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四年(1525年)三月,看著眼前這份由大理寺少卿袁宗儒上呈的調查報告,當今皇帝明世宗大發雷霆之怒,一個個嚴厲的處罰從金口中迸發而出:
襄藩棗陽王朱祐楒,以“淫縱殺傷人,背違祖訓”,被廢為庶人;鎮寧王長子朱祐檽,因“挾讐誣奏”,革去三分之一歲祿;襄藩長史袁仕,因“罷軟不能救正”,被削職為民;襄藩承奉邵亨,因“詐傳親王令旨”等罪名,被處以絞刑。
明世宗劇照
![]()
這一切的根源,在于時任襄王朱祐櫍長期患病,無法處理國政,襄國內部無人制約,以至于從宗室到屬官人心浮動,內部動蕩不安,各種斗爭,各種為非作歹層出不窮。
襄藩的兄終弟及
朱祐櫍(音zhì),生于成化十一年(1475年),為襄簡王朱見淑的庶次子。通過他的生辰,也能倒推出明實錄關于襄懷王生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這一記載的謬誤。
實錄并沒有記載他的生母,然而實錄明確記載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三月,時任襄王朱祁鏞曾上疏朝廷,為世子朱見淑的兩個妾室張氏、曹氏,求取夫人名號,最終獲得朝廷的準許。
按制,宗王妾室只有誕下子嗣,且子嗣受封才行獲得夫人名號。而襄簡王只有朱祐材和朱祐櫍二子,其中張氏為朱祐材之母,故曹氏必定為朱祐櫍生母。
前面我們說過不知是否是基因問題,出自明成祖朱棣一系的藩國普遍子嗣不豐,整個燕系宗室合在一起,放到太祖系藩國中進行比較,也只是一家普普通通的中等規模宗室。
據王世貞的《弇山堂別集》統計,截止隆萬之交,整個燕系宗室有爵位在身的僅有千余人(包括庶人,不包括年幼無爵宗室)。而在藩的燕系藩國共有12家,其中燕系第一親藩趙藩便有近600人,占了一半多,其余11家的規模可想而知。
明成祖朱棣劇照
![]()
襄藩作為其中一員,規模自然不大,即便連續幾代親王還算長壽。
始封君襄憲王朱瞻墡膝下僅有三子,悲催的是襄世子妃李氏和寧鄉王妃李氏都罹患痼疾,婚后難以生育。沒奈何,只能奏請朝廷,為二人納妾,以廣子嗣。納妾后,世子朱祁鏞這邊總算有了動靜,很快便誕下庶長子朱見淑。可知道天順朝也僅有這么一個第三代,為此不惜舍下老臉向大侄子為其求取世孫名分。
次子寧鄉王朱祁鐄一脈最終因無嗣一代除國。三子棗陽王朱祁鉦一系磕磕絆絆總算得以傳承。
第二代襄定王朱祁鏞也僅有三子:庶長子襄世子朱見淑、庶次子陽山王朱見淓(音fāng)、庶三子鎮寧王朱見瀷(音yì),好在三個支系都傳承了下去。
第三代襄簡王朱見淑僅有二子:庶長子朱祐材、庶次子朱祐櫍。朱見淑與乃父一樣,王妃井氏無法生育,故早早立長子為世孫。
至于朱祐櫍這個次子,阿越認為祖父在位時已經被冊封為鎮國將軍,證據是其母曹氏進封夫人,需要兒子獲得爵位,故冊封時間當在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左右。其后進封光化王,具體時間不詳,不過當在其兄朱祐材在位期間,因為其父襄簡王在位時間極短,連給長子換個稱號都做不到,以至于朱祐材以襄世孫的身份直接襲爵。作為繼承人的長子如此,又豈顧得上幼子。
襄簡王去世后,庶長子朱祐材襲爵,這位爺青年上位,老爹又不是什么好東西,缺少約束,在位期間惡事做了不少,違反藩禁出行、在岳父唆使下殺人、與興藩爭地等等,鬧出的大事不少。
