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越野車的輪胎最后一次碾過戈壁的碎石,擋風玻璃上忽然映出一片晃動的銀光。我推開車門的瞬間,八月的熱風裹挾著湖水的腥氣撲面而來,像是被遠古海神呵出的氣息,在柴達木盆地的腹地撞開了一道時空裂隙。那便是烏素特水上雅丹了 —— 吉乃爾湖的碧水漫過億萬年的風蝕巖層,將赭紅色的雅丹群雕琢成漂浮在湖面的城堡,陽光斜照時,整座 "水城" 都在閃爍,恍若《穆天子傳》里記載的 "昆侖玉宮",只是被時光浸泡得有了褶皺。
滄海桑田:水與風的千年角力
踩著湖岸的鹽堿地往深處走,腳下的鹽殼發出細碎的破裂聲,像是在咀嚼地球的記憶。最邊緣的雅丹土丘還保留著清晰的風蝕痕跡,水平的紋路如同樹木的年輪,記錄著不同年代的氣候密碼。向導老顧蹲下身,用地質錘敲下一塊巖片:"你看這層紅褐色的砂巖,形成于三疊紀,那時候這里還是古特提斯洋的海底。" 巖片的斷面上,細小的貝殼化石在陽光下閃爍,讓人想起兩億年前,珊瑚蟲在這里吐出第一縷鈣質。
![]()
湖水在腳邊輕輕拍打著雅丹的基座,那些被浸泡的巖層呈現出更深的赭色,像是被歲月浸透的皮革。老顧指著一處凹進去的巖壁:"這是典型的 ' 風蝕壁龕 ',原本是風的杰作,現在卻成了水的舞臺。" 上世紀七十年代,吉乃爾湖的水位比現在低二十米,這些雅丹還是戈壁上的 "魔鬼城",地質隊員第一次來考察時,曾在巖壁上刻下日期 —— 如今那些刻痕已淹沒在水下半米處,被湖水沖刷得模糊不清,像是時光故意抹去的批注。
正午的陽光直射湖面,雅丹的影子在水中拉得很長,恍若倒插在湖底的尖塔。我乘坐摩托艇駛向湖心,引擎的轟鳴驚起一群斑頭雁,它們掠過水面時,翅膀劃破了雅丹的倒影,露出水底的秘密 —— 那些被淹沒的巖層上,還留著清晰的風蝕溝槽,只是溝槽里已長滿了水草。老顧說這些水草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水位上升讓原本寸草不生的雅丹群有了生機,連候鳥都多了起來。" 他指著遠處的鳥島,"那片雅丹頂部現在成了鷗鳥的繁殖地,藏族人叫它 ' 百鳥朝鳳島 '。"
![]()
在一處形似戰艦的雅丹下,我發現巖壁上嵌著幾塊黑色的石頭。老顧說這是火山巖,是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時的遺物。"大約六千萬年前,這里曾是火山噴發的樂園。" 他用手比劃著巖層的走向,"后來板塊運動讓地殼抬升,海水退去,火山巖便成了雅丹的骨架。" 湖水在這些黑色巖石周圍打著旋,像是在與遠古的火焰對話,那些漩渦的軌跡,竟與巖壁上的風蝕紋路奇妙地重合。
水中城堡:雅丹群的神秘敘事
當陽光與湖面形成三十度角時,水上雅丹忽然展現出魔幻的一面。最東側的 "獅身人面像" 在逆光中變成了剪影,獅身的褶皺里積著碧綠的湖水,人面的眼窩處恰好有個天然的水洼,倒映著流動的云影。攝影愛好者老李架著三腳架,鏡頭上已經蒙上了層水汽:"每天這個時候,光線會給雅丹鍍上金邊,水洼里的云影就像在眨眼睛。" 他指著相機里的照片,去年拍的同一位置,水位比現在低了半米,"再過幾年,或許這獅身就要被完全淹沒了。"
