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鳥總是比我們更早一步感知世界的變化。它們在黎明破曉前啼鳴,在季節更替時啟程遷徙。它們看起來輕盈、自由,無聲地穿越樹梢與屋檐,朝著很高很遠的地方飛去。
與它們相比,人類有著更為沉重的身體與世界。也許是出于羨慕之情,我們開始抬頭觀鳥;也許因為注視它們時,我們會以不同于平常的目光打量萬物,而那種目光,有時也會轉回來,照見我們自己;也許還因為……
“當我們看見鳥,最終看見的是什么?”當觀鳥成為熱潮,我們想知道人望向鳥的目光中究竟發生了什么。《單讀 41·我看見了鳥》書中幾位作者留下了他們的感觸,在首發時,我們也將這個問題留給了讀者朋友。今天單讀分享其中一部分精彩內容。
《單讀 41·我看見了鳥》
現貨發售中
![]()
任寧《盈江鳥事》
“它有絕佳的擬態,卻沒有任何東西需要隱藏,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存在的瞬間,都在坦然表達它如何與這個世界共生。這種聯系對我們來說或許依然是謎團,但對它們而言,卻是亙古不變的默契。針尾綠鳩或許亦并不自知——它也不需要知道。它不需要知道自己在爭取什么,卻又似乎在盡力抓住每一秒,毫不猶疑。”
陳創彬《我想講的關于水雉的故事》
“仰望鳥兒飛行,仍會覺得天空有我們難以抵達的自由和廣闊,但我再也不會認為任何一只鳥兒的生存僅僅是自由和應該被羨慕的。不是,那里充滿了壓力、焦慮和艱難險阻,尤其在當下,或許未來更甚;在這之中,一些困境本就來自人類,而一些困境同樣也是人類的困境。”
歐陽婷《我的伊林深水潭》
“總是這樣,看到無數鳥兒都在寒冬拼盡全力生活,看到它們堅毅地尋找食物,蓬松起羽毛停立在不擋風的空枝上,便會感到踏實而安定,我的心與它們之間,是一種樸素的感情,而不是‘治愈’——活著有時是如此艱難,當然它們比我更難,我們仿佛在一起挨過這漫長的冬天。我甚至有點不愿意說出‘觀鳥’這個詞,覺得這個詞也有一種人類中心的意味,而寧愿說‘我去感受鳥兒們的生活’。我有時也努力克制自己,不去下意識地用‘可愛’形容它們,這脫口而出的‘可愛’,是把其中真實的艱辛遮蔽了。”
看見鳥,看見自由
在看鳥的時刻,
我們試著想象另一種生活:
不被桎梏、不被定義,僅僅是存在。
小星鼻鼴鼠:
當我看見小鳥時,我看到了心為身縛的我無法擁有的那種可能性。第一次透過望遠鏡看到翱翔的猛禽時,悄悄流了好多眼淚,第一次理解了鷹擊長空的意思,第一次感受到自由。
ReneeED:
當我們看見鳥,我們看見人無法獲得的徜徉于天地的自由:看見它們輕易就可將世界之大遍覽眼底,可以以輕盈的身軀穿梭在城市的樓宇、鄉村的田野中。
juicy:
站在高樓看低飛的小鳥,和站在地面看高空中的小鳥,感覺是不太一樣的。站在高樓看低飛的小鳥,覺得它們小小的,活活潑潑,可愛得很;站在地面看高空中的小鳥,覺得它們有些偉岸,展翅的模樣十分帥氣。不管是仰視還是俯視,都覺得它們自由,可能看的是自己在自然中的自由形態、無拘無束的樣子吧。看鳥的時候會想象如果我變成鳥兒,該是怎樣?
看見鳥,是在療愈自己
有人在鳥的身影中重拾童年的回憶,
有人看到自己被壓抑的情感與向往。
致橡樹:
小時候,麻雀是我隨處可見的鄰居,如今只能聽見幾聲鳥叫,卻不常見它們的身影。不知是我從鄉村搬到了城市,還是說它們變得不再常見。我時常看樹也會看鳥,在散步時聽著播客,有時就會駐足盯著樹上跳躍的鳥兒。我看到它們,看到了我的童年、我的曾經,我心中絕不甘心停留在乏味陸地的少年心氣。
Francis:
有時候看著鳥,我會覺得看見了我自己,膽小怕人,看著自由卻不自由,依賴于家人飛翔。每年夏天傍晚,在鄉下的屋檐下,有超級多小鳥在那里筑巢,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種類,每次放學回家都能看到一大群小鳥,烏泱泱地在天空飛。現如今回家還能看到這幅景象,甚至鳥兒更多了,每當這個時候就會有一種回家的實感,盡管并沒有很想回家哈哈。也覺得小鳥的生活很快樂,一種單純的快樂。有一次去廈門旅行,早上到了海濱公園聽歌、曬太陽,突然兩只小鳥降落在旁邊草地上,它們走來走去的樣子好可愛噢。它們能夠每天悠閑地享受著陽光和草地,看世界如何變化,公園里發生了什么新鮮事它們都能知道,而我只能頂著領導不爽的可能,請假博得幾天的 happy hour,靠杯啦!!
