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北美殖民地就與當時尚在西班牙統治下的古巴進行頻繁的貿易,獨立戰爭后,美國人對肥沃的古巴土地十分艷羨,美國第二任總理統約翰·亞當斯甚至認為,古巴是北美大陸的自然延伸,對美國具有重要的商業和政治價值。
但是這時候的美國人萬萬沒想到,古巴非但沒有成為美利堅聯邦中的一員,反而在長達半個多世紀里成為了反美的橋頭堡,甚至將核彈,這種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殺器,對準了自己。
![]()
一、卡斯特羅曾是親美派
很少有人知道,被美國暗殺100多次的古巴領袖卡斯特羅,曾經是一名親美派。他在小時候就非常崇拜美國的羅斯福總統,向他寫了一封信件,并且得到了羅斯福團隊的官方回復。
1958年的古巴革命結束,資產階級自由派的代表法官曼努埃爾·烏魯蒂亞就任總統,卡斯特羅本人在宣言中也提到古巴革命與共產黨無關,他并沒有憎恨美國,古巴政府將是一個中立的政府。
作為回應,美國人非常迅速地承認了古巴政府的合法地位,并在1959年向古巴派遣了外交大使。
![]()
1959年4月,卡斯特羅訪問美國,同當時的美國副總統尼克松進行了一次會談,卡斯特羅表示他的心是和冷戰中的美國站在一起的,會談后,尼克松認為只能選擇卡斯特羅。其后美國人準備了給古巴一系列援助計劃,準備用金錢攻勢,把古巴收買到自己這邊。
在卡斯特羅當上總理后,美古關系卻急轉直下,他任命共產國際重要人物格瓦拉擔任國家銀行行長,實行更為激進的改革措施,格瓦拉被美國人稱為“紅色劊子手”,在美國人眼里,古巴已經轉向左翼政府。
其次,在巴蒂斯塔政權的統治下,美國大使曾經是古巴的二號實權人物,古巴革命之后,美國的權威在古巴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卡斯特羅在對巴蒂斯塔政權頑固分子的清理與審判中,很難不清理到當年與美國人勾結的腐敗官員,這越發增加了美國人的不滿。
再次,卡斯特羅為了提振經濟,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古巴土地革命,當時美國人的糖業壟斷公司占據了古巴最好的土地,這些土地被卡斯特羅沒收,并且拒絕迅速支付賠償。
![]()
美國艾森豪威爾政府表示,“古巴政府為了實行符合古巴利益的改革而損害美國私人投資者的利益”,他們開始限制古巴對美的出口蔗糖,并且在外交上孤立古巴,美古關系走向破裂。
二、豬一樣的豬灣事件
1960年開始,古巴流亡分子頻繁發動暴恐襲擊,兩架飛機掃射古巴街頭造成兩位平民死亡,50人受傷;在卡斯特羅發表新年講話時,人群突然發生爆炸,這些暴恐襲擊的背后主使者都是美國,古巴似乎處于隨時會被美國人顛覆的陰影之下。
![]()
1961年4月16日深夜,由1500名受過訓練的古巴流亡分子組成的遠征軍,乘坐6艘運輸船偷偷潛入古巴,按照原計劃,他們將迅速占領一處機場,并向國際社會求援,而美國則可以光明正大地介入這場戰斗,并承認其為合法政府。
但是古巴的民兵很快就發現了這些入侵者,卡斯特羅迅速出動了轟炸機和訓練用戰斗機予以攔截,戰斗機擊沉了兩艘運輸船,這使得入侵者缺少彈藥和糧食。不久后,古巴大批量的坦克和重炮趕到戰場,卡斯特羅親臨一線指揮戰斗,古巴陸軍士氣大振。
肯尼迪原本批準出動B26轟炸機,并從尼加拉瓜起飛6架戰斗機予以空中支援,極具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美國本土和尼加拉瓜存在時差,戰斗機比約定時間晚了一個小時抵達戰場,導致B26轟炸機缺乏掩護被直接擊中,四名飛行員當場死亡。
這個烏龍發生后,美國與古巴流亡分子均已無意再戰,4月19日豬灣登陸戰結束,遠征軍共有176人被俘虜,其余人投降。
![]()
豬灣事件后,卡斯特羅在國內的地位愈發鞏固,古巴人民也越發團結,卡斯特羅卻越發擔憂,美國人隨時可能直接入侵,他需要一種強大的武器,來幫助他免遭美國人的突然襲擊。
三、赫魯曉夫與卡斯特羅
隨著美古關系的劍拔弩張,古巴與蘇聯的關系卻越發升溫。
