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后可能收不到推文,請星標本公眾號
![]()
當茶飲從“解渴嘗鮮” 轉向 “看纖維、查 0 糖、選植材”,2025年茶飲市場已進入“健康競速”新階段。
數據顯示,我國 18-35 歲人群日均膳食纖維僅 11.8g(不足標準一半),71.4% 消費者選茶飲優先看 “減糖 / 無糖”—— 健康需求倒逼行業從 “拼口味” 轉向 “拼健康”。
頭部品牌已搶先突圍:滬上阿姨“羽衣火龍果高纖瓶” 單周賣 200 萬杯,喜茶 “羽衣纖體瓶” 帶火羽衣甘藍(原料份額從 5% 升至 55%),奈雪 Green 輕食店訂單環比漲 300%。
接下來,我們拆解推動茶飲健康化的5大核心方法論,看品牌如何從原料、技術、供應鏈破局,搶占千億增量。
01■
添加功能性膳食纖維,
打造“每日健康+”新范式
根據《中國現制茶飲膳食營養升級白皮書》顯示,我國 18-35 歲群體日均膳食纖維攝入量僅 11.8g,遠低于每日 25-30g 的健康標準。
這一現狀為茶飲品牌帶來了機遇,不少品牌開始通過在茶飲中添加膳食纖維,滿足消費者日常膳食營養補充需求,實現“一杯茶飲,健康加倍”的產品定位。
膳食纖維具有調節腸道菌群、改善便秘、調節血糖血脂等健康價值,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其中,滬上阿姨是通過茶飲加膳食纖維提升產品健康屬性的典型代表。
今年,滬上阿姨基于此進行全面升級,推出了 1000ml 規格的羽衣火龍果高纖瓶,其富含 11.9 克膳食纖維,能滿足成人每日 35%-45% 的膳食纖維需求,這一含量相當于 81 顆西梅或 1 斤西芹的膳食纖維含量 。
其具體操作可總結為三點:
![]()
一是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的果蔬原料,如羽衣甘藍、紅心火龍果、草莓等,并通過科學配比提升每杯茶飲的膳食纖維含量; 二是開發“每日健康 +” 產品系列,明確產品中膳食纖維的含量及占每日推薦攝入量的比例,增強產品健康可視化; 三是將現制茶飲的工藝與原料巧妙結合,平衡口感和健康價值,避免因追求健康而犧牲產品風味。
除滬上阿姨外,茶乙己品牌也致力于通過打造富含膳食纖維的產品,提升自身健康屬性。
該品牌創立于 2020 年 5 月,長期秉持 “全球健康茶飲引導者,讓世界年輕人喝上健康茶” 的品牌愿景,始終以自然、健康、創新的三大核心理念,通過科學配比的革新,打造具有顏值、口感和健康屬性的差異化產品。
![]()
例如在今年的產品研發過程中,茶乙己優化了配方,引入了膳食纖維范疇內的抗性糊精,與997-L阿拉伯糖形成獨特的“神纖組合”,集成低升糖、高纖維等多重屬性,不僅可以調節血糖、血脂,在體重管理方面也具有很大潛力。
目前,茶乙己已成為全業內首個實現全線產品使用富含膳食纖維的 99GL 阿拉伯糖的品牌,其每杯標準糖產品單杯可提供約 7.47 克膳食纖維,顯著超過國際標準中 100ml 大于 3 克的標準,為 “好喝、健康、親膚” 的產品健康策略提供了鮮明樣本。
此外,康師傅冰紅茶在今年也推出了主打“減糖不減痛快” 的低糖高纖紅茶產品。該產品通過 “一減一增” 的方式提升健康屬性,“減”即糖分直降50%,但仍保留了酸甜口感,做到好喝且低負擔;“增”則是增加了膳食纖維,每瓶膳食纖維含量大于等于 5.5 克,可滿足人體每日所需膳食纖維的 60%。
通過減糖與增膳食纖維的組合拳,這款新品很快贏得了眾多健康人群的喜愛。
![]()
奈雪的茶推出的“瘦瘦小綠瓶”,其海報上也有 “富含膳食纖維”“超級植物” 等介紹 。
