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來,關于農民、社保、納稅、退休等相關話題的討論有很多。其中有許多說法,都讓我感到憤怒。
我也想結合自己的實際經歷,講講這些事。
我小時候為什么而讀書?是為了脫掉“農皮”而讀書,是為了“坐街”而讀書。父母是這么叮囑的,村小的老師們也是這樣講的,只是課本上不是這樣寫的。
何為“農皮”?就是農民的身份。那身份,就像是一張皮長在了人的身上,鑲嵌在骨肉里,浸潤在血液里,是娘胎里帶來的,要想脫掉它,要想有一個新的身份,就非得扒皮剔肉、傷筋動骨、面目全非不可。
十幾年、二十余年后回頭一看,覺得“脫農皮”這個說法,實在是太過鮮活生動、太形象、太有創造力了,非有刻骨銘心、痛徹心扉的實際感受,不可能造出這個詞語來。只是小時候是“身在此山中”,沒有察覺到而已。
如何脫掉“農皮”呢?對于身為幼兒、孩童的我們而言,那就只有在農忙之余好好讀書了。
![]()
如何才算是“脫掉”農皮?那就是過上好的生活,成為“工作人員”,掙到錢,有車坐,在城里“坐街”。
那時,“工作人員”這個詞,并不用加前綴,這四個字,就等同于有編制的人。做其余工作的人,都不屬于“工作人員”。
“坐街”這個詞,在四川話里,讀作“坐gāi”,小時候,這是村里的流行語,它的意思,不能從字面上去理解,不是要去坐在街上討飯吃,而是去當城里人。
有“坐街”這個詞,但沒有與之相對應的“坐農”、“坐田”,因為不可能坐著當農民。在田地里,農民得站著、弓著、蹲著、跪著、甚至是趴著。
2000年左右我入讀小學,一年級時,我們全班同學就被班主任老頭分配了一項任務,那就是回家找父母要錢,然后帶到學校交給他。
找父母要什么錢呢?要農稅提留款,大概三四百元。
村里的干部們在農民家里收不到,于是就讓村小的老師們找孩子們要。我一直記得,社長村長坐在我家不走,但父母卻拿不出錢的窘境。
父母們即使有錢,一開始也并不愿意交給老師,能拖就拖。
我們這些小學生,還有我們的父母,都被這位老頭罵了個狗血淋頭。對于那些交費不積極的學生,老頭讓他們回去問問父母:錢放在家里是不是可以下崽?
有些學生回家后,果然就這樣問了父母。有些父母說,錢存在折子里,可以下崽。有些父母說,錢上有男有女,可以下崽。更多的人,則是對老頭破口大罵,包括我的父母。
讓老師幫收農稅提留的辦法,有奇效,村干部一兩個月收不到的錢,老師們一兩周就收齊了。
父母們害怕孩子在學校被老師針對,孩子們拿不到錢,也不敢去學校。有些父母擔心孩子在上學路上把錢搞丟了,或是被騙走了,于是就會自己來到學校,親手交給老師。
這樣的事,經歷過大概三四次吧。
我在七八歲的年齡,就成了一個小小征稅員了。
我不僅是一個小小征稅員,也是一個生產工。
我與村里的其他孩子一樣,從很小的時候,就要開始做農活。山區的農活,又尤其艱難。
放牛、割草、拾柴是最輕松的三種農活(排名分先后),大人們一般是不做的,都留給孩子們。
而到了玉米、小麥、稻子、油菜、生姜、紅薯、土豆的播種與收獲季節,農活就變得尤其繁重了。
每年五月份是收獲冬小麥、播種稻谷的時期,是一年中最繁忙的時候。此時,學校就會給我們放三天專門的農忙假,不布置任何作業。后來,老師們取消了農忙假,反而讓我們帶上農具去學校,幫老師們割麥穗。家長們怨聲載道,卻奈何不得。
我們終年一日兩餐,甚至有時候會吃鹽稀飯。稀飯煮熟了,加一勺鹽進去調個味,就算是一頓。
農稅提留也只是諸多稅費種的一種,而不是全部。
我爸常說,世紀之交的那些年,家里每年賣掉幾頭豬后、再去完稅,然后兜里就所剩無幾了,幾乎存不到錢。
幾頭生豬,總能賣個兩三千塊錢,但這個錢,在兜里捂不熱。所以,農稅提留,還只是小頭而已。
家家戶戶養豬養雞,種很多莊稼,下到七八歲的孩童,上到七八十歲的老人,都要做力所能及的農活,一年到頭,卻連個小康生活都達不到,這在當時是很普遍的現象。
有一年,我和我媽去縣城賣菜,一背篼的生姜,賣了20塊。除去兩人來往車費,還剩下12元。
每個鄉鎮,也會有一個糧站,村民們交的公糧,就存入糧站內。但是在我的記憶中,似乎沒有交過公糧,而只是繳稅,看來在2000年左右,在我的家鄉,公糧這一實物稅,已經貨幣化了。
在退耕還林那幾年,糧站的糧食又發給了村民們,作為退耕的補償。但是這些存放了許多年的糧食,數量不多,還有一股怪味,吃了幾頓后,許多人就都拿去喂豬了。
那時,農村有一種很常見的草帽,上面用紅字寫著“納稅光榮”,幾乎家家戶戶都有。
![]()
就是圖上這種帽子,“納稅光榮”四個紅字,就印在帽檐上。
農民們下地干活時,常常戴著這頂帽子。你要是在2000年后的那幾年,來到我們村,興許還會看到我也戴著這頂帽子,正在田間地頭干活呢。
村干部去村民家里收稅時,就會給村民送“納稅光榮帽”。你要是收了光榮帽,就不好意思不給錢,否則,就不光榮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