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二手車平臺,“準新車”“續航實” 的標簽撲面而來;刷起社交網絡,“二手新能源怎么買” 的討論熱度始終在線。
如今,買電車選二手,早已不是小眾選擇,而是悄悄成了越來越多人的共識。選擇背后,是消費者既想嘗鮮又怕花冤枉錢的消費智慧。
當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一路飆升,新車市場卷配置、卷價格,二手車市場的“溢出效應”也隨之放大。
一兩年車齡、里程不足一萬公里的準新車,電池衰減仍在廠家質保范圍,價格卻直降三到四成,性價比像一道強光,精準擊中實用主義者的需求靶心。
于是,越來越多的通勤族、家庭第二輛車用戶,甚至精打細算的年輕白領,開始把二手新能源視作“入門首選”——用更少的錢,提前解鎖綠牌、免購置稅、低使用成本的全套福利。
就這樣,二手新能源車從曾經的“被詬病”搖身一變,成為車市里一股成色十足的新風潮。

二手新能源車突然 “圈粉”?
在新能源汽車已然成為主流選擇的當下,其也直接推動了二手市場的繁榮。
一方面,新能源車保有量激增,這就使得流通到二手市場的車源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二手新能源車高性價比的特性,契合了一大部分消費者對實用與經濟的追求。
雙重因素作用下,二手新能源車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心頭好”。
2024年6月,卡拉(化名)從二手車平臺購入了一輛2022款75KWh運動版蔚來ES6,“當時新車+選配的價格要42萬元左右,但我買的時候只花了22萬元,車況也很好,里程才1.62萬公里。”
![]()
(圖/蔚來ES6)
用卡拉的話,二手新能源車的性價比“簡直絕了”。
“很多人對二手新能源車的質量有顧慮,但就我個人的用車體驗來說,車況很好,和新車沒啥差異,目前也沒有任何毛病。”
和卡拉體驗相同的網友不在少數。在小紅書搜索“二手新能源”,與之相關的詞條更是比比皆是。包括但不限于“二手新能源電車推薦”“二手新能源車購買注意事項”“二手新能源車怎么買靠譜”等。
![]()
(圖/小紅書截圖)
此外,打開各大二手車平臺,“準新車”“續航實打實”“官方認證品質無憂”的標簽醒目地貼在許多二手新能源車上。
一系列的行業數據,也在進一步佐證著新能源二手車市場的火爆。
今年前五個月,全國新能源二手車交易量突破54.5萬輛,同比猛增近30%,市場滲透率逼近10%。這意味著每賣出10輛二手車,就有1輛是新能源的了。
![]()
(圖/2025年1-5月新能源二手車交易情況)
為什么二手新能源車市場會徹底爆發了?
最直接的推力無疑是價格上的巨大落差,也就是說二手新能源車性價比更高。
一份來自行業的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4月,國內主流新能源車型1年保值率,小米SU7 88.7%、問界M9 85.2%、理想MEGA 79.3%、特斯拉Model X 77.8%、Model 3 75.7%、極氪009 75.5%,而被很多消費者追捧的特斯拉Model Y一年保值率只有71.2%。
![]()
(圖/截至2025年4月國內主流新能源車型1年保值率)
不難看出,首年貶值15%-30%已成為新能源車型的常態。而在二手車市場里, 1-2年的“準新車”,行駛不足1萬公里的比比皆是。
某二手車平臺顯示,一輛僅開過100公里的小米SU7 2024款后驅長續航智駕版的價格為21.88萬元、比亞迪宋PLUS 2025款DM-I160km旗艦型,里程1.08萬公里,補貼后的價格僅有10.66萬元、特斯拉Model Y 2022款后輪驅動版,里程4.19萬公里,券后價格15.51萬元。
![]()
(圖/瓜子二手車截圖)
要知道,上述三款車型新車售價分別達到了24.59萬元、16.58萬元和26.35萬元。
“8折甚至用更低的價格就能買到準新車,不僅可以避開‘落地虧5萬’的魔咒,還能省下不少錢,何樂而不為。”卡拉如是說道。

