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徐家賢
袖子被卷了起來,酒精消毒后的冰涼感還殘留在皮膚上。護士輕推注射器,一滴藥水從針尖緩緩流出——這個場景多次出現在我小時候的噩夢中。
![]()
正在準備注射 | hoppopx.com
對針頭的天生恐懼
一提到打針,肯定會有不少人開始心跳加速,冷汗直冒。不過倒也不必對此感到羞恥,它其實是我們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但如果這種恐懼過于強烈,就可能是一種心理障礙,它被稱為針頭恐懼癥(Trypanophobia),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暈針。暈針的人可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多得多,據統計,至少有10%的美國人有針頭恐懼癥。
![]()
一人打針,兩人力竭| By M Joko Apriyo Putro / 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4.0
針頭恐懼癥不是不夠勇敢的表現,它并不是靠意志力就可以克服的。即使心里明白‘“扎一針傷不到咱”、“一小針不會疼”,但真正面對注射器時,針頭恐懼癥的患者還是會呼吸急促、肌肉緊繃,嚴重的時候還可能會嘎一下昏過去。因此,許多針頭恐懼癥的患者盡可能避開需要打針的治療,如抽血、注射藥物,甚至是注射疫苗。
但問題是,注射是現代醫學中最重要也最有效的給藥方式之一。比起口服,這種給藥方式可以更加快速、直接地將藥物送進我們的血液循環中,具有更高的吸收效率和生物利用率,也可以更加精準地控制藥物在身體中的劑量。避免注射,等于錯過了不少的治療機會。特別是疫苗接種,拒絕接打疫苗不僅會使得自己更容易得上傳染病,還可能會增加病毒的傳播風險,威脅到身邊的人,特別是老人和小孩等易感人群的健康。
既然大家都這么害怕,那有什么不打針也能有好效果的治療方法嗎?
把針頭去掉會更好
其實,不用針頭也能注射的注射器早就在市面上出現,并且已經被廣泛應用起來了。這種無針注射器的原理并不復雜:它通過裝置內部產生的高壓,將藥物以極快的速度噴射出去,藥物可以瞬間穿透皮膚,達到注射的效果。因此,無針注射器還有一個別名——噴射注射器。
![]()
現代噴射注射器,只要按動開關藥物就能進入皮下。看到這個形狀,恐懼感也少了很多 |ai生成
不少網友表示:“使用這種注射裝置極大緩解了他們對于打針的恐懼感”,“使用無針注射器時,打針就是一瞬間,并且一點不疼!”從胰島素、頭痛藥這類常見藥物到疫苗,噴射注射器基本上都可以勝任,堪稱恐針人士的救星。
不過,這項技術也并不是那么完美。對于需要注射至較深位置的藥物,無針注射器仍然會造成病人疼痛、產生淤血。此外,考慮到成本問題,無針注射器也就不那么香了,平均1500–5000 元一只的價格,足夠買一車的傳統注射器。并且后期保養維護的高昂成本,也在阻止它進入千家萬戶。
值得一提的是,無針注射器這個想法最早可以追溯到1933年,迄今已經快100年了。這百年來技術不斷進步,說不能哪一天,它就能便宜可靠到完全替代針管注射器。
希望那天能快點到來,求求了!
或者把針頭弄小一點
皮膚中有大量的感受器,一旦有異物侵入,它們就會立即向大腦“報警”,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在打針的時候會感受到疼痛的原因。可是,在蚊子叮我們的時候,我們往往毫無察覺,除了蚊子的口水中混入了能麻痹我們痛覺的成分之外,也是因為蚊子嘴足夠小,不會刺激到我們的痛覺感受器。這就給了科學家啟示:如果注射的深度足夠淺,我們就無法感覺到針頭。
![]()
微針與真正的針頭對比 |By Aaron McConville, Catherine Hegarty, and James Davis / 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4.0
于是,微針貼片應運而生,在一個約一平方厘米的基底上,整齊排列著許多小針頭。這些針頭可不是亂排,微針的長度以及每個微針之間的間距都經過了精密的設計。微針太短則無法穿透我們的表皮,太長則會把人扎疼扎出血,違背了無痛注射的設計理念;而微針之間的間距過大或者過小,都會讓微針無法完全插入皮膚、降低藥物釋放效率。
![]()
微針插入皮膚的圖示,左邊為成功注射,右邊是不成功|ai生成
微針貼片的應用范圍也非常廣泛,可以接種疫苗、遞送治療糖尿病、眼病、抗癌以及血栓等的多種藥物,并且效果絲毫不遜色于傳統注射方式。并且使用微針貼片還不需要專業醫護人員在身邊,貼上即可,十分方便。雖然目前大部分微針貼片仍處于臨床試驗階段,但當它正式問世后,害怕針頭的你會想試試嗎?
更多的無痛“注射”正在來的路上
除了上面兩種,還有更多新興技術正在不斷涌現,比如最近,斯坦福大學研發出一種經過改造的細菌,只需要將其涂抹在皮膚表面,就可以激發體內對某種病菌的抗性,而得克薩斯理工大學的牙線疫苗,更是可以讓我們在清理牙齒的過程中就免疫了流感。
對針頭的恐懼,曾經擋住了一些人求醫的步伐。在不遠的未來,希望科技的發展能徹底讓這道心理門檻不復存在。
參考資料:
Alissa Reinke, Eliza J Whiteside, Louisa Windus, Devang Desai, Emma Stehr, Zahra Faraji Rad, The advantages of microneedle patches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needle-based drug delivery and biopsy devices in medicin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dvances, Volume 8, 2024, 100127, ISSN 2667-0992, https://doi.org/10.1016/j.bea.2024.100127.
https://www.reddit.com/r/Testosterone/comments/1eaijte/needle_free_injections_has_anyone_tried_this/
https://med.stanford.edu/news/all-news/2024/12/skin-bacteria-vaccine.html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696115/
原創文章版權歸微信公眾號
“把科學帶回家”所有
轉載請聯系:bd@wanwuweb.com
凡本公眾號轉載、引用的文章 、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此產生相關后果,由版權所有人、原始發布者和內容提供者承擔,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注我們,點亮在看,分享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