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今年截至7月1日共計發生82起事件,其中馬六甲海峽1起,新加坡海峽81起。該數字與2024年同期(21起)相比激增近三倍,引發航運業高度關注。
![]()
貨船停靠在新加坡海峽沿岸(資料圖)
馬六甲海峽作為連接印度洋與中國南海的戰略要道,地處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交界處,是一條至關重要的全球貿易海上通道。
新加坡海峽是馬六甲海峽東南端的延伸段,據美國國家亞洲研究局(NBR)統計,新加坡海峽是該地區的“咽喉要道”,每年約有9萬艘商船通過該海峽,承載了全球60%的海上貿易量。
海盜“機會型”作案增加 散貨船成主要目標
ReCAAP ISC執行主任維杰·查費卡表示,2025年海盜及武裝劫船事件多集中于新加坡海峽西部的菲利普海峽,因為水道狹窄,船只航行速度放緩,成為海盜和搶劫者的目標。
他指出,雖然亞洲地區發生的劫船事件數量有所增加,但其嚴重程度仍低于世界其他地區。大多數案件為非對抗性的小規模搶劫,船員通常未受人身傷害,具有明顯“機會型”犯罪特征。
ReCAAP的半年報告稱,這82起事件中無一被列為最嚴重的“一級事件”——涉及槍支或劫持人質的搶劫事件。82起中有7起被列為“二級事件”——涉及持刀或仿制槍支的搶劫事件,目標多為散貨船,占全部事件的52%,其次為油輪(24%)和集裝箱船(11%)。
據統計,從船員受傷情況來看,一起事件中一名船員頭部受輕傷,但無需醫療救助;另外四起事件中,船員被短暫限制行動。從損失情況來看,7起“二級事件”中,有四起涉及船員和船舶物品被盜,包括手機、金項鏈、發動機備件等物品;其余70余起事件被列為情節較輕或是歹徒未能登船得手的情況。
現代海盜?用科技數據找安保漏洞
分析人士對事件激增原因意見不一。來自亞洲船東協會(ASA)的丹尼爾指出,犯罪分子多來自印尼偏遠島嶼,如廖內群島和庫拉群島,利用舢板(平底木船)在夜間接近船只,通過鉤桿和繩索登船。
他表示,犯罪分子可能因失業和貧困等經濟壓力鋌而走險,他們熟練利用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數據尋找船只安保漏洞。此外,部分專家推測,紅海貿易航線因也門胡塞武裝襲擊而受阻,導致更多船只改道馬六甲海峽,增加了該地區的海上交通量,或為犯罪活動提供了更多的可乘之機。
為應對這一趨勢,ReCAAP ISC與航運業代表舉行專題對話,討論應對措施。航運公司建議船只之間加強協作,例如通過新加坡的船舶交通信息系統(VTIS)預警并共享可疑小船信息。一例成功案例顯示,一艘船發現附近有小船靠近,及時開啟船舶交通信息系統,與附近的其他船只共享可疑船只信息,避免了非法登船事件發生。
國際海事組織(IMO)發言人對此表示,事件激增仍“令人擔憂”,敦促所有船只遵循最佳管理實踐,及時向相關當局報告事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