這種 “膳食纖維 + 茶飲” 的方式,讓茶飲的健康概念變成了每日所需,不僅精準匹配到細分人群,還將健康變得更加可量化,融入了日常生活場景。
茶飲添加功能性膳食纖維的“每日健康”范式,本質是通過科學配比解決國民營養缺口,用場景化設計匹配高頻場景需求,以標準化建設打破同質化,為行業開辟健康升級和商業增長的雙重邏輯。
未來,融合全谷物、益生菌等元素的營養矩陣,可能會進一步擴展茶飲的健康邊界,推動茶飲從娛樂消費品轉型為日常營養補充載體。
02■
采用無糖與減糖技術,
滿足控糖人群健康需求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無論是瓶裝冰紅茶,還是現制奶茶、果茶,眾多茶飲品牌大多以高糖配方為主,憑借濃郁甜味吸引消費者,俘獲了大批茶飲愛好者。
然而,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提升,大眾健康意識逐漸覺醒,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過量攝入糖分,會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潛在健康風險。在此背景下,消費者對茶飲的需求發生轉變,更傾向于減糖產品。
《2025 中國瓶裝冰紅茶飲料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在冰紅茶領域,71.4% 的消費者將 “減糖 / 無糖” 標簽視為選購冰紅茶的首要考量因素,82.9% 的用戶明確偏好低糖或無糖配方。
與此同時,我國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如《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健康中國行動 — 合理膳食行動》等,對食品飲料的含糖量標識進行規范,嚴控含糖飲料消費,引導行業向健康化轉型。
在健康需求與政策導向的雙重驅動下,不少茶飲品牌紛紛通過減糖、去糖的方式,加碼低糖、無糖茶飲市場。
星巴克曾對 1600 余名受訪者展開調研,結果顯示,31% 的消費者因擔憂糖分帶來的健康負擔,對選擇飲品有所顧慮。
順應這一趨勢,今年年初,星巴克以無糖風味的濃姜為基底,推出玫瑰 20 與茉莉 100 等無糖系列咖啡,收獲了不錯的市場反饋。
4 月,星巴克進一步加碼無糖咖啡布局,將原有風味糖漿拆分為 0 糖的風味飲料濃漿與獨立的原味糖漿,還新增了 0 熱量代糖(含源自植物的甜菊糖苷與羅漢果甜苷),升級出 “真味無糖” 系列,為消費者在甜度選擇上提供了更多可能。
![]()
早在去年,霸王茶姬和喜茶便已著手布局低糖、無糖茶飲。
去年 6 月,霸王茶姬上線產品 “身份證” 碑貼,將一杯茶飲的熱量直接打印在杯子上,讓消費者對熱量清晰可見;隨后,又公布產品的 GI 值,將健康理念落實到每一處細節。
同月,喜茶則推出“慢糖” 概念,并上架加 “慢糖” 的多肉葡萄。該產品將常規調控糖漿替換為阿拉伯糖與蔗糖定制配比而成的低 GI “慢糖”,在接近 “自然甜” 感、不損風味的同時,讓升糖更緩、負擔更輕 。
不僅如此,自 5 月 17 日起,喜茶宣布全線水果茶 “真 0 卡糖” 免費,降低消費者獲取健康水果茶的門檻;后續,還將推出采用 0 糖、低糖新原料、新配方制作的減糖果茶產品,全方位探索果茶控糖。
![]()
今年,霸王茶姬持續推進健康化進程,如在 7 月宣布在超 2000 家門店投入使用全新基底產品 “冰勃朗非氫化基底乳”,實現原葉鮮奶茶系列產品 “0 奶精、0 植脂末、0 氫化植物油”,解決消費者對健康的擔憂 。
