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云橋:情系百姓的辦案標兵
![]()
旬陽市人民法院法官駱云橋30多年如一日堅守在基層法院,辦理案件3120件,參與調解案件1510件,所辦案件無一起超審或錯案,曾先后獲得“全國法院辦案標兵”“全國優秀法官”“全國模范法官”等榮譽。
“全省政法機關開展的‘學英模、見行動、立新功’主題實踐活動,讓我對英模精神的感悟愈發深刻。身為法官,我不僅深入學習英模精神的內涵,還要將學習成果轉化為篤行實干的動力,時刻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用實際行動踐行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使命。”8月12日,駱云橋說。
把為民刻在骨子里
“駱法官我認識,我相信他!”旬陽法院里,這句樸實的話語道出了群眾對“全國模范法官”駱云橋的深深信賴。
![]()
1月15日,甘溪鎮一戶農家小院里暖意融融。在駱云橋的護送下,10歲的張小某撲進爺爺奶奶懷中,久違的團聚讓冬日充滿溫情。這源于一起僵持近2年的執行案:2022年父母離婚后,張小某隨母親李某生活,父親張某因探望權受阻拒付撫養費,雙方劍拔弩張。
李某怕孩子受委屈堅決不讓探望,張某則盼老人能多見見孫兒。法官曉之以理,耐心勸解。當提到由駱云橋護送孩子去見爺爺奶奶時,李某當即松口。一路上,駱云橋對孩子“寶媽”式的關愛,讓孩子對他倍感親近。孩子與爺爺奶奶團聚后,李某主動承諾會定期帶娃探望,糾紛圓滿化解。
駱云橋始終秉持“用心理解、用情感化、用法規范”理念,將“情、理、法”融入每起案件。在他辦案過程中,法律不再是冰冷條文,而是帶著溫度的解紛鑰匙,贏得了群眾爭相求掛他的“專家號”。
把擔當落在行動上
“在辦理案件中,我們既要把案件妥善處理好,還要解開當事人的心結,達到事心雙解。”這是駱云橋常說的話。
![]()
2014,老郭和小李簽下建房合同,約定老郭供料,小李承包勞務。2015年房屋建成后,雙方因質量和尾款結算問題產生矛盾,此后8年都沒能解決。小李無奈訴至法院。受理案件后,駱云橋第一時間詳細了解情況。他深知這類鄰里糾紛若處理不當,會讓矛盾進一步激化,影響鄰里關系。
訴前調解時,老郭堅稱房屋質量有問題,拒絕支付尾款,雙方分歧很大,調解陷入僵局。案件進入訴訟程序后,駱云橋沒有簡單地一判了之,而是多次到現場勘查,確定施工面積及剩余勞務費金額。庭審后,他再次組織雙方調解,從法律層面,耐心向雙方講解舉證責任、訴訟風險;從情理角度,引導他們算好“時間賬、經濟賬、人情賬”。但雙方仍未達成共識。駱云橋沒有放棄,即便在判決后,他依舊堅持調解。最終,經過4次調解,雙方被他的堅持和真誠打動,達成協議并當場履行,這起長達8年的糾紛圓滿化解。
多年來,駱云橋處理的案件不計其數。他用耐心、細心和真心,努力實現案結事了,用擔當詮釋著法官的職責與使命。
把初心印在歲月里
扎根基層法庭的24年里,駱云橋帶領法庭干警走遍了轄區65個村(社區)的溝溝坎坎。他對每一個村莊情況都了如指掌。當發現有許多糾紛是因為群眾法律知識不足而引發時,駱云橋和同事們用方言土語總結撰寫了《訴訟溫馨提示》《致當事人的一封信》等普法材料,為當事人依法訴訟提供指導和幫助。
![]()
2019年6月,駱云橋調入旬陽市人民法院機關工作。他組建了“駱云橋審判團隊”,總結基層審判經驗,積極參與疑難信訪案件處理,以“四心六步調解法”履行審判職能、融入基層治理,推動矛盾糾紛源頭防范和實質化解。
“工作等不得、閑不得,更靠不得。”駱云橋針對基層普法實際情況,創新開辦“法治夜校”小講堂,在群眾家門口用家常話解讀與群眾息息相關的法律條文。他牽頭組織開展訪民情解民憂“走百村訪千企入萬戶”等專項行動,以優質司法服務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穿上法袍的那天,駱云橋在日記本上寫下:“要讓山坳里的每盞燈,都亮在法理的屋檐下。”30余載寒來暑往,從青絲到白發,駱云橋踏遍千溝萬壑,始終用初心和擔當踐行著這句誓言。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基層法官,看到老百姓通過法律途徑從困境中走出來、從煩惱中走出來,開開心心地生活,就是我義無反顧堅持到底的理由。我將帶著初心在守護公平正義的道路上步履不停。”駱云橋堅定地說。
來 源 :陜西政法全媒體中心
安康市中級人民法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