“好鷹犬,蓄善馬,往返南陽八百里,日猶未晡。妃父井海誘使殺人。孝宗戒諭,戍海及其左右。祐材好道術,賜予無節,又嘗與興邸爭地,連逮七十余家,獄久不決。大理卿汪綸兩解之,乃得已。”(《明史·襄王傳》)
襄陽襄王府
![]()
弘治十七年(1504年)六月初一,襄懷王朱祐材薨逝,在位14年,終年31歲。朱祐材無嗣,襄藩大宗第一次絕嗣,正德三年(1508年)按倫序由光化王朱祐櫍通過兄終弟及的方式襲爵。
上梁不正下梁歪,父兄不怎么樣,朱祐櫍這位新襄王也好不到哪去,要錢要地是基本操作,比如正德十二年(1517年)十二月,在他的奏請下,朝廷將襄陽府稅課局河伯所歲課賜予襄藩。
與此同時還與親叔叔鎮寧王朱見瀷爆發財產爭端,雙方鬧得不可開交,官司一直打到了御前。明武宗非常重視,命有司就此進行勘問。結果眼看朝廷要調查了,倆人又各自上疏請罪,請求免勘。明武宗被這倆活寶給氣笑了,可誰讓他們是自家族人呢,沒奈何只能再次下詔免勘,同時降敕斥責勸勵。
藥罐子親王和放飛自我的襄藩上下
所以說,正常情況下,朱祐櫍這位新襄王可能會比襄懷王這位大兄還跳,奈何他有一個非常大的弱點:長期罹患疾病,嚴重到無法理事的程度。
比如嘉靖元年(1522年)十月,朱祐櫍向新皇帝朱厚熜求取空青等藥物。
空青或者說萬載空青,經常看小說的同學應該有所了解,它往往被描述為天然生成的珍貴奇物,屬于傳說中的靈藥。實際上空青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礦物類中藥,因其特殊生成條件而極為罕見,礦石內部含有液態包裹體,搖動時可流動,具有涼肝清熱、明目去翳、活血利竅等功效,據《范汪方》記載可用豆許量含咽治療中風口歪。
由此阿越懷疑襄王殿下在正德末嘉靖初,突然中風了,且整個人行為受限,失去了對襄國的管控權。如此一來襄藩下面的宗室及屬官各自有了自己的小心思,紛紛跳出來開始自己的表演。
襄王府遺存:綠影壁
![]()
前文提到朱祐櫍與鎮寧王朱見瀷,在正德年間爆發過財產爭端,雖然被明武宗給壓了下去,可叔侄之間的嫌隙卻并未消除。現在大侄子垮了,他立即重拳出擊。
嘉靖元年,朱見瀷向湖廣撫按控告,王府承奉邵亨“欺蔑專擅”,對待襄藩宗室“倔強不服”,如此下去恐生變亂,希望能選一位“倫序相應者暫理府事,代為行禮”,同時治邵亨及其黨羽之罪。
湖廣地方官不敢怠慢,就此奏報朝廷,稱襄王“痼疾不任事”,王府承奉邵亨因此“怙勢為奸”,鎮寧王所慮極有道理,請求朝廷就此作出相關決意。朝廷對此十分重視,立即命湖廣方面進行勘查。
“禮部覆請,下其事于撫按,令查本王有無子嗣,見患何疾,并推擇可代者,因請逮治亨罪。有詔:亨姑勿逮逮,其助惡有名者并鎮寧王所告,詳勘以聞。”(《明世宗實錄》)
所謂倫序相應者,自然是命與襄王朱祐櫍關系最近之人來代理府事。如前文所述,襄簡王朱見淑這一脈,只剩下現如今的襄王朱祐櫍這一支,而襄王殿下無子,那么只能上推一代,從襄簡王諸弟派系中做選擇,可是居長的陽山王朱見淓正德十一年(1516年)去世,賜謚曰恭和。其子朱祐楬(音jié)生于弘治十六年(1503年),按制早在正德年間便可襲爵,可不知怎么回事一直拖到嘉靖二年(1523年)才受封。
按制,親王無法理事,需要他人署理府事時,有世子、世孫,由世子世孫署理,沒有則從本府郡王中擇人署理。現在陽山王出缺,那么倫序最近的郡王便是他鎮寧王朱見瀷。故此他的提議可謂是司馬昭之心。
然而他注定要失望了。
朝廷在接到湖廣方面的勘核報告后,很快冊封朱祐楬為陽山王,其后在襄王朱祐櫍的奏請下,于嘉靖三年(1524年)八月正式任命他為署理府事。
