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沖刺,300萬!
這是7月30日,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在2025年度中期經營工作大會,對于吉利汽車年度目標的再提及。
通過下半年即將推出的極氪9X、領克10 EM-P、吉利銀河A7及吉利銀河M9等5款全新智能電混產品,四大品牌的協同作戰,吉利汽車要全力沖刺300萬的年度目標。
如果說,此前吉利汽車執行董事桂生悅在2024業績會上拋出的「發展拐點論」,還是對吉利2025年的發展預期留有余地;那么如今年度銷量目前的上調,則是明明白白地流露出,吉利對于接下來品牌發展的自信。
當然,有人會質疑,在中國汽車市場嚴苛的競爭環境下以及整個市場的橫截面來看,上調目標至300萬,吉利會不會過于自信了?
要知道,在這個量級的基礎上,每一個年度銷量節點都不僅僅是數字層面的遞增,同時也是對于整個制造體系在研發、質量、營銷等全方位的考驗。
但真正拆解今年以來,吉利旗下品牌的銷量潛力、海外市場的增量空間以及體系化能力的釋放節奏,300萬輛,與其說是吉利的豪賭,不如說是吉利基于內生動力與戰略目標的一次精準預測。
文|Wind
編輯|李佳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
存量時代,哪來的30萬增量空間?
吉利300萬輛目標的信心,首先源自其核心品牌矩陣展現出的超預期的爆發力與精準的新車投放策略。
了解吉利汽車的都知道,今年是吉利扭轉頹勢、重回發展快車道的關鍵之年。
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的累積銷量達到140.92萬輛,同比增長47%;
其中,作為吉利新能源戰略的核心載體,銀河上半年交出了 54.84 萬輛的成績,不僅完成全年 100 萬輛目標的 55%,還超出原計劃約5萬輛。
![]()
具體到車型上,星愿今年6月銷量突破4萬輛,上半年累計銷量超過20萬輛;銀河E5、星艦7 EM-i等主力車型上半年月均銷量均超過萬輛。只要保持這樣的發展勢頭,即便按照最保守的數字估算,到年底,銀河單一品牌就可貢獻10萬輛左右的「增量空間」。
如果說既有車型的「超預期」表現是吉利上調年銷量目標的底層支撐,那么新車效應與吉利「爆款方法論」的疊加則將進一步鞏固這一信心。
下半年即將推出的極氪9X、領克10 EM-P、吉利銀河A7及吉利銀河M9等5款全新智能電混產品,分別覆蓋了從 10 萬元經濟型車到 30 萬元以上高端市場的全價格帶。
同時,千里浩瀚智能安全輔助駕駛H9方案、雷神醇氫技術、新一代Flyme Auto智能座艙系統等多項創新科技也將陸續落地應用,賦予每款車型差異化的技術標簽。
![]()
要知道,在如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吉利在打造爆款車型已經愈加得心應手,無論是上市85天銷量突破4萬輛的銀河E5,還是上市75天銷量達3萬臺的極氪7X,本質上都是吉利基于不同細分市場用戶需求的深刻洞察和快速響應。
隨著下半年5款新車的推出,在「新車效應」的疊加下,至少將為吉利帶來15-20萬輛的銷量增長。
簡單對照,不難測算出,僅銀河與極氪雙品牌就為吉利鎖定了25-30萬輛的確定性增長空間。其中,前者在10-20 萬元主流市場的持續鞏固份額,后者則20萬以上的市場站穩腳跟,這種「高低搭配」的組合,既為吉利的目標上調提供了底層支撐,這種品牌協同又從根本上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了戰略合力。
2
「產品+生態兩條腿,吉利要跑出海外的規模紅利」
除了國內市場的白熱化競爭,吉利還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全球市場。
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的海外市場銷量累計為18.4萬輛,僅6月單月銷量就達到40011輛,同比增長12%。
盡管相比全年46.7萬輛的目標,仍然存在較大的缺口,但伴隨著產品層面的持續輸出,以及一整個涵蓋品牌、產品、技術、生態協同出海的立體化作戰體系逐漸清晰,可預見,這一缺口將逐漸被填補,成為重要的增量來源。