晉宜:
在貴陽的家附近有個觀山湖濕地公園,有很多大鸛,每次回去都會專門去看很久,看到它們靜立或是展開雙翅,都很治愈,暫時忘記自己是一個人類。
看見鳥,走入自然的節律
在一次次看見鳥的時刻,
人也被重新嵌入自然的脈絡。
帶神靈回家嚯酒:
“即便是沒看到罕見的鳥,在尋鳥過程中像個孩子一樣融入自然界,也會因各種動植物安靜而頑強的生存而受到感動。”并且,永遠把觀察對象的福祉放在你觀察它的行為之上。
喵爾摩斯:
院子里有三窩野生鳥,八哥、白頭鵯和珠頸斑鳩,本來只認識麻雀,為了它們看視頻找教材研究鳥類,有鳥類愛吃的廚余也會故意扔到草叢里,觀鳥過程中發現很多從未注意到的美好。平行生活互不打擾是對自然最好的尊重。
Maisie:
當我看見鳥,我看見了更健康的自然與我。如果我看見了鳥,那我肯定站起身,短暫的逃離工作,舒展自己的身體。辦公室窗外會有蒼鷺、夜鷺、白鷺、鵲鴝、白頭鵯、烏鶇、珠頸斑鳩,如果我看見了鳥,那就是自然又比以前更好了。最近,又覺得周圍的鳥類比以前多了,但是這些只是更適應人類社會的鳥類。還有很多鳥類在我們沒有關注到的地方面臨危機。
從看見鳥開始,重新理解世界
鳥成為一種媒介,
讓人重新觀看、理解世界。
biu:
昨天剛參加了項飆老師和《你好,陌生人》其他 7 位作者的線下見面會,我慶幸自己并沒有陷入對談中常提到的“附近的消失”的困境的。因為觀鳥,讓我真實地看見身邊的物種和所生活的生境,這種真實的看見實際是在取悅自己,會感受到“它們一直都在,但是改變就發生在我看見你的時刻,當我能認得你之后,我的感受一切都不一樣了”。也是因為觀鳥,會自發地走進其他的城市,擴展自己的附近,用自然與人文的維度了解一個城市如何看待鳥兒,比如深圳的黑臉琵鷺、丹東的鸻鷸、北京的北京雨燕、瓦屋山的鴉雀……它們為何而來?為何停留于此?因為觀鳥,對生活有了許多疑問,從而看見那個好奇的自己。啰里八嗦了一大堆,畢業后也選擇了和觀鳥、畫鳥相關的工作,很幸福,感謝鳥兒與如此多彩的生命,謝謝鳥兒讓我的附近從未消失,反而越發繁茂。
李百萬:
當我們看見鳥的時候,最終看見的是這個世界。大自然還是太慷慨了,只要出門就能看到鳥鳥鳥。即使沒有做任何觀鳥功課,也能憑借眼睛和耳朵的指引見到它們。開始觀鳥后比以往更關注月亮、潮汐,是鳥又帶我重新認識一遍這個世界。謝謝鳥。
Penghui:
從觀鳥中獲得的喜悅,會讓人擺脫單一的社會評價體系。會覺得,原來對生活感到滿足,并不需要我們把生命中的大量時間耗費在無意義的工作上、消費上、與周圍人的比較上。一旦從觀鳥中感受到快樂,就不會輕易被功績社會和消費主義導向的論述所蠱惑,你會從自己的感受出發,建立起自己對幸福的標準。同時,會在不可掌控的生活中,建立起一種確定感。無論接下來的人生會遭遇何種困境,只要還能觀鳥,生活就總還是可以繼續下去。隨著四季更迭,你會發現身邊的鳥類會有所不同。“候鳥”這個詞,會從一個生物學概念,變成你肉眼可見的一只只鳥類。在如此的觀察中,人會更貼近生活,與異鄉的土地建立起意想不到的連接。某一刻,你看著那些熟悉的鳥兒,會發現它們原來一直都在。那些陪伴著你度過童年的鳥兒,會一次次勾起你往昔的記憶。屆時被學業和工作切割的斷層人生,會猶如不再阻塞的河段般又重新匯集起來。在一次次的觀鳥中,人也會不斷地望向自己。譬如 J.A Baker 在寫出《游隼》之前,就已對文學充滿熱愛。用比較浪漫的說法來說就是,觀鳥這件事,會讓人更接近自己。觀鳥久了,不由得會萌生借由觀鳥逃避、亦或是對抗生活的念頭,或是其他的感受。但無論對觀鳥這件事賦予怎樣的感情和想象,最終都會發現,觀鳥這件事最吸引人的,還是鳥兒本身。簡單點說,看到一只鳥時,看到的也不過是一只鳥。但一切,會從你投向一只鳥的目光開始,變得不同起來。
編輯:Iris、h33
推文封面圖由歐陽婷提供
《單讀 41·我看見了鳥》
還有更多精彩
![]()
![]()
《單讀 41·我看見了鳥》
現貨發售中
加入 2025 單讀全年訂閱
看見鳥,看見不一樣的世界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