如今,眾多茶飲品牌在產品研發中,開始爭相測試一款名為“阿洛酮糖”的代糖,它被稱為 “史上最完美代糖”“超級代糖”。
![]()
從口感方面來看,阿洛酮糖甜度達到蔗糖的 70%,卻巧妙規避了赤蘚糖醇的 “清涼感” 和甜菊糖苷的 “后苦味”,與蔗糖和果糖的口感最為接近,極大程度解決了減糖過程中茶飲醇厚感缺失和風味失真的兩大痛點。
制作過程中,阿洛酮糖遇熱會產生美拉德反應,能讓 0 卡糖產品擁有類似 “現熬糖漿” 的視覺誘惑力。
在糖分及健康功效上,阿洛酮糖的熱量只有蔗糖的十分之一,經腸道吸收后幾乎不發生代謝、不提供熱量,還能降低小腸對葡萄糖、果糖等糖類的吸收速率,對有減肥、控糖需求的人群具有一定保健效果。
目前,雖然茶飲品牌對阿洛酮糖的應用還處于測試階段,但預計歷經一兩個月后,消費端便能看到首批添加阿洛酮糖的茶飲產品上市。
03■
超級植物成新寵,
健康賽道潛力無限
在茶飲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的當下,眾多茶飲品牌為求創新突破,紛紛將目光聚焦于“超級植物”,意圖在健康茶飲領域開拓出全新的增長點。一時間,超級植物成為茶飲行業炙手可熱的新元素,掀起了一場健康茶飲的變革浪潮。
那么,究竟什么是超級植物呢?所謂超級植物,是指那些營養密度極高,富含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各類有益健康成分的超級食物。
常見的超級植物涵蓋綠葉蔬菜、漿果、堅果、種子、牛油果、豆類和甘薯等。在茶飲賽道中,羽衣甘藍堪稱“頭號選手”。
![]()
每 100 克羽衣甘藍含 4.1 克膳食纖維,是圓白菜的 3 倍;維生素 C 含量高達 63 毫克,遠超西蘭花;其豐富的鉀、鎂元素更是對心血管健康大有裨益。
這種被稱為 “減脂蔬菜之王” 的超級植物,熱量僅 30 大卡 / 100 克,完美契合當代人 “低卡高營養” 的飲食需求。
除了羽衣甘藍,紫蘇、紅菜頭、小麥草等植物也紛紛“出道”。紫蘇早在宋代就被宋仁宗欽定為 “天下第一飲”,《本草綱目》記載其 “行氣寬中,消痰利肺”,如今通過茶飲創新重煥生機;紅菜頭則憑借每 100 克含 1 毫克鐵的優勢,成為 “美顏茶飲” 的核心原料。
這些植物自帶的健康標簽,讓茶飲從 “甜蜜負擔” 搖身變為 “健康剛需”,精準擊中了當代人膳食纖維攝入不足的痛點。數據顯示,我國 18-35 歲群體日均膳食纖維攝入量僅 11.8 克,不足推薦量的一半。
基于這些超級植物所具備的高營養、高健康屬性,不少茶飲品牌瞅準時機,投身于健康茶飲的研發。2024 年下半年,“超級植物茶” 的熱潮悄然興起,并迅速蔓延,眾多品牌紛紛跟進。
率先發力的喜茶,以綠妍茶湯為基底,搭配羽衣甘藍、奇亞籽等超級植物,并巧妙加入蘋果和檸檬汁增添水果香氣,成功研發出熱量僅 115 大卡、富含膳食纖維的 “羽衣纖體瓶”。
![]()
該產品一經推出便大獲成功,不到半個月便斬獲千萬銷售額,甚至出現斷貨情況。后續,喜茶又將新鮮苦瓜、羽衣甘藍、紅富士蘋果、黃檸檬等鮮榨成果汁,融入經典綠妍茶湯,推出“去火纖體瓶”,同樣收獲了千萬杯的銷量佳績。
緊隨其后,滬上阿姨等品牌也積極入局。今年,不少連鎖咖啡品牌也敏銳捕捉到這一趨勢,將超級植物與咖啡相融合,推出特色產品系列。
比如挪瓦咖啡創新推出紅菜頭、紫甘藍等超級果蔬系列咖啡,并采用店中店模式,拓展健康咖啡的市場邊界;天好咖啡將番茄汁與美式咖啡結合,研發出獨具風味的番茄美式;古茗則把羽衣甘藍、黃檸檬、鳳梨融入美式咖啡,推出售價 18 元的青提果蔬美式,廣受好評。
![]()
各大連鎖茶飲和咖啡品牌在研發超級植物茶時,存在諸多共同點。在原料選取上,常將超級植物與水果搭配以豐富風味。
