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編號:F20250406
職場心理專刊
本文系咖啡心理英語小組翻譯 第1043 篇文章
今年以來,“反內卷”已經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最高層作部署,出臺了多項政策,民間也熱議不斷。
然而,我們不得不正視兩個問題:
其一是,這個口號本身已經說明當前各行各業的“內卷”情況十分嚴重,大家都被搞得疲憊不堪,但是顯然不是能說停就停的,否則就不需要這樣來整治,與其被動等待,不如主動“反”。
其二是,從心理個體角度來看,很多職場人因為多年教育和職場習慣等因素,不少人形成了不自覺“內卷”的潛意識,總是以勤奮作為一項優良品質,做不到就是自己不夠好,從而會變成“過度勤奮”,自己踏上了勤奮的“永動機”,很難自主停歇。因此,也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慣例,主動來一次“反”。
為此,我們想給職場人一份“反內卷”的指南,特別是給那些長期以來盡職盡責的職場人一些及時管用的心理提示,希望能幫助到大家更好地平衡好工作和生活,從而活出真正的自己:
![]()
![]()
過早優化
過早優化,是指在尚未到必要階段時就試圖對流程進行優化。
許多工作勤奮卻又愛過度思考的人,往往會發現自己陷入“過早優化”的陷阱而難以脫身。
比如,你正在學習烹飪,當你還在練習基本技巧時,你不需要專業級的設備。
又比如,你是一名應用程序開發人員,當你目前只有10個用戶時,你無需將其視為擁有10億用戶體量的應用程序來優化。
再如,你是一名健身新手,你無需像專業健美運動員那樣優化你的健身流程。無論執行哪種健身流程,你都將體驗到“新手收益”。
![]()
作為某一領域的新手,在最開始的幾次實踐中,你的目標不是優化,而是先完成任務本身。
通常來說,頭幾次初嘗試的成果應該被用作即時樣本,讓你能夠驗證自己的假設。
比方說,如果你花幾個月時間制定了一套最高效的飛行員訓練計劃,卻不先找一架小飛機來試駕,結果發現自己暈機,那就不太明智了。
過早優化有很多弊端,其中一條正是它對我們的思維的重塑。
當我們最終執行計劃時,我們會試圖保證計劃的結果,而不是把行動過程當作觀察結果的實驗。
然而,后者能讓我們更加開放、靈活,擁有更強的適應性。
![]()
![]()
總在埋頭苦干,
卻忽略了勤奮只是
解決具體問題的一種手段
盡職盡責是一種人格特質,而辛勤工作是這種特質在現實中的體現。
然而,并非每份工作的成功都仰賴勤奮,也不是每項任務都要求或鼓勵我們靠勤勉苦干來完成。
有時候,比起加倍努力,戰略上的“偷懶”,反而收效更加顯著。
授權他人替你履行職責可能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又或者不那么深思熟慮的決定有時會產生比預期更好的結果。
古人云,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
如果你想讓目標更清晰,不去刻意向所有人征求意見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說起事半功倍,一個最重要的例證是,在我們頭腦不那么專注地做事時,往往能夠產生更好的解決方案,而過分專注則可能過猶不及。
一些工作對認知能力的要求超越我們現有水平。
此時,最好的方法是交替使用專注和非專注的時間,因為當你的大腦處于高速切換狀態時,原本過度專注狀態下不易察覺的方法會悄然浮現,此時問題往往迎刃而解。
![]()
這就是為什么當你花一整天盯著屏幕工作,仍有問題使你一籌莫展時,解決方案往往會在洗澡時突然迸發。
你可以學習如何更好地利用你的非專注思維。
多數職場只提倡持續努力、不斷付出,卻未曾看見背后的收益遞減問題。
因此,選擇何時反其道而行之,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擁有對于“戰略偷懶”能獲得更高效益的信念。
![]()
不計成本,
因而作出短視的決策
生活中每件事都存在機會成本,因此我們首先聚焦于探尋什么才是“最優解”。
若不如此,我們往往會過度優化生活中的某一領域,卻忽略其他領域的關鍵問題。
例如,當事業蒸蒸日上時,卻忽視了親密關系的維護或自身的身心健康。
此外,社交媒體的某些特性會助長人們追求“一應俱全”和過早優化的行為模式。
比如,出于持續輸出新內容的壓力,內容創作者們在創作時往往越來越巨細靡遺,而如果他們絕大部分受眾只關注核心內容,就會導致信息過載。例如,大多數健身者并不需要知道后三角肌的五種最佳專項訓練方式。
![]()
![]()
自視甚高,
卻不善于借助外力
有些勤奮的人往往一手包辦所有工作,不給其他人任何做事的機會。
這類模式在任何團隊情境(包括家庭)中都有可能出現。
而被剝奪工作機會的人會因此產生沮喪和怨恨情緒,同時,他們工作技能的成長也會因此受阻。
授權或委托別人的好處并非只有當別人做得更出色時才能體現。
例如,每周請管家幫忙打掃一次衛生總會對你有幫助,即使他們的工作做得不如你細致。
![]()
![]()
無法認清當前具體瓶頸
如果你默認將“埋頭苦干” 作為主要解決手段,就像俗話說的,“手中只有錘子的人,看什么問題都像釘子”。
真正限制我們的是具體的瓶頸。
例如,你在飲食健康方面遇到的瓶頸可能是辦公室沒有冰箱,或者因為害怕新鮮食材變質而強迫自己吃完它們。
你可能只是發誓,自己要更加努力地健康飲食、要做出更利于健康的決定,卻沒有針對具體的制約因素作出改變,而這會讓你在實現目標的道路上被困住。
![]()
![]()
結語:
你還是要勤奮工作,但要有所取舍
本文列舉的錯誤做法之所以司空見慣,正是因為“內卷”的勤奮職場人,往往異常關注和重視把事情做好,這是令人欽佩的,在很多時候被認為是典型高效能的做法。
但是,請務必考慮到,維持勤奮人設,并不意味著你需要隨時隨處踐行你的勤奮理念。
想要真正利用好自身的勤奮特質,又不讓這種特質變成“過度內卷”,最有效的方法在于以下幾點:
(1)認識到何時適合戰略性地啟用“勤勉盡責模式”;
(2)避免過早優化;
(3)專注于用有限的精力解決主要矛盾;
(4)試著賦權他人,而不是事必躬親;
(5)解決具體的瓶頸問題,而不是一味地埋頭苦干。
同時,不必覺得勤奮工作是愚蠢的,也不必認為本文是在批評那些推崇勤奮的價值觀。
勤奮仍然是一種巨大的力量,當你有著清晰的目標,并且以精準的方式和時機踐行勤奮時,這股力量無與倫比。
![]()
End
作者 | 愛麗絲·博伊斯(Alice Boyes)博士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將認知行為療法和社會心理學的原理翻譯、改寫成可供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技巧。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進行修改和增刪。
翻譯 |一杯咖啡英語心理編譯小組 高尚(225)
校對 |一杯咖啡英語心理編譯小組 校對團隊
編輯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編輯 葉承露
聯系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郵箱coffeepr@qq.com
再推薦你幾篇好文章
關注本公眾號,回復【會員】,加入一杯咖啡會員社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