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的腳步第一次踏上平安驛青石板鋪就的古街時,恰逢夕陽西下。余暉將木質牌樓染成溫暖的琥珀色,檐角的銅鈴在河湟風里輕輕搖晃,叮咚聲中,仿佛有千百年來的民俗故事正順著老街的紋路緩緩流淌。這里是平安驛?河湟民俗文化體驗地,一座鑲嵌在海東大地上的活態(tài)博物館,十八個民族的煙火氣在此交融,非遺的光芒與傳統(tǒng)作坊的醇香,共同編織出河湟大地最動人的圖景。
![]()
古驛的千年回響
站在平安驛的入口處,那座復刻的古代驛站門樓格外引人注目。青磚黛瓦間,"平安驛" 三個鎏金大字熠熠生輝,門楣上雕刻的祥云與瑞獸,仿佛在訴說著這里曾經的繁華。向導告訴我,平安驛的歷史可追溯至漢代,作為古絲綢之路南線的重要驛站,這里曾是商旅往來、使者穿梭的必經之地。當年張騫出使西域,霍去病北擊匈奴,或許都曾在此歇腳,飲一杯河湟的青稞酒,聽一曲悠揚的 "花兒"。
撫摸著門樓斑駁的木柱,指尖仿佛觸到了歷史的溫度。想象著千年前的清晨,驛站外人聲鼎沸,駱駝商隊的銅鈴在晨光中清脆作響,商販們吆喝著販賣各地的特產,土族的阿姑穿著七彩袖,在人群中穿梭,留下一串銀飾的叮當聲。而到了夜晚,驛站內燈火通明,旅人們圍坐在火塘邊,分享著旅途的見聞,酒杯碰撞的聲音與歡笑,在河湟的夜色里久久回蕩。
![]()
走進驛站內的民俗博物館,一件件文物將歷史的畫卷徐徐展開。漢代的青銅箭鏃,見證了這里曾經的金戈鐵馬;唐代的絲綢殘片,訴說著絲綢之路的繁華;明清時期的驛站文書,記錄著過往商旅的點滴。最讓我駐足的是一幅清代的《河湟驛路圖》,圖上清晰地標注著平安驛的位置,以及周邊的山川河流、村落驛站,仿佛沿著這幅圖,就能穿越時空,回到那個車馬慢的年代。
在博物館的一角,還陳列著一組復原的古代驛站場景。木質的柜臺后,身著古裝的工作人員正模仿著當年驛卒的工作,登記著 "過往旅客" 的信息;旁邊的馬廄里,幾匹仿真馬姿態(tài)各異,仿佛剛剛卸下沉重的行囊。我走上前,拿起桌上的毛筆,在仿古的文書上寫下自己的名字,忽然覺得,自己與千年前的旅人,在此刻有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十八民族的風情畫卷
平安驛最動人的魅力,在于它將海東十八個民族的習俗巧妙融合,編織成一幅絢麗多彩的民俗畫卷。漫步在古街上,每一步都能遇見不同民族的風情。土族的莊廓院錯落有致,白色的墻壁上繪制著精美的吉祥圖案;藏族的經幡在風中飄揚,五彩的布條上印著經文,訴說著對生活的祈福;回族的清真寺穹頂在陽光下閃耀,獨特的建筑風格展現(xiàn)著民族的智慧。
走進土族非遺工坊,一位年過七旬的土族老人正坐在織布機前,專注地編織著土族刺繡。她的手指在絲線間靈活穿梭,不一會兒,一朵色彩艷麗的牡丹花便在布面上綻放。老人告訴我,土族刺繡是土族文化的瑰寶,每一件作品都凝聚著土族婦女的心血與智慧,圖案多取材于自然與生活,象征著吉祥與美好。我拿起一塊繡好的荷包,觸感細膩,色彩飽滿,仿佛能感受到老人指尖的溫度與對生活的熱愛。
![]()
在藏族的唐卡作坊里,年輕的畫師正用細膩的筆觸勾勒著佛像。唐卡上的色彩鮮艷而莊重,金色的線條在黑色的畫布上閃閃發(fā)光,每一筆都蘊含著虔誠的信仰。畫師說,繪制唐卡是一個漫長而神圣的過程,從準備顏料到完成作品,往往需要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的時間,期間要保持內心的純凈與專注,才能讓唐卡擁有靈性。我靜靜地站在一旁,看著畫師專注的神情,仿佛整個世界都只剩下畫筆與畫布的對話。
