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開學季”,又有一批孩子要上幼兒園了。如何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是幼兒園新生家長最關心的事。我家若蘭“插班”上幼兒園的第一天,不哭不鬧,融入非常快,同學們都很喜歡她,老師也夸獎她表現特別棒!
下課的時候,老師和家長們都說“沒想到這個孩子適應能力這么好,融入速度這么快”!其他人“沒想到”,但對我來說,這件事卻是在“意料之中”的!
![]()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盡快適應,老師同學都喜歡喜歡他。因此,老師還特意讓我給大家分享一下養育心得,給大家介紹一下幼兒園里的“明星娃”是怎樣煉成的?
我認為只要家長愿意,每一個孩子都能夠成為幼兒園里的“明星孩子”!在我看來,要把孩子培養成幼兒園里的“明星孩子”,家長要做的無非兩件事:
![]()
第一件事:提前讓孩子了解幼兒園的生活。
每個人在接觸一種全新的生活的時候,都需要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上幼兒園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全新的體驗。為了讓孩子在上學之后,能夠盡快適應這種新生活,家長需要讓孩子提前了解幼兒園的生活。
讓孩子了解幼兒園的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種:如果能讓孩子提前體驗一下,自然最好不過了。沒有條件直接體驗的,也可以通過故事,繪本,游戲等方式,讓孩子有個大概的了解。
這里需要提醒家長的是,不要過度“美化”幼兒園的生活,以免孩子期望過高,真實體驗之后,落差太大,反而很難適應和融入進去。
![]()
最簡單常用的了解方式是提前帶孩子到學校附近游玩,熟悉周邊環境,看看幼兒園的小朋友的在校生活,如果能夠幫助孩子認識老師和同學,就更好了。
因為我們住的小區門口就有一家幼兒園,所以,我經常帶若蘭去幼兒園邊上玩。她看到很多小朋友一起玩游戲,我就告訴她“幼兒園里好玩的事情可多了”,然后給她講有關幼兒園生活的故事,和她一起玩“我上幼兒園”的游戲。
如果家附近沒有方便去游玩觀察的幼兒園,也可以通過繪本、故事,讓孩子對幼兒園的生活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然后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模擬體驗,要是能夠把部分情景用在日常生活中,那就再好不過了。
![]()
要說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上“親子班”。讓孩子去真實的體驗一下幼兒園的生活,家長也能及時發現孩子遇到了哪些困難,要如何引導幫助。
在我家若蘭上幼兒園之前,雖然我已經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但畢竟是第一次面臨孩子上幼兒園這件事,我還是擔心她到時候會不適應。因此,我提前4個月讓她去“插班”,先體驗、適應一下。
我打聽到我們小區門口的那家幼兒園開設了一個“親子班”,每周六上午上課,讓孩子提前體驗一下,以便正式開學之后能夠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前期家長可以陪同上課,一是觀摩體驗這家幼兒園的教學方式,二是給孩子一個心理過渡期,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
這個“親子班”當時已經開班一個多月了,其他的小朋友已經上了4節課了,因為有一個孩子退班了,我才搶到了這個名額,讓若蘭去插班。
因為是“插班”的,我有些擔心若蘭剛開始會跟不上節奏,但事實證明,我的擔心完全是多余的。若蘭一點都不像是第一天上幼兒園,倒好像是個中大班的孩子。每個環節都做得非常自如,而且很快就和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做游戲的時候表現也非常好,多次被老師表揚。
下課的時候,老師和家長們都說“沒想到這個孩子適應能力這么好,融入速度這么快”!雖然若蘭是第一天上幼兒園,還是“插班生”,卻儼然已經成為了班里的“明星孩子”。后來正式上幼兒園了,幼兒園三年,若蘭也一直是班里最受老師、同學及同學家長喜愛的孩子之一。當然,這是后話。
真實體驗之后,第二天大清早,若蘭就自己起床,喊著要去上幼兒園了,催著我“別遲到”了。我告訴她,現在每星期只上一節課,若蘭說“可是我好想每天都去幼兒園啊”,我告訴她“等到9月份的時候,你就可以每天都和老師小朋友一起玩了”,讓她對上幼兒園這件事充滿了期待。
![]()
第二件事:盡早培養孩子適應集體生活的能力。
對于幼兒園新生來說,這意味著要離開父母的懷抱,從熟悉的家庭來到陌生的環境里,思想上感到緊張、害怕,再加上第一次學習適應集體生活,面對各種各樣的變化,難免會有各種“不適應”。所以,作為家長,需要盡早培養孩子適應集體生活的能力。
很多家長把孩子抗拒去幼兒園,簡單歸結為“分離焦慮”。事實上,孩子的焦慮,可不僅僅是舍不得離開長期帶他的人,害怕進入陌生環境那么簡單!