哪些人買二手新能源車是 “香” 上加香?
當然,二手新能源車雖“香”,但也并不是人人都適用。
比如對車輛狀態有“極致潔癖”的人,容不得一絲劃痕或使用痕跡,那即便二手新能源車只是細微磨損,也可能成為“心病”;對技術迭代敏感、總盯著最新車機系統、快充技術的“嘗鮮黨”“極客黨”,同樣不適合購買二手新能源車,畢竟與新車相比,配置難免略顯過時。
此外,計劃長期擁有且對續航要求極高的人,則更不適合新能源二手車——畢竟,即便里程不長,可電池的自然衰減還是存在的,新車的原廠質保能夠給這類人群更多保障。
但拋開這些情況,如果你對車輛的需求并非上述幾點,又恰好符合下列群體之一,那新能源二手車的“香”會加倍釋放:
預算有限卻又追求品質的消費者。比如上述文章中提到的卡拉,就屬于典型的這類人群。在20萬左右的價格區間里,不愿意買大眾車型,但又想更高端的車型,最后二手蔚來ES6成功讓其享受到了高端車智能駕駛、長續航等體驗。
其實,在二手車平臺上,只需要15萬元就可以享受到的中高端二手新能源車,可以說琳瑯滿目。包括但不限于2.55萬公里的問界M7 2022款、1.3萬公里的傳祺ES9 2024款 PHEV 143km旅行者Max、1.1萬公里的樂道L60 2024款 60kWh后驅版、300公里小鵬P7+2024款長續航Max等。
![]()
(圖/問界M7--傳祺ES9--樂道L60--小鵬P7+)
電車新手或短期過渡用戶。即便現如今新能源車的市場滲透率已經達到了50%以上,但燃油車的用戶的數量仍舊不可忽視。在從燃油車像新能源車過渡的時候,駕駛體驗、操作方式甚至駐車習慣等,都會影響車主的選擇。
因此,對于第一次開電車怕不習慣的消費者來說,不足10萬元但性能不錯的二手新能源車就是更好的選擇。比如僅行駛了100km的吉利星愿2025款310km 青春版,5.67萬元;270km的五菱繽果2024款333km 悅享版,5.12萬元;650km比亞迪秦PLUS 2024款榮耀版DM-i 55km領先版,5.71萬元等。
![]()
(圖/瓜子二手車截圖)
在熟悉動能回收、續航管理等特性后再換車,即便轉手也不會虧,試錯成本遠低于買新車再置換。
短途高頻通勤族。每天通勤往返保持在50-60公里左右,公司或家附近就有公共充電樁,或者方便安裝家用充電樁,那基本上剩余300公里以上續航的二手新能源車就完全夠用。這樣的選擇就更多了,沒必要為新車的“超長續航”多花冤枉錢。
純的代步工具群體,尤其是務實家庭的第二輛代步車。這類群體,多以買菜、接娃、逛超市,這類短途場景為主。對車的要求很簡單:能跑、便宜、好停。基于這些需求,上述提到的不足10萬元的,或者說5萬元左右的二手新能源車就可以了。充電成本低,保養簡單,性價比遠超買新車。

避開這些坑,二手新能源車 “香” 得徹底
從燃油車到新能源車,國內汽車消費市場的成熟度不斷提升,二手車產業也隨之邁入新的增長階段。尤其是當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突破50%,越來越多家庭將新能源車納入購車清單,這股熱潮直接帶動了新能源二手車的流通。
![]()
(圖/2025年1-6月新能源滲透率)
高性價比的特性、日益豐富的車型選擇,都讓新能源二手車成了不少消費者的“心頭好”。
不過,任何快速發展的領域都難免伴隨市場亂象。對于想入手新能源二手車的人來說,若不提前做足功課,很容易踩坑。
一位深耕汽車行業多年的從業者就提醒,市場上不少標注 “準新車” 的二手新能源車,其實是車企庫存車或租賃退役車。
“這類車看似價格低廉(比正常二手車再低10%-15%),但背后可能藏著貓膩:比如作為租賃車時頻繁快充導致電池衰減加速,或庫存期間長期虧電存放影響電池壽命。更有甚者,部分車商為了抬高售價,會通過技術手段修改電池循環次數,掩蓋真實車況。”
15年車企從業經驗的大胖孟(化名)總結了“買二手車必看的5條避坑攻略”,電池健康、車齡、維修記錄、軟件兼容以及合同要點各占其一。
首先就是重中之重的電池健康,消費者可以通過中控屏“電池健康度”查詢,低于85%的二手新能源車就可以直接忽視了。不僅如此,還需要讓平臺或者個人賣家出示具有權威性的官方檢測報告,而不是口頭承諾的“續航沒問題”,以此來確保個人權益。
![]()
(圖/特斯拉“電池健康度”查詢示例)
在車的使用年齡方面,最好購買3年之內的,也就是2022年之后上市的車型。這個時候的技術普遍更成熟,而在過戶的時候,需要關注電池是否有終身質保、車主權益是否可以繼承等,如果這些都可以隨著過戶一起,無疑是加分項。
二手車的維修情況,也是消費者關注的重要方面。而對于新能源二手車來說,底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畢竟電池在底盤位置。因此在查看維修記錄時,要著重看底盤的磕碰記錄。
![]()
(圖/車輛維修記錄查詢)
軟件的情況對于想要體驗智能駕駛的車主來說同樣不可忽視。如果車機系統較老,那就有可能存在導航用不了、軟件裝不上,甚至智能輔助駕駛不能迭代的情況。這種情況,最直接的辦法可以打官方客服進行咨詢,詢問OTA升級涵蓋的車型。
最后就是需要在合同中將所有模棱兩可的問題都一一明確,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提到的電池健康度、是否有交通事故、維修記錄等等。黑紙白字才是權益的保障,口頭承諾都存在很大風險。
如此來看,選對適配車型、用好驗車技巧、避開上述陷阱,二手新能源車便能成為通勤、代步的好幫手。尤其是對預算有限又追求實用的消費者來說,選對二手新能源車,既能省下真金白銀,又能輕松享受新能源出行的便利,這樣的“香”才夠徹底。
作者/ 又見編輯部
運營/蘇洪銳
(本文授權轉載自新能源觀,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T商業觀察DT,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