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仰慕乙未亭久矣,待到其面前,仍舊不能欣賞其尊榮。唯有遙遙相望,看著大門緊鎖。周圍已是拆遷陣陣,挖掘機轟鳴,這座被關閉起來的亭子,顯得有些落寞。
![]()
抵達鎮中北路和312國道路口,一直往南即可。這是目前的風光,正在拆遷中,殘留一些尚未搬遷的斷壁殘垣的房子。遠遠望去,悲切而寂寥。
![]()
汽車尚能行駛,但已然是塵土飛揚了。
![]()
遠遠地望去,多少有些寂寥。這些,也將會轟然倒塌。
![]()
最后的堅守,已經鮮有人居住。
![]()
違章建筑投訴電話赫然,變電箱還在開著。
![]()
這就是地圖上的“東街”了吧!誰曉得新來的,會不會延續舊名。
![]()
白云蒼狗,變幻莫測。
![]()
婁江河里的貨運船。
![]()
近處,遠處,白云,綠樹。
![]()
漂泊者的家在哪一邊?船上的日子。
![]()
終于找尋到,卻只有入口和出口的標識,沒有人,門未開。
![]()
這碑記,已經啥都看不清楚了。
![]()
東街30號,如此標志性。不曉得會否保存?
![]()
門前如此,香火宛在。
![]()
爬到高處,也只能拍到如此近況。據悉,乙未亭始建于公元1055年(宋代至和二年,也就是乙未年)。是紀念昆山縣主簿宋與權率民修筑河塘,興利除弊功績的石碑。
![]()
1984年9月,由唯亭鄉政府與吳縣文物管理委員共同出資移建于鎮東婁江北岸原唯亭居民委員會后園內,1986年3月25日公布為吳縣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因行政區劃調整,改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
乙未亭是個半亭,飛檐翼角,高不過3米,深不逾2米,墻壁里嵌有兩塊青石碑刻。亭坐北面南,闊一間,進深半間,木構梁坊、花崗石立柱,木格掛落。
![]()
還有一座封閉的橋。
![]()
回去的路,準備去仁壽橋。
![]()
尚未搬走的。
![]()
![]()
竟然還留著電話,莫非還有生意?
![]()
這片土地。
![]()
中街41號,也即將消失。
![]()
沒有尋覓到仁壽橋。
![]()
還有燃燒的痕跡。
![]()
默默地過去,老者的身影。
![]()
注:該組圖片拍攝于2019年8月10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