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歐陽睿 來源 | 4A廣告文案
當品牌營銷卷到極致,京東給出的答案是:直接去別人家門口“貼臉開大”。
這年頭,商戰已經不講武德了,從寶馬4S店到耐克門店,從真功夫到美容院,京東的廣告牌如同街溜子般四處“碰瓷”,硬生生把戶外廣告玩成了碰瓷藝術大賞。
這種看似不講武德的營銷方式,卻精準踩中了當代消費者的笑點。
![]()
街頭廣告表演“偷家”
京東把廣告牌變成歡樂喜劇
在品牌營銷越來越內卷的當下,京東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帶著廣告牌當起了 “街溜子”。
京東最近的“閃電新品季”營銷活動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那些“出現在最不該出現的地方”的廣告。
當寶馬 4S 店的顧客剛簽下購車合同,轉身就被停車場的廣告牌戳中笑點 ——“寶,馬上就輕松了”。
![]()
這句乍看像情話的文案,旁邊赫然擺著智能馬桶和凈水器的圖片,京東用一個精準的斷句,把豪車品牌變成了自家家電的 “引流工具人”。
這年頭,連廣告都開始 “不務正業”,京東這場轟轟烈烈的 “碰瓷大戲”,硬是把商戰玩成了脫口秀現場。
耐克門店前的經典 slogan “Just Do It” 被改成 “Just Cook It”,旁邊是廚具廣告;
![]()
真功夫門店的紅底黃字廣告牌旁,一句 “功夫再高,也得用刀” 的文案,把快餐巨頭的 “功夫” 梗偷過來,成了刀具品牌的最佳注腳。
![]()
這場戶外廣告的 “游擊戰” 里,京東把場景化營銷玩出了花。
京東的碰瓷營銷不僅限于商業品牌,連公共設施和文旅宣傳也不放過。
在河北文旅 “這么近,那么美,周末來河北” 的宣傳語旁,京東擺上印著水杯的廣告牌,配文 “喝唄喝唄,杯杯都美”,用諧音梗完成了一次教科書級別的流量截胡。
![]()
![]()
咖啡店門口排隊的人群抬頭就能看見 “站累了吧” 的問候,旁邊沙發的圖片仿佛在招手,這種精準戳中消費者痛點的 “碰瓷”,比硬廣多了三分人情味兒。
![]()
最絕的是美容院門口的操作。正面看是 “正臉不錯” 的夸贊,轉到側面才發現 “側顏絕了” 的文案旁邊,是京東閃電新品季的超薄冰箱和電視。
![]()
這種 “當面夸人,背后帶貨” 的套路,把產品的 “超薄側顏殺” 賣點和場景完美融合,路過的愛美人士很難不被戳中。
就像網友調侃的:“京東這哪是打廣告,分明是在街頭演情景喜劇。”
![]()
京東在玩一種「很新的廣告」
京東的 “碰瓷” 之所以讓人上頭,在于它把文字游戲玩成了社交貨幣。
“寶,馬上就輕松了” 這句文案,斷句前是對寶馬車主的調侃,斷句后立刻指向九牧智能馬桶的自清潔功能和美的凈水器的長效濾芯。
![]()
這種 “一語雙關” 的魔法,讓消費者在會心一笑中記住了產品賣點。畢竟誰會拒絕一個既懂梗又懂需求的品牌呢?
