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歷年間,蘇州府吳江縣有個叫陳三寶的窮書生,三十出頭的人了,連個秀才都沒考上,靠著給街坊鄰居寫家書、抄文書勉強糊口。
這天傍晚,陳三寶餓得前胸貼后背,揣著最后三文錢,想到街口買兩個饅頭充饑。剛走到半路,忽然聽見一陣哭聲,循聲望去,只見個白發蒼蒼的老太太坐在路邊,面前擺著個破竹筐,里頭零零散散放著幾塊墨錠。
“老太太,您這是怎么了?”陳三寶心軟,湊上前問道。
老太太抹著眼淚說:“老身姓王,兒子前些日子進山采石料,摔斷了腿,家里等著錢抓藥,我只好把老伴生前珍藏的墨拿出來賣。可擺了一天,沒人肯買,都說我這墨又黑又沉,不值這個價。”
陳三寶拿起一塊墨仔細端詳,這墨黑得發亮,掂在手里沉甸甸的,隱隱還有股異香。再看老太太衣衫襤褸、滿面愁容,不由得心生憐憫。他咬咬牙,把揣著的三文錢掏出來:“老太太,我這有三文錢,您拿著給兒子抓藥要緊。這墨我買一塊,正好我寫字用的墨也快沒了。”
老太太連連擺手:“這怎么行!我這墨要五文錢一塊呢!”
“不妨事,就三文吧,我身上就這些了。”陳三寶硬是把錢塞到老太太手中,挑了一塊最小的墨,轉身就走了,連買饅頭的錢都沒留。
回到他那間四處漏風的小屋,陳三寶餓得睡不著,索性起身磨墨練字。說來也怪,這墨磨起來異常順滑,墨汁黑亮飽滿,那股異香更加濃郁了,聞著竟不覺得餓了。
陳三寶攤開紙筆,蘸飽了墨,剛寫下第一個字,忽然眼前一花,那墨跡居然在紙上動了起來,化作縷縷黑煙,盤旋上升,最后在空氣中凝成一個個閃光的字跡,分明是他剛才寫下的那句詩:“書中自有黃金屋”。
陳三寶驚呆了,揉揉眼睛,那金光閃閃的字跡還在半空中飄浮,把昏暗的小屋照得通明。他顫抖著手又寫下一句:“書中自有顏如玉”。果然,墨跡再次升騰,化作閃光字句,與第一句交相輝映。
這一夜,陳三寶興奮得沒合眼。他發現這墨神奇無比,寫下的字會化作金光浮現空中,久久不散。更奇的是,用這墨抄寫的文章,讀一遍就能牢記不忘。
第二天恰是縣試之日,陳三寶帶著這墨赴考,下筆如有神助,文章一氣呵成。放榜那天,他居然名列前茅,中了秀才!鄰里們又驚又喜,都說陳三寶這是開了竅了。
中了秀才后,陳三寶的日子好過多了,至少能開個私塾教幾個蒙童掙口飯吃。但他不敢再輕易使用那神奇的墨,生怕惹來禍端。
轉眼半年過去,城里張員外家的小姐得了怪病,請了多少郎中都看不出個所以然。張員外貼出告示,說誰能治好女兒的病,賞銀百兩。
陳三寶本來沒在意,直到有天他的學生——張員外家的書童來說,小姐的病越發重了,整日昏睡不醒,偶爾醒來就說看見滿屋子的黑影晃來晃去。
夜里,陳三寶忽然想起那墨的神奇。他心血來潮,磨了墨,在黃紙上寫下“驅邪避兇”四個大字。那字跡化作金光,籠罩整個房間。他心想:這墨既能顯靈,或許也能驅邪?
第二天,陳三寶揭了告示,來到張府。只見張小姐面色慘白地躺在床上,氣若游絲。陳三寶取出早已寫好的“安康”二字,那墨跡金光一閃,滿室生輝。說也奇怪,張小姐居然緩緩睜開了眼睛,輕聲說:“那些黑影不見了...”