回族的土榨油坊里,傳來陣陣醇香。巨大的木質榨油機古樸而厚重,幾位工人正合力推動榨桿,金黃的菜籽油順著管道緩緩流出,滴落在容器中,發(fā)出清脆的聲響。油坊的老板告訴我,這種土榨油的工藝已經傳承了數(shù)百年,保留了菜籽最原始的香味,是當?shù)厝思抑胁豢苫蛉钡恼{味品。我嘗了一口剛榨出的菜籽油,醇厚的香氣在口中散開,仿佛嘗到了河湟大地的饋贈。
除了這些,還有撒拉族的籬笆樓、蒙古族的蒙古包、東鄉(xiāng)族的搟氈技藝…… 每一個民族的文化在這里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與傳承。來自不同民族的人們在這里和諧共處,分享著各自的文化與生活,讓平安驛成為了一個真正的民族文化交融之地。
![]()
舌尖上的河湟盛宴
對于熱愛美食的人來說,平安驛無疑是一座天堂。這里匯聚了河湟地區(qū)最具特色的美食,每一道菜都承載著當?shù)氐臍v史與民俗,讓人在品嘗美味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河湟大地的煙火氣。
剛走進美食街,一股濃郁的肉香便撲面而來。循著香味望去,一家手抓羊肉店前早已排起了長隊。店內的大鍋里,大塊的羊肉在沸水中翻滾,湯色清亮,香氣四溢。師傅熟練地將煮好的羊肉撈出,撒上少許鹽和花椒粉,遞到食客手中。我迫不及待地接過一塊,肉質鮮嫩,肥而不膩,一口咬下去,滿口都是羊肉的鮮香,再蘸上一點當?shù)氐乃饽啵兜栏墙^了。向導說,手抓羊肉是河湟地區(qū)的傳統(tǒng)名菜,有著悠久的歷史,過去是牧民們招待貴客的佳肴,如今已成為深受大眾喜愛的美食。
![]()
往前走幾步,便是一家釀皮店。店主是一位熱情的回族阿姨,她熟練地將釀皮切成條狀,加入面筋、黃瓜絲、胡蘿卜絲,再澆上秘制的調料汁,攪拌均勻后遞給我。釀皮口感爽滑筋道,調料汁香辣可口,帶著一絲陳醋的清爽,讓人回味無窮。阿姨告訴我,釀皮的制作工藝十分講究,從和面、洗面筋到蒸制,每一步都不能馬虎,只有這樣才能做出地道的河湟釀皮。
青海老酸奶是平安驛必嘗的甜品之一。在一家酸奶店里,我看到一個個瓷碗中盛放著潔白的酸奶,表面還凝結著一層厚厚的奶皮。舀一勺放入口中,酸甜適中,口感醇厚,帶著濃郁的奶香。店主說,青海老酸奶采用傳統(tǒng)的發(fā)酵工藝,不添加任何防腐劑和添加劑,保留了牛奶最原始的營養(yǎng)與風味,是當?shù)厝诵哪恐械慕】凳称贰N乙贿吰穱L著酸奶,一邊聽店主講述著老酸奶的故事,仿佛在品味一段悠長的歲月。
![]()
退骨生肉面是平安驛的另一道特色美食。在一家面館里,師傅將新鮮的生羊肉切成薄片,鋪在面條上,再澆上滾燙的羊肉湯,瞬間將羊肉燙熟。面條筋道爽滑,羊肉鮮嫩可口,湯汁濃郁鮮美,每一口都讓人滿足。老板告訴我,這道面的做法獨特,既保留了羊肉的鮮嫩,又讓面條充分吸收了湯汁的香味,是當?shù)厝藶榱朔奖憧旖萦帜艹缘矫牢抖鴦?chuàng)造出來的美食。
除了這些,還有土族的沓呼日、藏族的糌粑、撒拉族的手抓飯…… 每一道美食都讓人垂涎欲滴。在平安驛的美食街里,我仿佛置身于一場舌尖上的盛宴,盡情享受著河湟大地的美味饋贈。
夜游的童話夢境
當夜幕降臨,平安驛仿佛被施了魔法,瞬間變成了一座童話小鎮(zhèn)。無數(shù)盞燈籠次第亮起,紅色的、黃色的、藍色的…… 在古街的兩側懸掛著,將整條街道映照得如同白晝。燈籠的造型各異,有的像蓮花,有的像宮燈,有的像動物,精致而可愛。微風拂過,燈籠輕輕搖晃,光影交錯,營造出一種夢幻而浪漫的氛圍。
![]()
沿著古街漫步,耳邊傳來悠揚的 "花兒" 民歌。幾位身著民族服裝的歌手站在街頭,手持話筒,動情地演唱著。"花兒" 是河湟地區(qū)最具代表性的民間歌曲,旋律優(yōu)美動聽,歌詞樸實真摯,反映了當?shù)厝嗣竦纳睢矍榕c愿望。歌手們的歌聲時而高亢激昂,時而婉轉悠揚,仿佛在訴說著河湟大地的故事,讓人心潮澎湃。我停下腳步,靜靜地聆聽著,仿佛被歌聲帶入了一個純凈而美好的世界。