鎮寧王殿下不僅沒能撈著署理府事之責,還因此與襄藩承奉邵亨不共戴天。他本人與嘉靖二年四月薨逝,朝廷賜謚曰恭靖,這個蓋棺定論著實是一種莫大的諷刺。他死后署理府事之責落入侄子陽山王朱祐楬之手,還給嫡長子鎮寧王長子朱祐檽留下了一個爛攤子,鎮寧王府與襄藩承奉邵亨不斷斗法。
襄陽魚梁洲
![]()
與此同時,襄藩的另一個支系、出自襄憲王的棗陽王也介入署理權之爭。時任棗陽王朱祐楒以鎮寧王長子朱祐楬與承奉邵亨、長史袁仕不和,長期紛爭不斷為由,上疏控告陽山王管理不善,要求掉朱祐楬的署理大權。結果因沒能成功,竟惡向膽邊生將邵亨騙來挖其雙目泄憤。于是乎有了文章開頭那一幕。
嘉靖五年(1526年)十月朱祐檽襲爵,在他的不斷奏請下,朝廷于嘉靖七年八月以其“悔罪自陳,又會恩詔”為由,降旨恢復其歲祿。
嘉靖十四年(1535年),陽山王朱祐楬去世,終年55歲,朝廷謚曰榮康。
朱祐楬留有一子朱厚颎(音jiǒng),當時年方九歲,尚未到襲爵的年齡,自然無法署理府事,故朝廷決定讓鎮寧王朱祐檽來代理府事。
可當年導致承奉與長史一死一貶,王府大亂的直接責任人雖然是棗陽庶人朱祐楒,但朱祐檽也難逃其責,是以襄王府內外屬官對其可謂是恨之入骨。是以他們聯合上疏朝廷,彈劾鎮寧王罪過,并稱其“倫序非宜”,一直要求由朱厚颎來署理府事。
明世宗接報,命司禮監監丞王燾,會同給事中馬汝彰前往勘核,所得結果為鎮寧王并沒犯什么錯誤,對其的彈劾純屬誣告,建議繼續讓他署理府事。
可明世宗卻做出了截然相反的決議。嘉靖十八年(1539年)正月,他下詔褫奪朱祐檽的敕書,命其不得再管府事,改命朱厚颎管理府事,由其生母潘氏負責保護,并由襄藩內外輔導官從旁協助。
“上曰:‘厚颎既倫序應襲,只令伊母保護,內外輔導官協理府事。待年長及例,徑自請封,何必更命祐檽?’”(《明世宗實錄》)
同年明世宗降敕恢復棗陽庶人朱祐楒的爵位,以制衡鎮寧王朱祐檽,襄藩內亂至此告終。
阿越說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襄王朱祐櫍薨逝,在位43年,享年76歲,朝廷賜謚曰康。
襄康王雖然長壽,卻因常年纏綿病榻,膝下終究無子,成為繼兄長襄懷王朱祐材之后第二位絕嗣的襄王。關鍵其父襄簡王朱見淑僅有這么兩個兒子,倆人先后絕嗣,意味著他這一脈也徹底絕嗣了。
襄藩世系圖
![]()
按照倫序,當由陽山王朱厚颎承襲(他于嘉靖二十四年襲爵),不過這需要本藩重量級人物向朝廷提請。鎮寧王朱祐檽和棗陽王朱祐楒,是襄藩碩果僅存的兩位郡王,然而二人都曾覬覦署理府事大權,與陽山王府不怎么對付,自然不可能為其奏請。
這時候,襄康王眷屬便成為左右朱厚颎進封時間的關鍵存在了。但襄康王妃早在嘉靖四年便以去世,此時襄康王后院的話事人為其媵妾何氏。于是何氏站出來上疏朝廷,表示陽山王朱厚颎身為夫君堂侄,倫序應襲。
“襄康王妾何氏奏:‘夫祐櫍薨絕,乞將原推代管親支陽山榮康王祐楬遺子厚颎承襲。’該本部查得襄定王祁鏞生三子,第一子見淑襲封襄簡王,生二子。第一子祐材襲封襄懷王,薨絕。第二子祐櫍進封襄康王,亦絕。定王第二子見淓封陽山恭和王,生六子,第一子祐桄卒,第二子祐楬襲封陽山榮康王,生一子厚颎。今康王薨絕,厚颎委系堂侄,倫序應該襲封。”(《禮部志稿卷七十四》)
未免夜長夢多,明世宗果斷的于嘉靖三十年(1551年)十二月傳制,冊封陽山王朱厚颎為襄王,陽山王妃張氏一同進封襄王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