1960 年 2 月,蘇聯第一副主席米高揚訪問古巴,簽訂了一份援助協定,這是蘇聯的第一份厚禮,此后,蘇古兩國關系不斷升溫,并于 5 月 8 日后恢復雙邊外交關系。
![]()
除了物資以外,卡斯特羅還獲得了來自赫魯曉夫的軍事支持和外交層面的聲援。
1960年7月29日,古巴與捷克斯洛伐克簽訂了《特別物資協定》,后者無償向古巴提供了價值1億多盧布的武器,實際上這些武器絕大部分來自于蘇聯。
9 月 23 日,赫魯曉夫在聯合國發表演講,說蘇聯“應該盡一切力量來消除古巴面臨的外來干涉的威脅”。
10 月,赫魯曉夫接受了古巴電臺的采訪,他激情昂揚地表示,
“蘇聯人民現在和將來都支持古巴人民,以便你們在你們獨立的國家的發展和繁榮方面取得新的巨大成就”
經濟援助,使得戰后一窮二白的古巴得以喘息,軍事援助,讓古巴得以抵御美國支持的古巴流亡分子的侵襲,外交上的聲援更是給了當時孤立無援的古巴一劑強心針。
![]()
1962年,蘇聯悄悄地在古巴部署了指向美國的導彈,這就是震驚全世界的古巴導彈危機。卡斯特羅以為可以靠核彈來形成對美國的戰略制約。結果卻發現,古巴只是蘇聯的一顆棋子,用來美國撤銷在土耳其和意大利的導彈部署,赫魯曉夫的軟弱和背信棄義,一度使古巴方面十分憤怒。
盡管如此,卡斯特羅也承認,在那之后美國打消了入侵的想法,明目張膽的空襲轉為暗地里的顛覆活動與暗殺。
1963年,卡斯特羅出訪蘇聯,受到了赫魯曉夫最高禮遇,在葉卡捷琳娜堡,民眾傾城出動,歡迎遠道而來的共產主義戰友。
赫魯曉夫甚至邀請他參觀蘇聯的洲際導彈發射場,他是唯一一個能夠參訪該地的他國領導人,足以證明蘇聯對卡斯特羅之信重。
雖然赫魯曉夫在1964年的政變中下臺,但是古巴與蘇聯的友誼卻沒有改變,布拉格之春后,國際社會一邊倒地譴責蘇聯,只有古巴卻對蘇聯予以支持。
根據蘇聯展示的數據,1960至1990年,蘇聯向古巴提供了高達 651億美元的經濟援助,這還不包括向古巴收購的砂糖的市場差價;1961至1979年蘇聯提供的軍事援助則達到了38億美元。截至 1989 年底,古巴欠蘇聯的債務共為154億盧布。
此外,蘇聯還援助了古巴大量的化工廠、農械廠、糧食廠,超過10000名蘇聯專家被派往古巴,對古巴的第一、二產業的技術提振起到了重要作用。
![]()
隨著1991年蘇聯解體,古巴迎來了歷史上的至暗時刻,沒有了蘇聯的“包養”,他們無法把砂糖售出遠高于市場價的價格,也無法購買到低價的石油,大批工廠倒閉,數以百萬計的工人失業,人民買不到充足的食物,在九十年代,平均每個古巴人瘦了9斤,因為沒有石油,古巴每天停電12至20小時,百萬古巴人換上了眼疾。
卡斯特羅吸取了蘇聯解體的教訓,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開放土地,實行家庭承包責任制,開放農貿交易市場,允許農民售出多余的農產品;放寬了外資準入門檻,實行具體政策以鼓勵小規模外資進入;開放貨幣兌換,讓移居西方國家的僑民得以寄回工資給親人。
在能源上,實行開源節流政策,所有的街道都換上了節能燈,并且與多家石油公司合作,在南美洲的范圍內勘察石油。
![]()
1993年9月,古巴包括交通運輸、家庭維修領域在內的117種行業允許個體經營,開放的行業
2016年,卡斯特羅去世,他是最后的共產主義領導人,在對抗西方列強的立場上,古巴人民以及卡斯特羅展現出了莫大的勇氣與自信,雖為小國,雖然與世界上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僅100多公里,卻并未辱沒一個國家的尊嚴,卻始終堅持著共產主義的浪漫與理想。
美國對整個南美洲資源采取了非常嚴酷的控制與掠奪政策,以至于與世隔絕的古巴相較于其他國家尚屬于較好的水準,面對著美國的封鎖,古巴先是借勢蘇聯的援助,在蘇援斷絕后又依然決然進行了改革,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保持了社會的穩定,其中表現出的堅毅與智慧,令人崇敬。
文/之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