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薄、香脆,“咔滋”一口,快樂就在唇齒間綻放。
無論在高級商超,還是鄉村小賣部,薯片都是一種常見的零食。它們不起眼地堆積在貨架上,用低廉的價格、層出不窮的新口味誘惑每一個顧客。
再一細看,這些薯片大多都是同一個品牌:樂事(Lay’s)。
就像隨處可見的可口可樂一樣,這代表了一種強勢的渠道能力。上到會員制超市,下到鄉鎮的夫妻老婆店,樂事滲透到了線下渠道的每一根“毛細血管”。在薯片這個品類里,無人能與之比肩。
但在樂事締造的“薯片帝國”邊緣,也有一批國產新勢力暗中萌芽。
這些國貨薯片,大多來自中國的馬鈴薯重要產區:云貴高原。僅在云南一省,較有規模的地域性薯片品牌就有20~30個,其中,“子弟”“天使”“嚕咪啦”知名度相對較高,被消費者稱為“云貴薯片三兄弟”。
以“嚕咪啦”為例,這是一個創立于1996年的薯片品牌,年銷售額約3.5億元。其品牌運營總監馬秉韜告訴《天下網商》,嚕咪啦堅守“云貴薯片”這一品類認知,并推出黑松露牛干巴、傣味舂雞腳等特色口味,與樂事進行差異化競爭。
面對一個市占率高達50%~60%的巨頭,國貨薯片的“逆襲”之路注定坎坷。但同時,樂事的普及也為品類認知鋪平了道路,剛剛在夾縫中站穩腳跟的國產薯片品牌,即將邁入一場艱險而漫長的“突圍戰”。
![]()
國產薯片“潰敗”史
薯片,一件不折不扣的舶來品。
作為一種農作物,馬鈴薯起源于美洲大陸;作為一道零食,薯片由美國廚師喬治·克拉姆發明。20世紀20年代,隨著馬鈴薯削皮機的問世,這道咸脆可口的小零食風靡全美。一名推銷員赫爾曼·雷意識到了其中的商機,以自己的姓氏成立了樂事(Lay’s)品牌。
1965年,樂事被百事公司收購,并于1993年進入中國。
背靠百事強大的渠道建設能力,再加上消費者對薯片這一新鮮事物的好奇,樂事迅速占領了中國這片巨大的空白市場。
為了深耕中國市場,樂事在農業供應鏈建設上下足了功夫。1998年,百事公司在內蒙古建立了中國的首個自營馬鈴薯農場,以保障樂事的原料供應。2000年,百事又在上海建成在華首家食品工廠,完成了從研發、供應到加工全鏈條的本地化。
![]()
有了樂事“領路”,品客、上好佳、好友趣(韓國好麗友旗下品牌)等海外零食品牌紛紛進入中國市場,國內也涌現出了可比克等本土品牌。
但捷足先登的樂事,始終在薯片品類里占據“霸主”地位。據歐睿國際數據,2017年之后,樂事在中國薯片市場的占有率連年超過50%,是第二名可比克的2倍以上。
面對樂事等海外巨頭,盡管國產薯片品牌努力追趕,但雙方的實力對比相當懸殊。
一方面,馬鈴薯不是中國的傳統主糧,即使經過了20多年的市場教育,中國消費者也僅將薯片作為一種休閑零食看待。同時,制作薯片所依賴的油炸工藝塑造了其“高熱量、不健康”的負面認知,削弱了中國消費者的接受度。反觀歐美市場,薯片已經深刻嵌入到其文化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薯片甚至是美國軍隊的重要配給之一。
另一方面,薯片又是一個高度同質化的品類。既然沒有決定性的工藝差距,樂事只需要在口味研發、渠道鋪設、市場營銷上持續投入資金,就足以維持先發優勢。
聚焦“新品類”破局
2024年,中國馬鈴薯產量9883萬噸,名列世界第一。
數據顯示,中國西北、西南地區是馬鈴薯的兩大主產區,種植面積占到全國的87%。尤其在川西和云貴一帶,多山、高寒的氣候,養育了口感獨特的馬鈴薯品種。
也正是這些獨特品種,賦予了國產薯片破局的機會。
以云南省昭通市魯甸縣為例,其立體氣候特征與南美洲安第斯山脈(馬鈴薯原產地)相似,盛產黃心土豆。“云貴薯片三兄弟”之一的“嚕咪啦”,其品牌名正是源于當地特產“米拉洋芋”和地名“魯甸”。
嚕咪啦品牌運營總監馬秉韜表示,2024年以來,嚕咪啦主打“云貴薯片”這一品類心智。