像喜茶的“羽衣纖體瓶”,將羽衣甘藍與奇亞果、蘋果、檸檬等水果香氣融合;奈雪的三款鮮果茶,采用黑枸杞加葡萄、羽衣甘藍加奇異果等組合方式。
如此搭配原因有二:一是不同水果口感各異,與超級植物搭配能創造出豐富的口感層次;二是兩者結合可使營養成分更全面,實現營養互補與強化。
![]()
在賣點方面,著重凸顯健康功效,強化產品的營養價值。喜茶在包裝上清晰標注“膳食纖維含量占每日需求 35%-45%”,將專業數據轉化為消費認知;奈雪通過 “一杯羽衣甘藍茶≈300 克西芹” 的類比,讓營養成分更易感知,讓茶的 “0 糖 0 能量” 標簽更是直接擊中控糖人群痛點,連續多月穩居電商茶飲 TOP3。這種 “量化健康” 的策略,有效降低了消費者決策門檻。
供應鏈方面,深入種植基地,扎根品質核心,讓超級植物茶穩定供應。喜茶通過訂單農業模式自建種植基地,實現羽衣甘藍零農殘種植,通過 800 項農殘檢測把控品質;茶百道在福建投建 5000 噸產能的茶葉基地,92% 門店實現原料次日達,保障超級植物的新鮮供應。正如行業觀察所言:“流量會褪色,唯有品質能扎根”,供應鏈的深耕讓健康概念不再是空談。
盡管超級植物茶從推廣至大熱不過短短半年到一年時間,但未來仍有廣闊的增量空間可供挖掘。
原料端:挖掘洛神花、木姜子等本土藥食同源草本,兼顧文化傳承與差異化;引入馬黛茶、巴西莓等國際超級植物,拓展口味;像喜茶通過訂單農業、自建基地及 GAP 認證,從源頭把控原料品質。 產品形態:突破液態局限,參考“纖體瓶” 思路,規劃植物基冰淇淋、烘焙點心等跨界產品,打造 “早 C 晚 A” 全場景方案。 消費場景:精準開發細分產品,如餐后解膩的“去油纖體瓶”、運動補給的電解質植物飲、職場所需的抗疲勞護眼茶。
總體而言,未來超級植物茶的發展核心在于,從打造爆款單品的思維模式,轉變為提供健康生活方式解決方案的角色,以此構建更深的品牌護城河,拓展更廣闊的增長空間。
在健康消費的大趨勢下,超級植物茶有望引領茶飲行業邁向新的發展階段,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健康與美味兼具的選擇。
04■
強化天然營養,
科學配比提升產品價值
我們上述提到滬上阿姨發布的《中國現制茶飲膳食營養升級白皮書》就指出,在 18 - 35 歲人群中,普遍存在膳食纖維、維生素等營養攝入不足的問題。這無疑為茶飲的營養升級指明了方向。
當下,許多茶飲品牌開始通過科學添加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元素,并借助科學配比和先進工藝,提升產品的營養價值與健康功能,這已成為茶飲升級的重要趨勢。
這里所說的科學配比,包含兩個關鍵概念。
其一,是基于大數據深入分析消費需求,結合營養學原理,科學搭配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元素,確保產品在滿足消費者口感需求的同時,也能為其提供必要的營養支持。 其二,則是運用低溫萃取、真空萃取等先進技術,最大程度保留茶葉本身的營養成分,同時借助智能制茶設備實現精準制作,保障茶飲中各營養元素的穩定性與均勻性。 例如,霸王茶姬的茶萃集技術,通過壓力閃萃獲取濃縮茶湯;喜茶則利用智能抽茶機,依據原料特性分區控溫儲存,有效保證了食品安全與品質。
基于此,今年 6 月,奈雪的茶官宣進入茶飲 5.0 輕養低負擔時代,首次提出 “營養食材 + 新鮮現制 + 低卡控糖” 的輕養健康公式,并圍繞這一理念對品牌進行了深度革新,還推出了 5.0 輕養鮮果茶概念。
該概念下的茶飲不僅要口感出色,還需滿足營養豐富、新鮮現榨、低卡控糖以及選用超級食材這四大標準。為此,奈雪的茶從產品、品牌視覺、店型這三個維度展開升級。
