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位孕媽媽非常緊張地問我:“大夫,我看了一個視頻,說是有一家生了個‘小黃人’,是新生兒溶血,沒幾天就夭折了。我是O型血,我老公是B型,寶寶會溶血嗎?”
這是產科門診常常都會遇到的經典問題——母嬰血型不合引發的“溶血”焦慮。別慌!今天產科安冬醫生就徹底掰開揉碎講講,血型不合≠寶寶一定出事,關鍵在于科學認識與合理應對!
![]()
一、為什么媽媽和寶寶血型不同會
有可能出現新生兒溶血?
大家最常說的血型是ABO血型。紅細胞表面有A抗原的是A型血,有B抗原的是B型血,兩個都有的是AB型血,兩個都沒有的是O型血。除了ABO血型,我們的血型系統還有一大家族,叫做Rh血型,分為5種抗原,即D、C、c、E、e,里面抗原性最強的是D抗原,所以我們提到Rh血型一般說的是RhD。我國絕大多數人具有D抗原,也就是Rh陽性,少部分缺乏D抗原的人稱為Rh陰性,也就是咱們常說的熊貓血。
寶寶的血型是由父母雙方決定的。正常情況下媽媽的血液是接觸不到寶寶的紅細胞的,但是,如果在懷孕或生產期間,胎盤有破損的時候,胎盤絨毛血管里面寶寶的紅細胞就有可能進入媽媽體內了。如果寶寶與媽媽的血型抗原不同,當寶寶的紅細胞進入到媽媽體內的時候,寶寶紅細胞上的抗原就像一個“鍋”,媽媽的免疫系統看到了,就會制造一些“鍋蓋”來配套,也就是產生了相應的血型抗體。當這些“鍋蓋”通過胎盤進入到寶寶體內的時候,會自動識別到寶寶紅細胞上的“鍋”,一旦“鍋”和“鍋蓋”配套上了,就會導致紅細胞被破壞,引起溶血,最常見的表現就是“小黃人”。
二、什么樣的血型會發生這種問題呢?
在ABO血型系統中,溶血主要發生在媽媽是O型而寶寶是A型或B型,當O型的媽媽身體接收到寶寶的A型或B型抗原時,會產生相應的抗體,當抗體返回到寶寶身體里,就會引起溶血。
當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時,還不能確定血型,我們需要通過爸爸的血型來初步推斷一下。
三、什么情況下寶寶會是A型或者B型血呢?
首先,如果爸爸是AB型血,那么寶寶肯定會是A型或者B型血。其次,如果爸爸是A型或者B型血,那么寶寶有75%的幾率是同樣的血型。最后,如果爸爸是O型血,那么寶寶就不會出現A型或者B型血。
![]()
如果確定媽媽是Rh陰性血型,而寶寶是Rh陽性,那么就有可能會發生比較嚴重的溶血。
現在劃重點。雖然ABO血型不合的發生率比較高,但宮內胎兒溶血的發生率卻很低,一般在寶寶出生后發生,而且病情比較輕,除了引起黃疸外,其他改變不明顯。我們在孕期往往不需要特別處理。這是因為除了紅細胞,A或B抗原還存在于許多其他組織中,有大部分抗體被組織或血漿中可溶性的A或B物質吸收,只有少量通過胎盤的抗體與胎兒紅細胞結合。也就是進入到寶寶體內的“鍋蓋”跑到別的地方找別的“鍋”配套去了,留在血液里的比較少,紅細胞被破壞的沒有那么多。所以,如果我們的孕媽媽只是單純的O型血,就不需要太過于焦慮,如果寶寶出生后出現病理性黃疸,就需要進一步檢查,確定是否有溶血問題。
四、什么情況下Rh陰性的媽媽
會產生Rh抗體呢?
最常見的有三種情況:①曾輸過Rh陽性血型的血液;②有過分娩或流產,在這個過程中接觸到寶寶的Rh血型抗原;③在孕期寶寶的Rh陽性血細胞經過胎盤進入媽媽體內。
知道自己是Rh陰性血型的孕媽媽,一定要知道,第一次懷孕非常重要,分娩或流產后,媽媽的身體里就會留有一個生產抗體“鍋蓋”的工廠,平時它不會工作,當我們再次懷孕時,這個工廠就會迅速生產抗體“鍋蓋”,進入到寶寶體內,破壞紅細胞,造成嚴重的溶血。溶血在寶寶出生前主要表現為貧血、心力衰竭、水腫甚至死胎等,寶寶出生后可以表現為貧血、溶血性黃疸和膽紅素腦病等,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新生兒死亡。
五、Rh陰性血型,怎么能預防寶寶溶血呢?
Rh陰性血型的孕媽媽,一般溶血更容易發生在第二胎及以后,我們可以在第一次懷孕時在孕28周以及分娩了Rh陽性血型的胎兒后72小時內,肌內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它能夠進入媽媽體內與寶寶的RhD抗原結合,使抗原隱藏起來,這樣媽媽的身體識別不出來,自然不會產生抗體,就能避免發生新生兒溶血了。
我們需要知道,當媽媽O型、寶寶A或B型時,血型不符發生率約為15%,僅1/5新生兒發生ABO溶血病;而RhD血型不合的,也僅有1/20的新生兒發病。所以孕媽媽可以不用過于緊張,在孕期規律產檢,按時完成檢查,大部分孕媽媽都能順利的迎來新生命的到來。
六、寶寶溶血這么可怕,我們
需要做些什么檢查呢?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全面的檢查。我們前面也說了,像是ABO溶血一般在寶寶出生后發生,癥狀也比較輕,大部分只引起黃疸,所以可以在寶寶出生后觀察寶寶狀態,如果黃疸越來越重,我們就需要進一步給寶寶檢查一下是否有溶血的情況發生。
但是如果以前出生的寶寶有黃疸或水腫,Rh陰性的孕媽媽有過流產或早產、出現過胎死宮內或者有輸血史的情況,在備孕前我們就建議夫妻雙方進行血型和血型抗體檢測。
Rh陰性的孕媽媽在孕早期就應當完善不規則抗體檢測,如果抗體是陰性的,我們需要定期復查抗體。一旦抗體變為陽性,我們就需要提高警惕了。需要進一步鑒定抗體并監測效價變化。但是抗體效價高低與寶寶發生溶血的嚴重程度并不一定呈正相關,還取決于胎盤對抗體通透屏障的作用和寶寶對溶血的耐受能力。
除了媽媽的血液檢查外,還可以通過超聲檢查了解寶寶的貧血情況。如過超聲提示胎兒有腹腔積液、水腫等等異常信息,往往是寶寶嚴重貧血的表現。大腦中動脈收縮期峰值流速的檢查也能夠篩查出寶寶是否發生了嚴重貧血。
如果這些檢查沒有發現異常,我們可以嚴密觀察直到寶寶出生。如果抗體效價逐漸升高、彩超提示寶寶出現水腫或其他貧血癥狀加重,必要的時候可以進行相應的宮內治療。還需要更加嚴密的監測彩超、胎心監護等,評估寶寶在媽媽子宮里的狀態,如果寶寶出現嚴重溶血征象甚至會危及生命時,我們就應該及時讓寶寶出來了。
寶寶出生之后,第一時間會有我們的新生兒科醫生來判斷寶寶的情況,并給予相應的治療。
文字|產科 安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