他介紹,“云貴薯片”具有四大差異點:當地一年四季都有土豆應市,適合制作鮮切薯片;黃心土豆相比白心土豆滋味更濃郁,營養含量更高;云貴薯片有麻辣味、折耳根味、舂雞腳味等地域特色風味;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的認可度在變高。
“從消費端和產業分布來看,云貴薯片確實具有獨特的品類認知,這是我們具備差異化競爭(優勢)的基礎。”馬秉韜稱。
圍繞這些差異點,嚕咪啦在產品開發和市場營銷方面重點投入。除了在B站、抖音等年輕消費者聚集的平臺投放廣告外,嚕咪啦還與粉絲群體互動,在風味研發、包裝設計上迎合市場需求,推出了香菜、天麻汽鍋雞等特色口味。
![]()
中國完善的電商基建,也增加了新銳品牌“彎道超車”的勝算。目前,嚕咪啦年銷售額達到3.5億元,其中線上自營部分約為6500萬元,天貓平臺占到三分之一,是其重要的銷售渠道。
“云貴薯片”這一新品類,成為了一眾本土品牌的破局點。除了嚕咪啦外,“子弟”也是云南知名的薯片品牌,當地人自古流傳著“吃洋芋,長子弟”的民諺;“滇二娃”則主攻華東、華南等市場,在行業內首推“所見即所得”的透明包裝袋。
馬秉韜認為,樂事在市場渠道和推廣投入方面優勢極大,后發品牌必須尋求差異化。如果繼續跟在巨頭后面亦步亦趨,“不管是嚕咪啦,還是其他品牌,永遠都追不上它”。
注定漫長的突圍
盡管銷售額略有起色,但國產薯片品牌面對的市場格局,依然難言樂觀。
原因無他,樂事的先發優勢實在太大。背靠百事公司的資金和人才隊伍,樂事的產品研發可謂精準且迅速。
近年來,樂事圍繞中國消費市場,推出了一系列“地域限定”特色口味薯片,如川渝地區的川香辣子雞、藤椒缽缽雞,湖北的辣鹵雞爪,山東的煎餅卷大蔥,以及東北地區的棒骨燉酸菜、廣東的深井燒鵝、河北的驢肉火燒……
除了中國市場外,樂事也在不同國家力推當地特色風味薯片,如面向泰國市場開發的冬陰功湯口味、面向印度市場的“瑪莎拉”口味、面向俄羅斯市場的魚子醬口味等。為了品嘗不同國家的“異域風味”,甚至有消費者不惜花重金“海淘”這些新奇口味薯片。
為了滿足消費者對控制攝入量、方便攜帶和分享的需求,樂事除了在原有袋裝、桶裝的基礎上,還推出了12g的“迷你小袋裝薯片”。這批規格的產品通常以多口味組合的形式銷售,契合了當前中國食品飲料行業“迷你化”“精致萌”的消費潮流。
![]()
這一整套嫻熟的本土化策略,讓國產薯片品牌的突圍更增難度。有從業者坦言,樂事的中式風味薯片能夠有效占領消費者認知,模糊國產品牌和外資品牌的形象邊界。
此外,樂事充沛的營銷預算和近乎“無孔不入”的線下渠道,也是極為堅固的壁壘。馬秉韜記得,早些年,樂事薯片只能在云南一些主要城市的大型賣場找到,如今則已經下沉到了鄉鎮和村級市場。
“樂事的大篷車,已經開到我們工廠隔壁了。”他充滿危機感。
對此,云南本土薯片品牌的策略主要有三條:一是立足“云貴薯片”這一旗號,繼續建立品類認知;二是圍繞健康化趨勢,升級減油減鹽等制作工藝,提升產品品質;三是依托云貴的馬鈴薯原料優勢,反攻海外市場。
對薯片極其熱衷的東南亞市場,是本土品牌的熱門出海地區。據了解,嚕咪啦從2024年開始探索“代工+品牌出海”雙線策略,公司對外貿業務的增長勢頭相當看好,預計2026年海外銷售額將達到1000萬~2000萬元。
隨著中國品牌的產能外溢,再加上TikTok、小紅書等社交平臺的助攻,海外消費者的認知更加多元化,樂事等巨頭的“舒適區”將受到挑戰。馬秉韜介紹:“這兩年,東南亞和一些中東地區對中國的零食品牌越來越感興趣,當地的國貨超市也越來越多。”
當然,這注定是一場漫長的突圍戰。2024財年,百事公司凈收入達到918.5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597.2億元)。在這一巨頭的蔭庇下,樂事的優勢難以被輕易撼動。
但同時,國產薯片品牌的努力也從未中斷。從最早的“跟風式創新”,到如今探索出的“云貴薯片”新品類,本土品牌始終在默默積蓄力量,等待總攻的號角吹響的那一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