張員外大喜過望,當即奉上百兩白銀。陳三寶推辭不過,只取了十兩,說:“不過是僥幸罷了,不敢多取。”
這事一傳十,十傳百,陳三寶得了一塊“神墨”的消息不脛而走。沒多久,連縣太爺都聽說了,特地召他入府。
![]()
縣太爺姓賈,是個貪得無厭的官。他假意稱贊陳三寶才學出眾,話鋒一轉就問起神墨的事。陳三寶知道瞞不住,只好如實相告。
賈縣令眼睛一亮,說:“如今朝廷要編修《永樂大典》續集,正需要此等神物。你若獻上此墨,本官保你一個舉人功名如何?”
陳三寶心中不愿,卻不敢明著拒絕,只好推說神墨已經用完。賈縣令也不強逼,笑呵呵地放他回去了。
陳三寶知道惹上了麻煩,連夜收拾行李想離開吳江縣。誰知剛出城門,就被衙役攔住了,說是賈縣令有請。回到縣衙,賈縣令撕下假面具,逼他交出神墨。陳三寶咬定已經用完,賈縣令大怒,命人杖打他二十大板,關入大牢。
在陰暗潮濕的牢房里,陳寶三遍體鱗傷,心想這次怕是難逃一劫了。正絕望時,忽然摸到懷中那塊神墨還在。他靈機一動,向獄卒要來紙筆,說是要寫狀紙申冤。
獄卒知道他是讀書人,也沒多想就給了。夜深人靜時,陳三寶磨墨寫字,在牢墻上寫下一個大大的“冤”字。那字金光大放,照亮了整個牢房,繼而化作一道金光射向窗外。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牢門外忽然傳來腳步聲。陳三寶以為是獄卒,趕緊假裝睡覺。卻聽見一個熟悉的聲音:“陳恩公,老身來救你了。”
來的竟是賣墨的王老太太!她手持一根木杖,輕輕一碰,牢門大鎖應聲而開。
“老太太,您怎么來了?”陳三寶又驚又喜。
王老太太笑道:“老身不是凡人,乃是墨仙。那日化身老嫗試探人心,唯有恩公心地善良,寧愿自己挨餓也要幫助他人。如今恩公有難,老身特來相救。”
說罷,她取回神墨,在墻上畫了一扇門。那墨門居然變成了真的門,推開后外面不是牢墻,竟是城外的小路!
二人逃出牢獄,王老太太說:“賈縣令貪得無厭,若留此墨在世,必生禍端。”她將神墨擲向空中,那墨錠突然迸發出萬道金光,繼而化作一陣墨雨,灑向吳江縣城。
說也奇怪,這墨雨過后,賈縣令和那些為虎作倀的衙役們臉上都出現了黑色的墨跡,怎么洗也洗不掉。百姓們一見便知他們是貪官污吏,紛紛唾棄。不久后,上司來巡查,見賈縣令臉上墨跡,細查之下,揭露出他的諸多罪狀,罷了他的官。
陳三寶在王老太太幫助下,搬到鄰縣居住。第二年鄉試,他憑真才實學中了舉人。后來有人傳說,考試那日,有人看見陳三寶用的墨隱隱泛著金光,寫出的字跡格外蒼勁有力。但問他時,他只是笑而不答。
再后來,陳三寶做了個教書先生,常常告誡學生:“文房四寶,最貴不在材質,而在用之人的心地。心地光明,尋常筆墨也能生花;心地晦暗,縱有神墨亦是無用。”
至于那塊神墨,有人說那晚已經化雨而逝,也有人說王老太太又將它收走了。只有陳三寶自己知道,有時候夜深人靜,他提筆寫字時,墨香中依然會飄出一縷異香,提醒他那段奇遇的真實。
而吳江縣的百姓們至今還會說起那個墨雨之夜,以及臉上帶著洗不掉的墨跡的貪官們。久而久之,當地流傳起一句俗話:“臉上無墨,心中有尺”,意思是說做人要心地光明,不要表面干凈內心污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