在產品層面,其“鮮果茶不加糖,天然營養 + 計劃” 嚴格依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標準,遵循 “營養食材 + 新鮮現制 + 低卡控糖” 的輕養健康公式。每一款產品至少選用三種綠色食材,確保能為消費者補充三種以上的關鍵營養元素。
以其蔬果酸奶昔系列中的“66 顆藍莓桑葚酸奶昔” 為例,這款產品添加了藍莓、桑葚、樹莓以及富含千億活菌的酸奶等多種營養食材。
其中,桑葚和藍莓富含的花青素具有抗氧化作用,搭配酸奶有助于促進花青素的吸收,酸奶還能補充蛋白質,有益腸道健康。
在品牌視覺方面,奈雪的茶全面煥全面煥新為NaiSnow的雪花圖案融合了“N自然、A藝術、I想象”的品牌理念。
店型方面,今年 3 月,奈雪的茶首次推出全球首家輕飲輕食店 ——“奈雪 Green”。截至目前,奈雪 Green 輕食店已在北上廣深等地成功落地 30 余家,為消費者提供全時段的健康飲食選擇 。
05■
融合藥食同源理念,
創新傳統養生茶飲
“茶 + 康養” 已成為 2025 年茶行業最炙手可熱的新賽道。據《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要 “開展健康消費專項行動”“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茶飲品牌通過將傳統茶文化與現代健康需求深度碰撞,實現了從 “農產品” 向 “健康解決方案” 的躍遷。
1、在健康生活理念日益普及的當下,飲品市場迎來新變革。養生茶飲作為健康生活的新寵,展現出千億市場的廣闊前景。
近期,艾媒咨詢發布的《2024 年中國養生茶飲行業現狀研究及消費者洞察報告》顯示,2023 年中國養生茶飲市場規模達到 411.6 億元,同比增長 27.3%,預計 2028 年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高達 1189.5 億元。
養生茶飲,主要指以含有中藥藥材或以藥食同源的原料制成,具備養生保健功能的茶飲。當下,該品類涵蓋袋泡茶類、固狀膏體類、瓶裝飲料類、沖泡粉末類以及門店現制類。
![]()
在此背景下,近些年中藥茶飲概念也逐漸走紅,并催生出了許多主打“中藥奶茶” 的專賣店,其中有些品牌還發展出了一定的規模,如陸藜?開了個方子、椿風、茯靈記、允上有方茶等。歸納這些“中藥奶茶” 品牌,可發現諸多共性:
定位上,均緊抓“養生”核心,主打養生概念。如 “開了個方子” 定位為融合草本食材與時令果蔬的 “東方養生飲”;“青楠?五味茶” 更將養生具象化,店內顯眼處懸掛 “藥食同源”“順應時令養生” 標語,設專區陳列肉桂、大棗等養生食材,讓顧客直觀感受養生理念。
產品上,以藥食同源原料融入奶茶,賦予養生功能。針對熬夜人群,部分品牌將人參、枸杞等融入奶茶,推出“熬夜大補水”“蜂王漿熬夜水”;針對上火問題,則用菊花、金銀花等研發 “清火珍珠奶”。
場景營造上,裝修融入中藥元素,打造“類藥店”氛圍。例如 “椿風” 結合新中式茶館與老字號藥鋪風格,以原木色調、黑陶器皿營造古樸感;部分品牌還在店內擺放藥材、藥罐、藥柜及穴位圖,強化中藥氛圍。
![]()
今年,中藥茶飲依舊有市場。據相關報告預測,2025 年中國養生茶市場規模將突破 800 億元關口,其中中藥茶飲作為重要細分品類,市場規模也將隨之擴大。
2、在中藥養生領域,今年茶飲品牌的探索更趨深入,從原料挖掘、配方創新到文化賦能,實現多維度突破。
其一,深挖地域地道食材,打造特色養生茶飲。
品牌依托各地藥食同源資源,將地域特色與養生需求結合,開發差異化產品。靖州有“中國茯苓之鄉” 之稱,當地企業推出 “茯靈記” 養生茶飲,還拓展出茯苓面、茯苓糕點、茯苓面膜等衍生產品,形成 “一材多用” 的健康產品體系。