很多孩子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不是他不想適應,而是適應不了!換句話說,就是他還不具備適應幼兒園生活的能力!對于即將上幼兒園的孩子來說,這3個方面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
![]()
首先,從小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現在的孩子多數是獨生子女,一大家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大小事情一律由大人包辦,對孩子提出的要求都是想方設法去滿足,造成孩子任性、過分依賴別人、獨立能力差等不良習慣。
進入幼兒園之后,雖然幼兒園里配備的有生活老師,但不可能像在家里一樣,把每一件事都幫孩子代勞了。像吃飯、穿衣服、上廁所、洗手洗臉這一類的事情,還是需要孩子能夠自己獨立完成的。這時候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弱的孩子,就容易遇到各種麻煩,而且看到其他孩子都可以做到,自己做不好,還會讓孩子產生挫敗感。所以,家長要盡早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
一方面,孩子可以自己處理好遇到的問題,本身就會產生一定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孩子也都有“慕強心理”,老師、同學也都會更喜歡能力強的孩子。
若蘭上親子班的第一天,做游戲的時候想要去上廁所。因為是第一次去上課,老師正要跟進去,我說不需要,她自己可以獨立上廁所的。老師看著若蘭自己上完廁所,然后沖水,洗手,一氣呵成,贊賞的點頭說“好,真的太棒了”。
![]()
其次,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教育就是培養孩子的習慣。“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從小養成的行為習慣,將會伴隨其一生。幼兒階段是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知識的獲得更重要。
現在的每個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家長總是第一時間無條件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但是,幼兒園里就不能隨心所欲,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比如,幼兒園提供的飯菜不一定是自己喜歡的,到了用餐時間,就必須趕緊吃飯,非用餐時間不能吃東西,玩游戲時要聽老師的指令……所以,孩子必須要養成不挑食、按時吃飯、講究衛生、聽從指令等良好的行為習慣。
![]()
那么,學齡前的孩子,該怎樣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呢?簡單來說,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著手。一是日常行為規范,包含3個方面的要求:
第一,行動不粗魯,言語不粗俗。“語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作為一名現代家長,在孩子的教養過程中,要讓孩子學會說話和氣、舉止文雅、活潑大方,形成待人誠懇、落落大方的良好習慣。
第二,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衣著干凈整潔是對別人和對自己的尊重,在幼兒園里,老師是沒有那么多時間去一一照料到每個小朋友的。飯前便后洗手,飯后漱口擦嘴,可以預防病從口入和蛀牙,這種小習慣的養成讓孩子在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的情況下,能夠照顧好自己。
第三,用過的玩具和物品及時放回原位。玩完的玩具要收納放好,東西不要亂丟,放到它本來的位置,這樣空間更整潔干凈人的心情舒暢,下次用的時候也能很快地找到。
![]()
二是良好的行為秩序感。對于學齡前的孩子而言,小朋友之間的相處就是他們最大的交際活動。在這個活動過程中,他們會遇到很多相同的愛好,比如幼兒園的同一款玩具、書店的同一本圖書、游樂場的同一架秋千。
