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生活或許有風雨,卻總有人在平凡的日子里,用善意編織溫暖的網。他們可能是默默付出的親人,是守望相助的鄰里,是素不相識卻伸出援手的陌生人。這些看似微小的舉動,串聯起一座城市的溫情底色,也讓我們看到,善良從未缺席,堅守自有力量。
即日起,黃河新聞網長治頻道推出“長治暖光”專題欄目,記者將走進這些溫暖故事的現場,用筆尖記錄那些不期而遇的感動,用鏡頭捕捉那些直抵人心的瞬間,希望這些故事能讓更多人感受到長治這座城市的溫度,也讓這份溫暖不斷傳遞,凝聚成推動社會前行的柔軟而堅定的力量。
黃河新聞網長治訊(記者王青平、牛麗麗)“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他們回家。”
在長治市黎城縣孔家峧村,有一位“拾骨人”,他就是郭海波。在13年的光陰里,他走遍黎城縣的山區,從懸崖峭壁、深山石縫中尋回25具無名烈士遺骸,讓這些長眠于太行山上的英靈得以“歸隊”。

山西是我國抗日戰爭的主戰場之一,當年八路軍總司令部與129師曾長期在太行山區駐扎轉戰,在這里指揮了黃崖洞保衛戰、神頭嶺伏擊戰、洪嶺阻擊戰等多場著名戰役,無數八路軍戰士為了民族解放事業,將熱血與生命永遠留在了這片土地上。

為接烈士“回家”,自2012年起,郭海波便踏上了尋找烈士遺骸的征程。太行山區地形復雜,山路崎嶇難行,每次進山,他都要隨身攜帶一把鐮刀和一個布袋——鐮刀用來砍掉擋路的荊棘藤蔓,布袋則小心翼翼地裝殮找到的每一塊遺骨。13年來,他翻越了數百座山頭,查看了上千處石縫,足跡遍布黎城的深山險地,用雙腳丈量著對烈士的敬意。

如今,郭海波尋回的烈士遺骨都被悉心安放在孔家峧村的陵園內,得到了妥善安葬與緬懷。更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在他的感召與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和政府工作人員加入到尋回烈士遺骸的隊伍中,與他一同上山,讓這場“接英雄回家”的行動匯聚起更強大的力量。
郭海波這位普通的“拾骨人”,用13年的堅持,為無名烈士鋪就了一條“回家路”,他如同太行山上的一束暖光,照亮了英烈們的歸程,也溫暖著每一個銘記歷史、崇尚英雄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