二十七軍團軍團長、第三十二集團軍總司令、第五戰(zhàn)區(qū)右翼兵團總指揮。1939年晉上將銜,參加隨棗會戰(zhàn)、冬季攻勢,殲敵甚眾。1940年5月,參加棗宜會戰(zhàn)。5月16日在湖北宜城南瓜店遭日軍重兵合圍,力戰(zhàn)不退,壯烈殉國。1940年5月28日,重慶國民政府舉行隆重葬禮。8月15日,延安各界人士舉行張自忠追悼大會,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分別送了挽詞。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張自忠為革命烈士。
![]()
張自忠將軍
2、傳奇故事
1940年5月,日軍為了控制長江交通,切斷通往重慶運輸線,集結30萬大軍發(fā)動棗宜會戰(zhàn)。當時中國軍隊的第33集團軍只有兩個團駐守襄河西岸。張自忠作為集團軍總司令,本來可以不必親自率領部隊出擊作戰(zhàn),等他不顧部下的再三勸阻,堅持由副總司令留守。
張自忠率2000多人東渡襄河后,一路奮勇進攻,將日軍第13師攔腰斬斷,日軍隨后以優(yōu)勢兵力對張自忠所部實施包圍夾攻。張自忠毫不畏懼,指揮部隊向人數(shù)比他們多出一倍的敵人沖殺十多次。日軍傷亡慘重。
5月7日拂曉,張自忠東渡襄河,率部北進。在日軍集結重兵南下時,我方主力本應暫時規(guī)避,尋機集中力量分別圍殲來犯之敵。但是,蔣介石被日方的假情報迷惑,錯誤判斷形勢,下令第五戰(zhàn)區(qū)部隊同時圍殲西北兩路日軍,雖然張自忠在河東的部隊只有五個師二萬余人,兵力僅及對方一半,但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他立刻即根據(jù)自身情況調整部署。
![]()
棗宜會戰(zhàn)圖要
然而不幸的是,張自忠的電報密碼被日軍截獲破譯,他的軍事部署已完全被敵方掌握。日軍當即調集兩個師團另加四個大隊奔襲而來。14日雙方發(fā)生遭遇戰(zhàn)。15日,張自忠率領的1500余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圍在南瓜店以北的溝沿里村,當日上午,日軍發(fā)動進攻。敵我力量極其懸殊,戰(zhàn)斗異常慘烈。至下午三時,張自忠身邊士兵一大部分陣亡,他本人也被炮彈炸傷右腿。此時,他已撤至杏仁山,與剩下的十幾名衛(wèi)士奮勇抵抗,竟將蜂擁而至的日軍阻于山下達兩個多小時。激戰(zhàn)到16日佛曉,張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長山。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中國軍隊的陣地發(fā)起猛攻。一晝夜發(fā)動9次沖鋒。張自忠所部傷亡人員急劇上升,戰(zhàn)況空前激烈。
5月16日一天之內,張自忠從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戰(zhàn),他左臂中彈仍堅持指揮作戰(zhàn)。到下午2時,張志忠手下只剩下數(shù)百官兵,他將自己的衛(wèi)隊悉數(shù)調去前方增援,身邊只剩下高級參謀張敬和副官馬孝堂等8人。
![]()
棗宜會戰(zhàn)
1940年5月16日下午4時,張自忠戰(zhàn)死。
日軍發(fā)現(xiàn)張將軍遺體,審認無誤后一起膜拜,用上好木棺盛殮,并堅木牌,全軍向他敬禮,甚至在他的遺體運回后方之時,下令停止空襲一日,避免傷到張自忠的忠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