古街上的客棧也別具特色。一座座古色古香的院落,門口掛著紅燈籠,院內種著花草樹木,環(huán)境清幽雅致。走進一家客棧,院內的石板路干凈整潔,兩旁的房間門窗雕花精美,室內的陳設充滿了民族風情。客棧的老板熱情地接待了我,帶我參觀了房間。房間內的床上鋪著土族刺繡的床單,桌上擺放著藏族的唐卡,墻角放著回族的地毯,每一個細節(jié)都透露著濃郁的民俗氣息。我站在窗前,看著窗外的燈籠與古街,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客棧,體驗著不一樣的住宿風情。
夜游平安驛,還能參與各種有趣的民俗活動。在古街的廣場上,人們圍著篝火跳起了鍋莊舞。大家手拉手,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翩翩起舞,臉上洋溢著歡快的笑容。我也加入其中,跟著大家的步伐跳了起來,雖然動作不太熟練,但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與熱鬧。在篝火的映照下,每個人的臉上都泛著紅光,仿佛成為了這個童話小鎮(zhèn)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還有猜燈謎、打鐵花等活動。猜燈謎的地方擠滿了人,大家都在絞盡腦汁地思考著謎底,不時傳來陣陣歡呼聲;打鐵花的師傅們則身著厚重的防護服,手持鐵勺,將熔化的鐵水潑向空中,瞬間綻放出絢麗的火花,如同漫天星辰墜落,讓人嘆為觀止。
非遺的傳承與新生
平安驛不僅是一個民俗文化體驗地,更是一個非遺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平臺。在這里,許多瀕臨失傳的非遺技藝得到了保護與傳承,同時也與現(xiàn)代生活相結合,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在非遺工坊區(qū),我看到了許多非遺傳承人正在專注地創(chuàng)作。除了之前提到的土族刺繡和藏族唐卡,還有湟中堆繡、互助盤繡、大通皮影等。湟中堆繡的傳承人用彩色的綢緞和棉花,堆繡出一幅幅精美的圖案,花鳥魚蟲、人物故事栩栩如生;互助盤繡的傳承人則用細膩的針法,在布面上盤出各種吉祥圖案,色彩鮮艷,工藝精湛;大通皮影的傳承人則在燈下操縱著皮影,講述著古老的故事,皮影的動作靈活自如,配音生動形象。
![]()
這些非遺傳承人不僅自己堅守著傳統(tǒng)技藝,還積極地培養(yǎng)著下一代傳承人。在工坊里,我看到許多年輕的學徒正在跟著師傅學習。他們認真地聆聽著師傅的講解,仔細地模仿著師傅的動作,雖然手法還略顯生疏,但眼中卻充滿了對非遺技藝的熱愛與執(zhí)著。傳承人告訴我,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和喜愛非遺文化,讓這些珍貴的技藝能夠代代相傳。
平安驛還為非遺技藝提供了展示和銷售的平臺。在非遺產品展銷區(qū),各種精美的非遺產品琳瑯滿目,吸引了眾多游客的目光。土族刺繡的荷包、藏族唐卡的掛飾、湟中堆繡的擺件…… 每一件產品都獨具特色,既有傳統(tǒng)的韻味,又融入了現(xiàn)代的設計元素。游客們紛紛駐足觀看,挑選著自己喜愛的產品,讓非遺產品真正走進了大眾的生活。
