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鏈接看前篇:
(11)
劉鄧手下的縱隊司令,鮮少有同質(zhì)化的特點,各有各的樣貌,各有各的作風。這是與其他野戰(zhàn)軍不大相同的一個地方。
即如華野,葉陶王雖說各有各的特點,但總體上以勇為主,葉飛強一些,大局觀更好,陶勇中將比王老虎也多一些智謀,成長屬性更強,所以后來到海軍了。不過總體上葉陶王組合在一起,標簽就是驍勇善戰(zhàn)。
又如東野,除了韓先楚上將和鄧華上將兩位,天授圣體刀法不依古格,其余像李天佑、劉震、吳克華、胡奇才、梁興初等,都被101的打法深刻影響。
唯獨劉帥在使用和駕馭各位縱隊司令時,并不執(zhí)著于對其進行改造以適應(yīng)自己的風格,而是盡可能保留其原貌,在各自擅長的領(lǐng)域提升水平。
陳賡大將綜合能力全軍一流,小鋼炮既勇且智,再道之勇超出常人,楊勇楊司令忠字當先,王瘋子、秦基偉、王秉璋都各有特點。
那么,本文的主角王近山是什么特點呢?除了勇猛過人之外,他身上的一大標簽是崛起速度快。
一、王近山的資歷
王近山在紅四方面軍時代做到了師長,1937年8月八路軍組建之時,王近山擔任129師386旅772團副團長,作為對比我們看看其他幾位縱隊司令在八路軍的起點。
![]()
1縱司令員楊得志時為685團團長;
2縱司令員陳再道時任386旅副旅長;
3縱陳錫聯(lián)時任385旅769團團長;
4縱陳賡時為386旅旅長;
7縱楊勇時為115師343旅686團副團長;
8縱王新亭時為386旅政委;
9縱秦基偉當時尚未進入主力團;
10縱王宏坤時為385旅旅長;
11縱王秉璋時為115師作戰(zhàn)科長;
12縱趙基梅尚未進入主力團。
除了一些小字輩的,王近山與其他縱隊司令相比資歷和職務(wù)起點都不占優(yōu)。楊勇雖也是副團長,但眾所周知,以紅一方面軍為主力的115師,即使同樣職務(wù),也可視作比129師的紅四方面軍干部略高一些。
影視人物李云龍身上的確有許多王近山的影子。王近山是陳賡手下較能作戰(zhàn)之主力團長,很受旅長信任。王近山指揮的韓略村伏擊戰(zhàn),一股殲滅了120多人的軍官戰(zhàn)南參觀團,擊斃了1名少將旅團長和6名大佐聯(lián)隊長。王近山1937年12月與日軍激戰(zhàn)受傷,在129師野戰(zhàn)醫(yī)院治療期間,經(jīng)陳錫聯(lián)介紹與129師醫(yī)院護士韓岫巖相識相戀,最終于1939年結(jié)婚。
關(guān)于王近山受傷這次戰(zhàn)斗,129師的兩個主力團769團和772團,以及其他部隊,對抗日軍5000余人,王近山所在的772團硬頂2000余日軍攻擊,掩護其他部隊轉(zhuǎn)移。八路軍一個團約2000多人,這場戰(zhàn)斗打得很激烈,日軍雖然占據(jù)優(yōu)勢也沒占到多大便宜。
1938年王近山擔任769團團長(接替陳錫聯(lián),從中可見王近山相對二陳資歷之略淺)后反日軍九路圍攻,129師以區(qū)區(qū)6個團一萬余眾,那時地方武裝尚未建立起來,基本靠正規(guī)軍打,居然也頂住了3萬日軍主力的圍攻。沒靠正面死拼而解決了生存問題,也沒有讓日軍占走土地,這是一種力量弱勢下探索出的不得已的辦法,從效果看,并不比國軍正面死戰(zhàn)差。
說明了什么問題?八路軍本錢有限,但與國民黨軍同等兵力條件下,一對一硬剛?cè)哲姴]有明顯落下風。八路軍能打成這樣,全靠組織指揮得力和部隊士氣高。若真有七八十萬精銳,打得肯定比國民黨軍好得多。
王近山的特點可觀其大概,勇猛當然沒得說,腦子也轉(zhuǎn)得快,韓略村伏擊戰(zhàn)就是一次敏銳的戰(zhàn)場判斷,于運動中抓住了戰(zhàn)機,非常有主觀能動性,善于創(chuàng)造性地落實劉伯承的指示,這是他迅速崛起的關(guān)鍵。
二、6縱當家人
開國將領(lǐng)們的軍事生涯,不僅在和敵軍斗爭,也在和同志們賽跑。
王近山1945年8月?lián)翁揽v隊副司令員,給陳賡當副手。同年11月,6縱組建,或許是王宏坤指揮的幾次戰(zhàn)斗不盡如人意,1946年7月王近山在去6縱擔任副司令員半年后,王宏坤就回晉冀魯豫軍區(qū)專做副司令員工作,王近山升任6縱司令員。從此開始與三陳二楊同列。
![]()
王宏坤似對這一任命有些意見,后來在寫回憶錄時,特意提到王近山有一次主持作戰(zhàn)的急躁蠻干情況。他回憶說,1945年11月中旬邯鄲戰(zhàn)役中打國民黨軍峭河據(jù)點,因為沒有野炮,打不動敵據(jù)點的城墻和碉堡,只能靠挖洞放炸藥去炸。
王宏坤指揮部隊進攻時,囑咐部隊要盡量往里挖一挖,挖到城墻下再炸。這時突接軍區(qū)通知去開會,讓副司令王近山指揮。結(jié)果王宏坤一走,王近山便急切地命令部隊一頓猛炸,因為挖坑挖的比較淺近,并沒炸到敵人的核心工事。部隊著急地一陣沖鋒,遭受一定傷亡也沒打成。
這段故事大概真實存在,確實反映了王近山性格中魯莽的成分。不過王近山好就好在吃了虧會調(diào)整,既有勇猛的一面,也有善于用心善于調(diào)整的一面。否則,怎么會受到非常重視部隊正規(guī)化建設(shè)的劉伯承的信任呢。
6縱部隊都是太行部隊,轄16、17、18旅。最初兵力不甚充實,全縱隊只有1.3萬余人。56縱有好幾位厚積薄發(fā)后來居上的知名人物,如17旅副旅長尤太忠(成都和廣州軍區(qū)司令員,88年上將)、18旅旅長肖永銀、副旅長向守志(二炮司令員,88年上將),第二任17旅旅長李德生(第十屆常委成員、88年上將)等。肖將軍略顯可惜,但論其能力名聲絲毫不輸于另外幾位。向守志將軍享壽最遐,2017年仙逝,活了100歲。
王近山作為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最年輕的縱隊司令員,上任第一炮就打響了。
未完待續(xù)。
各位若對中野將領(lǐng)(不限于縱隊司令員)還有感興趣者,評論區(qū)留個言,視話題熱度進行專題精講。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