讓孩子明白誰先拿到誰先玩兒的原則,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秩序感,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并逐步建構起自律的品質和智能。對于孩子而言,規則保障了他最大的自由;對于未來的社會而言,他們將會是社會秩序的自覺維護者和執行者。
![]()
三是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當今社會流行這樣一句話:“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有研究表明,影響一個人的成才,情商占80%,智商僅占20%。研究表明,情緒管理能力強的孩子,在健康,學業,人際關系,抗挫折能力,幸福感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優勢。
孩子進入幼兒園后,生活會發生很多的變化,很容易讓孩子產生焦慮、恐懼、挫敗等情緒。如果孩子的這些情緒不能很好地表達、排泄,不但會讓孩子排斥去幼兒園,還可能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
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盡早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對于學齡前的孩子來說,至少要知道情緒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情緒是很正常的,要接納情緒,敢于面對。同時,幫助孩子提高表達能力,準確表達自己的情緒,找到情緒背后的原因。有必要時要及時向父母、老師求助,讓他們一起幫忙解決問題,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高其情緒管理能力。
![]()
最后,培養孩子的社會規范和社交能力。
孩子上了幼兒園,就要開始集體生活了,他面對的不再是幾個家里人,不再像家里這么簡單的家庭關系,而是開始和同齡的小朋友們相處,學習如何和同齡人交朋友、學會和老師相處、學會如何照顧自己,這是邁向自我獨立的第一步。
進入幼兒園,就是步入了一個小型的社會,孩子需要開始學習處理人際關系了。比如:兩個孩子同時想要玩同一個玩具,看同一本書,玩游戲的時候不小心碰到了另一個小朋友,孩子想要玩另一個小朋友的玩具……這些問題如何處理,考驗的都是孩子的社交能力。
但是,有些孩子性格比較內向、膽小,面對陌生、人多的場合,難以大膽表現自己;還有些孩子在家里習慣以個人為中心,入園后與小朋友相處依舊唯我獨尊,缺乏交流、溝通、等待、分享等交往意識和能力,往往造成爭搶玩具、打架、不跟別人玩等現象。要想孩子在幼兒園能夠得到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的喜愛,家長就需要盡早培養孩子的社會規范和社交能力。
![]()
若蘭上幼兒園的第一天,我們到的時候,已經有4、5個小朋友和家長先到了,若蘭友好的和其他小朋友打招呼。開始測體溫、消毒入園了,若蘭自覺地排好了隊。
因為是“插班”的新同學,開始上課(其實就是玩游戲)之前,老師問“你叫什么名字”,若蘭回答了自己的名字,老師說“不能只告訴老師,你還要告訴其他小朋友”,若蘭大大方方地站到了游戲場地中間,大聲說“我叫若蘭,希望和大家成為好朋友”,然后和每一個小朋友(全班18人,當天實到16人)都握了手,還和其中的3個小朋友相互擁抱了。
![]()
上完課,我們出來的稍微晚一點,看到一個穿紅裙子的小女孩和她媽媽正在旁邊的驛站取快遞,若蘭立刻就認出來了,并且上前打招呼,兩個孩子交談甚歡,玩了好一會兒才相互說了再見。
若蘭能在入園第一天,就成為班里的“明星孩子”,讓我非常滿意,說明我前期的準備工作做得充分。我在若蘭剛剛2歲的時候,已經通過講故事,看繪本(包括動畫片)等方式,讓她對幼兒園的生活有了基本的了解,并且在家里也經常和她一起做“我上幼兒園”的游戲,這次經過親自“驗證”,發現幼兒園的生活,比故事中的更有趣,她自然就對上幼兒園這件事充滿了期待。
故事是兒童認識世界的一扇窗,好的故事是可以幫助孩子不斷成長的,有時候比家長和老師的教育,會更加讓他們印象深刻一些。所以,我把需要孩子知道、理解、學習的內容,都以故事的形式講給她聽。
我不僅通過故事,讓若蘭提前了解了幼兒園的生活,更是通過故事,逐漸培養出了她足以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的能力,生活中的很多養育難題也都迎刃而解了!通過給孩子講故事,不但能讓孩子快速適應幼兒園生活,輕松成為幼兒園里的“明星孩子”,還能讓孩子終生受益,真的超級劃算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