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吳大爺二三事,一起共同成長
知識分享 丨生活感悟
學習思考,尋找自我。
大家好,我是滿肚子雞湯的吳大爺,一個天天在鍵盤上敲打心靈,喜歡給人講知識講故事的男人。
在心理咨詢領域,有一個常被提到的角色,叫做“內在批判者”。
它像一個你隨身攜帶的審判官,總在你腦海中評判、責怪、貶低你。
更糟的是,你竟然早已習慣了它的存在,把它誤以為是“自律”、“上進”、“反省”。
其實它的根源,大多數來自童年那段無法為自己辯護的時光。
你用“聽話”、“懂事”、“完美”來獲得一點點的愛與安全,久而久之,這種討好世界的生存法則,變成了壓垮自己的鐵鏈。
這篇文章,不是要你去消滅內在批判者,而是邀請你坐下來和它好好聊一聊。
![]()
一、被蔑視的孩子,容易長成自我否定的大人
很多人小時候并不被真正“看見”。
在一個父母眼神冷淡、情緒暴烈、隨時會爆炸的家庭中,孩子只能本能地適應環境。
這種環境養育出來的孩子,往往會發展出一個過度運作的“超我”,也就是我們說的“內在批判者”。
他們會這樣想:
“如果我足夠完美,爸爸就不會生氣了。”
“如果我不添麻煩,媽媽就會愛我。”
“如果我少說話,不哭不鬧,就不會被打。”
于是,完美主義、道德潔癖、情緒壓抑,全都成為了活下去的“盔甲”。
![]()
二、內在批判者,是童年危險感的殘余
當一個孩子長期處在不可預測的情緒風暴中,他的大腦就會學會預警機制,也就是“過度警覺”(Hypervigilance)。
比如:
l別人皺一下眉,你會以為他討厭你;
l老板沒回你消息,你腦補他已經在寫辭退報告;
l好友語氣冷淡,你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么。
這不是你玻璃心,是你曾經不得不警覺、不得不自保。
但遺憾的是,這種高度緊繃的神經,一旦形成,不會因為你長大就自動關閉。
它會悄悄轉化成社交焦慮、表達障礙、自我審查,甚至自我攻擊。
![]()
三、完美主義不是美德,而是防御機制
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
事情不做到100分就不敢交出去;
擔心別人批評,于是凡事都“寧愿多做,不敢做錯”;
明明已經很努力,卻總覺得自己“不夠好”。
這不是“追求卓越”,而是“防御失敗”。
是你的內在批判者在操控你,它說:“你一旦犯錯,就沒人會愛你。”
于是你寧愿內耗、焦慮、通宵加班,也不敢放松自己。
這種“被恐懼驅動的完美主義”,表面上看像是自律,實則是羞恥感的溫床。
四、“我應該”是自我懲罰的語言陷阱
你會不會一整天都在想:
l我應該更努力;
l我應該早點起;
l我應該答應別人;
l我應該不該說那句話……
請注意:“我應該”是內在批判者最喜歡的句式。
它的潛臺詞是:你不夠好。
試著把這些句式,換成“我想要”:
l我想要好好休息;
l我想早點完成任務;
l我愿意答應你,因為我真的想做這件事。
這時的你,是在尊重自己的內心,而不是對自我施壓。
![]()
五、內在批判者的聲音長這樣
“你怎么還沒談戀愛?難怪沒人喜歡你。”
“你這樣誰敢要你?”
“你又失敗了,真沒用。”
“你表現成這樣,不被開除才怪。”
聽起來像誰?你小時候最怕的那個人?
沒錯,它很可能就是那個曾經責罵你、貶低你的人,現在住進了你腦子里,變成你的“超我幽靈”。
而且它非常勤快,24小時在線,不打烊。
但你要知道:它不是你。
六、對抗內在批判者的最佳方式:打不過就“懟”回去
你可以這樣做練習:
每當批判者出現,停下來,寫下它說了什么。
然后,用憤怒的語氣回懟它。
“閉嘴!”
“你說的不對!”
“我不接受你的評判!”
用“戰”的能量,對抗內在批判者。
就像魔法打敗魔法,不溫柔的時候,就強硬一點。
![]()
七、羞恥感是最毒的自我設限
羞恥感是內化之后的懲罰系統。
它會讓你在任何時候都覺得:“是我不好。”
它的本質是“對自己的不公指責”。
你可以犯錯,但你不是錯誤;
你可以失敗,但你不等于失敗者。
內在批判者說的是謊言,你不必全信。
八、自我療愈,需要重復+重復+再重復
就像健身一樣,心理層面的自我修復,不靠一時的頓悟,而靠日復一日的練習。
每天練習:
替換“應該”為“想要”;
質疑腦海里的批判者;
回到身體感受,給予自己情緒的空間;
接受自己此刻的不完美。
療愈的目標不是“修好”,而是“接納”——即使有破碎,也依然愛著自己。
![]()
結語:不認同我也沒關系,我依然是我
這句話,請你寫下來、貼在床頭:
“不認同我也沒關系,我依然是我。”
你不需要別人同意你、喜歡你、理解你,才證明你是值得被愛的。
你不是為了“別人不生氣”而活,你是為了自己開心而活。
歡迎點贊、轉發、評論。
我是吳大爺,夜風同學
愿一路陪你共同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