杭州丁蘭街道皋城村以本地 “皋城綠茶” 為基礎,搭配桑葉、桑葚、決明子、荷葉等藥食同源本草,推出應季涼茶,既有綠茶清爽,又有本草清熱解暑功效,成為當地夏日消費熱門。
其二,結合應季養生理念,動態調整產品配方。
品牌遵循“順時而食”的中醫養生邏輯,據季節氣候優化產品配方,使養生需求與季節精準適配。2025 年秋冬,養生茶飲品牌集中推應季新品,圍繞 “草本果韻”“山野來信”“真鮮果茶”“暖冬甜品” 四大系列發力。
如用云南深山樹番茄搭配陳皮制成暖飲,以福建龍眼肉混合生姜打造驅寒茶飲,借地域特色食材強化季節適配性,部分單品上市首周銷量突破 10 萬杯,成為秋冬養生爆款。
其三,布局復方茶飲研發,強化產品功能屬性。
政策突破為復方養生茶飲帶來機遇:2025 年 8 月,國家衛健委允許當歸、黃芪、靈芝等獲批食藥物質標注傳統健康益處,啟動復方配伍試點,允許天麻 + 鐵皮石斛、黃芪 + 薏米等組合備案開發功能產品。
在此背景下,茶飲品牌加速復方茶飲研發。某品牌推出 “氣血雙補茶”,以黃芪、當歸為核心,搭配紅棗、桂圓調和口感,標注 “傳統用于補氣養血”,在 35-45 歲女性群體中復購率達 38%;另有品牌研發 “祛濕健脾茶”,將薏米、茯苓、芡實科學配伍,針對久坐人群推出,單月銷量突破 50 萬杯。
其四,在空間氛圍與品牌文化打造上,中藥茶飲品牌注重中醫文化的沉浸式融入。
新鄉“新茶鄉” 茶飲品牌,產品命名分 “山川地理”“城史物語”“節氣時養” 三大系列,“太行潤雪”“百泉清露” 呼應當地景觀,“比干飲”“太公茶” 融入歷史典故,杯身印《本草綱目》記載,讓消費者感受中醫藥文化底蘊。
九芝堂旗下 “草本非茶” 品牌以古典詞牌名命名產品,如 “如夢令”“點絳唇”“踏歌行”,搭配新中式水墨風包裝,傳遞 “東方養息” 理念,門店設本草展示區,陳列茯苓、黃芪等原料并標注功效,強化消費者對中藥養生的認知。
其五、品牌聚焦特定人群需求,開發精準定位的養生茶飲。
陸藜?開了個方子推出“功能療愈系列”,針對不同場景設專屬方案:針對熬夜人群的 “清肝明目茶”(含枸杞、菊花、決明子),針對兒童積食的 “健脾消食茶”(含山楂、麥芽、茯苓),針對女性經期的 “暖宮調經茶”(含生姜、紅棗、桂圓)。
每個單品標注適用人群與核心功效,精準觸達細分需求,該系列上線半年占品牌總銷量的 45%,成為核心增長品類。
小結:
從滬上阿姨靠“高纖瓶” 單周狂攬 200 萬杯,到喜茶用羽衣甘藍帶火一個原料品類,再到中藥奶茶半年搶占品牌近半銷量 ——2025 年茶飲行業的 “健康競速賽”,早已不是簡單的概念炒作,而是從原料、技術到供應鏈的全鏈路革新。
這5大方法論的底層邏輯其實很清晰:抓準“18-35歲人群膳食纖維不足、7成消費者優先選無糖”的核心痛點,用“可量化的健康”(如11.9g纖維≈81顆西梅)降低決策門檻,靠“差異化原料”(超級植物、藥食同源食材)構建護城河,最終讓茶飲從“偶爾解饞的甜飲”,變成“每日剛需的健康載體”。
更值得期待的是,隨著阿洛酮糖等新代糖落地、復方茶飲政策放開、“早 C 晚 A” 全場景產品擴容,這個即將突破千億的健康茶飲市場,還會冒出更多新玩法。或許未來某天,我們喝的不只是一杯茶,更是一套量身定制的輕養生方案。
你最看好哪種健康茶飲創新?又愿意為“喝出健康” 付多少溢價?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
作者 | 小貝
出品 | 餐飲O2O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加微canyinjun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