往湖心走,雅丹的形態愈發奇特。有座土丘酷似振翅的雄鷹,左翼已被湖水蝕出鏤空的窗洞,陽光穿過時,水面會投下細碎的光斑,像是鷹羽落在水上。老顧說地質學家稱這種地貌為 "風蝕拱橋",是雅丹地貌的晚期形態,"再過百年,這座橋就會塌落,變成水中的碎石。" 他的話讓我想起敦煌壁畫中的飛天,那些飄帶的弧度,竟與這拱橋的曲線驚人地相似,或許古人也曾見過類似的地貌,才在壁畫中留下這樣的想象。
![]()
湖中央的 "艦隊群" 由數十座雅丹組成,它們一字排開,朝向西北方 —— 那是盛行風的來向。最高的一座雅丹有三十米高,頂部還留著牧民堆砌的瑪尼堆,經幡在風中獵獵作響。老顧說這是當地蒙古族的 "敖包","他們認為這些雅丹是山神的化身,每年都會來祭祀。" 我登上這座雅丹頂部,風忽然變得強勁,腳下的巖層在風中微微震顫,像是巨人在呼吸。俯瞰湖面,那些雅丹的倒影在波中搖晃,恍若《山海經》里記載的 "互人之國",國民皆 "人面魚身",在水中往來穿梭。
在一座形似城堡的雅丹底部,我發現了幾處奇怪的刻痕。老顧用手拂去表面的水漬,那些圖案漸漸清晰 —— 竟是幾匹奔跑的馬,線條古樸,與巖畫中的風格相似。"這可能是羌人的遺跡。" 他指著刻痕周圍的鹽漬,"這些圖案被湖水浸泡前保存得很好,現在卻在慢慢消失。" 我忽然想起《后漢書?西羌傳》的記載:"濱于鹽海,以為基業",或許千年前,羌人曾在這里放牧,將馬匹的形象刻在巖壁上,作為與大地的契約。
百鳥千島:生命在鹽堿地綻放
清晨的霧氣還未散盡時,鳥島已經熱鬧起來。斑頭雁的雛鳥在雅丹的縫隙間跳來跳去,它們的父母則在湖面盤旋,翅膀拍打的聲音驚起了更多水鳥。老顧指著一群紅色的水鳥:"那是火烈鳥,五年前才出現在這里,可能是從中亞遷徙過來的。" 這些原本生活在咸水湖的精靈,如今把雅丹頂部當成了棲息地,它們的羽毛在晨光中泛著粉紅,與赭紅色的巖壁形成鮮明對比,像是大地開出的奇異花朵。
![]()
湖岸邊的鹽堿地上,幾叢鹽角草正抽出新芽。這種能在含鹽量達 3% 的土壤中生存的植物,莖稈呈現出鮮艷的紫紅色,老顧說它們是 "鹽堿地的報春者"。我蹲下身觀察它們的根系,那些白色的須根在鹽殼下交織成網,"這些根能吸收鹽分,并通過葉片上的鹽腺排出體外。" 老顧掐下一片葉子,指尖立刻沾上白色的鹽晶,"藏族人叫它們 ' 鹽湖的哈達 ',因為它們總能在最貧瘠的地方帶來生機。"
在一處被湖水半淹沒的雅丹洞里,我發現了一窩鷗鳥蛋。蛋殼上的斑點與周圍的巖石顏色幾乎一致,這是鳥類進化出的保護色。老顧說這種棕頭鷗每年四月都會來這里繁殖,"它們會用雅丹縫隙里的枯草做窩,有時候還會撿游客丟棄的塑料瓶。" 他指著不遠處的浮島,"那上面有幾百個鳥巢,到了孵化期,整個島都像在晃動。" 陽光穿過洞口照在鳥蛋上,蛋殼里隱約能看到胚胎的影子,像是藏著一個即將破殼的春天。
正午時分,我跟著老顧去湖灘采集鹵蟲。這些在飽和鹽水中生存的微小生物,是水鳥的主要食物來源。老顧的玻璃罐里,鹵蟲在鹽水中呈跳躍式運動,像是無數微小的星辰,"藏族人叫它們 ' 鹽湖的精靈 ',說它們是西王母撒下的種子。" 他把鹵蟲倒回湖中,"每年夏天,這些蟲子會大量繁殖,把湖水染成粉紅色,那時候整個水上雅丹都像被胭脂浸泡過。" 我忽然想起《穆天子傳》中 "赤泉" 的記載,或許古人所見的 "飲之不老" 的泉水,便是這種被鹵蟲染紅的鹽湖。
![]()
