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比較開心,看到我輔導的一個家長家小孩,開始正常去上學了,深感欣慰。
這跟媽媽的狠心放手,不再關注孩子學習也有著很大的關系,孩子也從厭學邁向了上進。
01
一個特別優秀的小孩,慢慢厭學和擺爛,其實跟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
尤其是家長都很優秀的小孩,接收的信號往往是高要求與高控制。
只不過父母并不覺得自己對孩子要求很高,反而覺得家長給孩子提供這么好的條件,孩子自身又很聰明,還不好好學習,簡直是不像話。
我輔導的這位媽媽就是這樣,她自己從事教育方面的工作,對自我要求也很高。同時見過的孩子都是頂尖的牛娃,不自覺中對自家孩子要求也很高。
所以當孩子不符合預期,甚至不如接觸的孩子那般優秀時,自然就會有點失望。
因為失望,自然也會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在引導孩子迷途知返上竭盡全力。
只不過為了孩子無微不至的付出,并沒有讓孩子變得更上進,反而愈發沉淪:
時不時請假,玩手機到停不下來,不認真聽課,也敷衍寫作業。
這讓媽媽非常痛苦和焦慮,甚至產生了自我懷疑,進入焦慮和內耗循環。
![]()
這讓也意識到,孩子的擺爛與厭學,并不是學習能力出了問題,而是家長的關注度太高,投射無意識的壓力過載。
讓孩子有點吃不消了,再加上孩子比較內斂,很多想法都壓抑在心里,在挫敗感中慢慢無心學習。
再加上父母過多的關注與無意識的高要求,反而讓孩子變得厭學和沉迷游戲。
只能從游戲與手機中獲取片刻的放松,所以就變得黑白顛倒,變成了父母眼中的擺爛。
02
面對孩子的厭學與沉迷游戲以及親子關系中的沖突,我給媽媽的建議是:
狠下心不要過多關注孩子,不要隨著孩子的表現而悲喜,將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先去修復自己的情緒和心力。
因為我明顯感覺到孩子的學習,眼下即便再怎么想辦法去改變,也無濟于事。
孩子的情緒不修復,提學習,讓放下游戲與手機,根本不可能。
眼下比糾正孩子的行為,更重要的是優先要修復媽媽的情緒,先將家長從崩潰中救贖出來。
管不了孩子,說了不聽時,就先暫時不管。
該吃吃,該玩玩,先把自己哄得開心,再說孩子的事。
讓家長先關注自己的情緒,并不是撒手不管孩子了,任孩子擺爛到底。
而是后退一步,先修復家長的心理能量,等家長能量充足時,再來接住孩子的負情緒,溶解孩子的焦慮。
![]()
當家長選擇遠離孩子學習后,情緒就慢慢得到了有效的緩解,學著接納,學著換角度去共情與理解孩子。
隨著不斷修復與孩子的親子關系,孩子慢慢也從對抗和沉默變得話多了起來,心情也隨之好了很多。
慢慢就開始學習和補課,開始自主寫作業。
03
在孩子逐漸變化的過程中,除了媽媽狠心遠離,把對孩子事無巨細的關注度拉回到自己身上。
還有就是孩子也在同步去接受咨詢,去釋放情緒。
同時爸爸也改變很大,從控制和強硬的要求變得溫和與商量,極大尊重了孩子的自主需求,親子溝通越來越融洽。
在將重心都放在自我改變上的成長型父母,不斷覺察與遠離,在溫柔與原則的不斷磨合與試探之下。
孩子的行為也在不斷改變,從之前的頻繁請假,不寫作業到請假頻次減少,主動寫作業。
再加上父母一改之前總是覺得孩子做得還不夠好,到孩子做得有些許進步就鼓勵肯定和積極正向反饋。
![]()
適當的親子距離,對學習關注度降溫,以及父母自身的速度改變與自我成長,秉承著溫柔堅定的原則。
孩子在不斷變好,不斷進步,從消極防御變得積極進取。
其間跟父母的溝通關系越來越融洽,散散步,聊聊廢話,談談學習,很是融洽。
面對叛逆和厭學的孩子,家長要把重心放在療愈自己與緩解焦慮,對孩子因需而助。孩子一定會觸底反彈,開啟正循環。
打怪升級的過程雖然艱辛,也很煎熬,但結果終究欣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