除了傳統(tǒng)的非遺技藝,平安驛還注重非遺與現(xiàn)代旅游的結合。通過舉辦非遺文化節(jié)、非遺展演等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非遺文化;通過開發(fā)非遺主題的旅游線路,讓游客在體驗民俗文化的同時,也能深入了解非遺技藝。這種創(chuàng)新的模式,不僅為非遺傳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平安驛的發(fā)展增添了新的動力。
煙火中的人文溫情
在平安驛的日子里,除了感受到濃郁的民俗文化和美味的食物,更讓我感動的是這里的人文溫情。無論是當?shù)氐木用瘢€是景區(qū)的工作人員,都熱情好客,讓人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
在土榨油坊里,老板看到我對榨油工藝感興趣,便詳細地為我講解了每一個步驟,還邀請我親自體驗了一下推動榨桿的樂趣。雖然只是簡單的一個動作,卻讓我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與艱辛。臨走時,老板還特意給我裝了一小瓶剛榨出的菜籽油,讓我?guī)Щ丶移穱L,這份質樸的熱情讓我心里暖暖的。
在客棧里,老板娘每天都會早早地為客人準備好早餐,有香噴噴的油條、熱乎乎的豆?jié){,還有當?shù)靥厣酿x饃。她總是笑著問我們吃得好不好,還會根據我們的口味調整菜品。晚上回到客棧,老板娘還會和我們聊聊天,給我們講述平安驛的故事和當?shù)氐拿袼罪L情,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人情味。
![]()
在古街上,經常能看到當?shù)氐睦先俗陂T口曬太陽,他們會熱情地和游客打招呼,邀請游客到家里喝杯茶。有一次,我路過一位老人的家門口,老人熱情地拉著我坐下,給我端上了一杯熱騰騰的茯茶。我們雖然語言不通,但通過手勢和簡單的詞語,依然能夠交流。老人的笑容慈祥而溫暖,讓我感受到了河湟人民的淳樸與善良。
這種人文溫情,不僅體現(xiàn)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還體現(xiàn)在平安驛的每一個細節(jié)里。古街上的石板路被磨得光滑圓潤,是歲月留下的痕跡,也是當?shù)厝藢ι畹臒釔郏宦愤叺幕ú輼淠颈恍藜舻谜R齊,是工作人員的用心呵護,也是對游客的歡迎;每一個店鋪的招牌都獨具特色,是店主對自己生意的熱愛,也是對民俗文化的傳承。
告別與眷戀
不知不覺,在平安驛的日子就要結束了。離開的那天,我再次漫步在古街上,看著熟悉的燈籠、熟悉的店鋪、熟悉的人們,心里充滿了不舍。這里的每一處風景、每一道美食、每一個故事,都已經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
站在平安驛的出口處,我回頭望了一眼那座熟悉的門樓,檐角的銅鈴依然在風中輕輕搖晃,仿佛在為我送別。我知道,這次離開不是結束,而是另一種開始。平安驛的民俗文化、人文溫情,已經在我心里種下了一顆種子,它會慢慢發(fā)芽,提醒我在未來的日子里,不要忘記這份來自河湟大地的美好。
或許有一天,我會再次回到平安驛。那時,我會再去品嘗一遍手抓羊肉、釀皮、青海老酸奶,再去聽一聽悠揚的 "花兒" 民歌,再去體驗一下非遺技藝的魅力,再去感受一下這里的人文溫情。我相信,那時的平安驛,一定會以更加美麗、更加迷人的姿態(tài)迎接我。
因為有些地方,一旦遇見,就會成為永恒;有些記憶,一旦擁有,就會溫暖一生。平安驛,這座鑲嵌在河湟大地上的民俗明珠,將會永遠留在我的心中,成為我生命中一段珍貴而美好的回憶。
#暑期親子出游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