![]()
作為吉利面向全球市場推出的純電SUV,目前,吉利銀河EX5已經成為吉利海外攻勢的重要車型,自海外上市以來迅速贏得多個國家消費者的青睞。今年6月,銀河EX5正式登陸印尼市場;今年四季度,這款車型還將陸續在意大利、英國等歐洲市場推出,進一步提升品牌在海外市場的影響力,擴大吉利在海外市場的規模效應。
同時,銀河星艦7、吉利星愿也將在今年下半年開啟海外出口,并根據不同海外市場的需求與法規進行調整,以更好地適應各地消費者的偏好,比如為歐洲市場專門設計的左舵版本,針對東南亞用戶偏好強化的后排空間與空調系統。
總的看,吉利下半年出口的車型涵蓋了轎車、SUV 等多種品類,覆蓋了不同的價格區間與消費群體。
在性能領先、價格優勢明顯的前提下,吉利汽車圍繞全球的出海版圖處在擴大勢能的臨界點,這為上調的銷量目標填補出一定缺口。
![]()
看吉利海外市場的規模勢能,以及如何作為銷量增長的支撐。離不開吉利圍繞整個出海生態的整體建設和布局。
按照規劃,下半年吉利會在海外新增 300 家銷售網絡,預計到年底全球渠道網點將超1100家,其中重點布局歐洲的德國、法國,東南亞的越南、馬來西亞,以及中東的沙特、阿聯酋等市場。而這些新渠道不僅包括4S店,還涵蓋體驗中心、交付中心與服務站的全鏈條體系。
疊加吉利正在加速推進的在印尼、越南、中亞、非洲等國家KD本地化制造,提高全鏈成本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吉利在海外市場的綜合競爭力。這種「產品+生態」的組合,讓海外市場的增量不是依靠單一的品牌或車型,而是形成可持續的增長動能。
3
「再次聚合、釋放,驅動吉利重現V型軌跡」
如果產品矩陣與海外市場是沖刺300萬輛的「顯性支撐」,那么體系化能力的逐漸成熟則是隱藏在數字背后的「隱性支撐」。
從吉利的發展軌跡來看,每一次聚焦都成為吉利在規模釋放的前兆。從1.0時代,豪情、美日、優利歐等多款低價車型,吉利聚焦于“老百姓買得起的車”,并憑借價格優勢快速占領市場份額;2.0時代, 也就是2009年前后,以帝豪系列為代表的車型憑借品質和安全性,通過口碑傳播和迭代升級,實現規模的持續提升;3.0時期,則是博瑞、博越等多款產品,聚焦高品質,實現了轎車和SUV細分市場全面開花。如今,回歸“一個吉利”后,以及來到“全面架構造車”的黃金時代。
在經歷了上半年的技術融合與資源整合,可以看到,吉利的體系效率正進入「釋放期」,而這種由內而外的底層能力的提升,正推動整個吉利進入到4.0時代的V型曲線上升期。
通常,一家企業v型曲線的拐點,是其通過收縮業務線、加大研發投入、優化成本結構等方式完成聚焦的時間點。與之而來的一定是,新業務爆發,業績快速反彈,進而呈現典型的V曲線。
今年2月,極氪正式對于領克51%股份的收購,兩個品牌在品牌定位、技術規劃等方面實現深度協同;不久前,吉利汽車還正式與極氪簽訂合并協議,將收購其尚未持有的全部極氪股份,「一個吉利」順利實施……
![]()
這些動作一方面對于統一決策鏈條,穩定股權結構有所裨益,從業務協同層面,在高端純電架構、超快充技術、智能座艙等技術領域的領先成果,也加速向吉利整個譜系下沉普及。例如,800V高壓平臺、神璣智能座艙芯片、雷神電混8848等核心技術,不再局限于單一品牌使用,而是根據不同車型的定位進行模塊化適;雷神電混技術則同時應用于吉利主品牌與幾何品牌,通過成本分攤降低了研發投入。
這種基于技術的協同效應讓吉利在今年上半年,研發效率提升30%,單車研發成本下降15%。隨著下半年千里浩瀚智能安全輔助駕駛H9方案、雷神醇氫技術、新一代Flyme Auto智能座艙系統等更多技術的落地,這種協同效應將進一步放大,為產品競爭力提供持續賦能。
![]()
更重要的是,隨著銷量規模的擴大,吉利體系下的供應鏈的規模效應開始顯現。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銀河系列的零部件采購成本較去年下降 8%,極氪品牌的電池采購價格降低12%。這種「規模降本」的能力,讓吉利在今年激烈的價格戰中保持了更大的靈活性和盈利能力。
可見隨著下半年5款新車的陸續上市、海外渠道的全面鋪開,以及體系效率的持續釋放,可以看到,吉利沖刺300萬輛的過程,再一次形成一條漂亮的V字形曲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