日月同輝:雅丹群的晨昏禮贊
當夕陽將湖面染成金紅色時,水上雅丹開始了一天中最盛大的儀式。最西側的 "望夫崖" 在逆光中變成了剪影,崖頂的瑪尼堆上,經幡被風扯成直線,與湖面的波光連成一片。老顧說這座雅丹的影子在春分秋分那天會形成一個完整的圓形,"藏族人說那是太陽送給大地的哈達。" 我坐在崖下的礁石上,看著夕陽一點點沉入雅丹群的縫隙,湖面的金光漸漸變成絳紫色,像是莫高窟壁畫中菩薩的衣袂。
夜幕降臨時,星空忽然在湖面鋪展開來。北斗七星的倒影在水中微微晃動,與雅丹的影子交錯,構成了一幅流動的星圖。老顧指著天鵝座的方向:"蒙古族的傳說里,這些雅丹是天鵝的化身,它們在湖水上漲時不愿離去,便化作了土丘。" 風從雅丹群中穿過,發出嗚嗚的聲響,像是天鵝的鳴叫。我用手電筒照射巖壁,那些風蝕的溝槽在光線下呈現出奇異的紋路,竟與星圖上的連線隱隱相合,讓人懷疑這雅丹群本就是按照星圖排列的。
月光灑滿湖面時,水上雅丹變成了銀色的城堡。我劃著獨木舟在雅丹間穿行,槳葉攪碎了水中的月影,也攪碎了雅丹的倒影,那些碎片在水面漂浮,像是被打碎的鏡子。在一座形似燈塔的雅丹下,我發現巖壁上有天然形成的螺旋紋路,月光照過時,這些紋路仿佛在旋轉,讓人想起敦煌藏經洞里的星圖。老顧說這種紋路是沉積巖的層理結構,"每一圈都代表著一個地質年代,就像大地的指紋。"
![]()
凌晨的露水在睫毛上凝結成霜時,我登上了最高的雅丹。東方的天空已經泛白,湖面的霧氣中,雅丹群若隱若現,像是漂浮在云海中的仙山。隨著第一縷陽光射穿霧層,湖面忽然騰起金色的蒸汽,那些雅丹的影子在蒸汽中扭曲、變形,恍若《山海經》里的 "昆侖懸圃"。老顧遞給我一塊烤餅,餅上撒著當地的青鹽,"嘗嘗,這是用吉乃爾湖的鹵水熬制的,藏族人叫它 ' 太陽的味道 '。" 鹽粒在舌尖融化時,我忽然明白,這片水上雅丹最動人的,或許正是這種極致環境下的生命力 —— 無論是鹽晶、鹵蟲,還是堅守在這里的牧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書寫著對大地的情書。
離城記:帶著鹽粒上路
離開烏素特水上雅丹的那天清晨,我又去了鳥島。斑頭雁的雛鳥已經長大,正跟著父母學習飛行,它們掠過湖面時,翅膀帶起的水珠在陽光下折射出彩虹。老顧指著湖對岸正在施工的棧道:"明年這里就要建觀景臺了,到時候更多人能看到這片秘境。" 他的語氣里有期待,也有一絲憂慮,"只是希望這些雅丹能一直保持下去。"
回程的車上,我看著窗外的戈壁漸漸展開,忽然想起老顧的話:"地質運動從未停止,或許再過百年,這些雅丹會被完全淹沒,或許湖水會退去,讓它們重歸戈壁。" 但此刻,它們就在那里 —— 水與風的杰作,大地與天空的對話,在柴達木盆地的腹地,上演著一場永恒的拉鋸戰。
車過南八仙時,我打開車窗,風帶著鹽堿的氣息涌進來。指尖還殘留著湖水的腥氣,那感覺如同一個隱秘的符號,提醒我曾見過大地最魔幻的時刻。或許很多年后,當這些雅丹在地質運動中消失,我依然會記得那個八月 —— 夕陽在雅丹群投下金色的影子,水鳥在湖面畫出銀色的弧線,而我坐在水上雅丹的陰影里,成為了柴達木盆地億萬年記憶的一部分。
#夏季旅游創作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