在 “Just Cook It” 的改編里,京東藏著更深的營銷邏輯。耐克的 “Just Do It” 傳遞的是運動的激情,而京東把 “Do” 換成 “Cook”,既保留了 slogan 的記憶點,又精準對接廚具的使用場景。
![]()
一句"功夫再高,也得用刀",緊扣主題,直觀展示了OOU大白熊抗菌鈦刀十八件套"整倉一體消毒"的核心賣點,以及王麻子刀具套裝抗菌的產品特性,把廚房變成無菌實驗室,助你在江湖大展"鋒"芒。
![]()
無論是排隊區的“躺平沙發”、醫美機構的“超薄家電”,京東都進行場景化的痛點打擊。
用“側顏殺”、“站累躺平”等年輕化黑話實現零認知成本溝通,一舉收割民心。
![]()
這些廣告不是自說自話,而是精準捕捉用戶在特定場景下的即時需求,提供及時雨式的解決方案。
前有全國大屏玩梗“肯優麥瑞蜜”,后有京東在自家大屏和各種品牌「拼好廣」,用諧音梗送出周年慶祝福,組成「祝你天下第一帥」「祝你喜事加倍」「祝你萬事好運」等諧音梗。
![]()
![]()
![]()
甚至還加入了「very good」的英文諧音梗,進一步強化互動趣味。
![]()
另外,京東還推出一支短片,用年輕人熟知的網絡梗改編。“上身基礎,下身就不基礎”。
“內容基礎,位置就不基礎”
“操作基礎,功能就不基礎”
“用詞基礎,斷句就不基礎"
“用途基礎,技能就不基礎”
“表達基礎,角度就不基礎”
“正面看似基礎,側面絕對不基礎”
線上用一系列有網感的文案總結線下蹭廣告的操作,最后引出閃電新品季「價格基礎,趨勢新品件件不基礎」的核心賣點。
這些帶著網絡感的句子,把線下碰瓷的操作提煉成了傳播點。年輕人一看就懂的梗,成了自發轉發的動力。
而結尾的特別鳴謝更是將抽象玩到極致,你以為京東要感謝被蹭的品牌,實際是虛晃一槍。
比如不是感謝Nike,而是感謝某COOK品牌不掛名參演,不是感謝真功夫,而是感謝某專業廚子真的好刀,特別鳴謝美容院門口某愛美人士審美在線。
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感謝方式,比直接@品牌更有戲劇效果,也暗合了年輕人 “看破不說破” 的社交默契。
![]()
京東的碰瓷營銷
教科書級別
其實,京東早就把 “碰瓷” 玩成了獨門絕技。
今年 4 月,京東就把廣告屏懟到了肯德基、麥當勞、漢堡王門口。
![]()
“第二個半價的甜筒在前方 20 米,多兩筒還能分區洗的小天鵝三筒洗衣機只在京東”。
![]()
![]()
這種把洗衣機和甜筒、全家桶、小食桶綁定的操作,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實則精準抓住了 “筒” 這個共同點。消費者在買快餐時看到 “三筒洗衣機”,很難不被這種腦洞大開的聯想吸引。
從快餐巨頭到寶馬、耐克,京東的碰瓷對象一直在升級,但核心邏輯始終不變:找到品牌與場景的 “弱關聯”,用創意放大這種關聯,讓消費者在熟悉的環境中產生新鮮感。
就像心理學中的 “曝光效應”,當消費者在熟悉的品牌場景中反復看到京東的廣告,會不自覺地把兩者的記憶點綁定,這種 “蹭熱度” 比自建場景的成本低得多,效果卻好得多。
這種營銷方式的高明之處,在于它跳出了傳統廣告的 “自說自話”。傳統品牌廣告總在強調 “我有多好”,而京東的碰瓷廣告則在說 “你需要的,我正好有”。
在寶馬4S 店強調 “輕松”,在美容院強調 “顏值”,在咖啡店強調 “舒適”,這些都是基于場景的精準溝通。
就像營銷專家說的:“最好的廣告不是告訴消費者你是誰,而是讓他們覺得你懂他們。”
更重要的是,這種 “碰瓷” 自帶話題性。網友會自發截圖討論,媒體會分析 “京東的營銷套路”,這種免費的傳播讓廣告效果呈幾何級放大。
京東的 “碰瓷營銷” 之所以讓人不反感,在于它守住了幽默的底線:沒有惡意抹黑,沒有強行捆綁。
這種 “玩得起” 的態度,讓品牌形象更鮮活,也讓消費者愿意為這份有趣買單。
說到底,廣告的本質是溝通。當越來越多的品牌還在糾結 “怎么說” 時,京東已經想明白了 “在哪兒說”,以及“跟誰說”。
從街頭的廣告牌到線上的短視頻,從諧音梗到場景化互動,京東用一種 “很新的廣告” 證明:營銷不是自嗨,而是和消費者玩到一塊兒去。
或許未來,我們會看到更多品牌加入這場 “創意碰瓷” 的游戲。
更多精彩文案 ,盡在【4A廣告文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