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職帶娃兩年,我有一個比較深刻的感悟,那就是“人和人之間,90%的矛盾都是可以避免的”。
一個人帶娃比較累,難免會情緒崩潰,盡管我在盡可能地調控情緒,避免對孩子發脾氣,但偶爾還是會控制不住。
孩子是很有靈性的,當你用很高的語調,大聲吼他時,他的脾氣比你還大,聲音比你還高。
而當你緩和下來,用平和的語氣和柔和的情緒和孩子對話,他也會變得乖巧懂事。
就拿前幾天來說吧,我給孩子洗漱帶他出門,他偏要玩水,我們約定好玩兩分鐘就出門,但時間到了仍然不依不饒,把一盆水撒到了地上,濺得我身上地下都是水。
我當時火氣就上來了,但我控制著沒有爆發,我什么都沒做想看他的反應。
孩子愣了幾秒鐘,然后用奶聲奶氣的聲音說:對不起。
我聽到他的聲音,心都化了,連忙說沒關系,然后開始處理地下的水。
![]()
如果當時我沒控制住脾氣,對他發脾氣了會是什么場景呢?
我大聲吼他,他大哭大叫,我心情不爽,他也不開心,兩個人再對峙一番,最后還是得我收拾。只會拖延出門的時間。
其實男女之間相處也是同樣的道理,很多時候,有一些矛盾和爭吵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們能夠克制住脾氣哪怕幾秒鐘,就可能會是另一番場景。
但很多爭執,就是因為我們連幾秒鐘都等不了,把情緒脫口而出。
當對方接收到的是你的抱怨,指責,壞脾氣時,會立馬豎起渾身的防備來防御,保護自己。
那么接下來一場爭吵就在所難免。
有很多事情回頭想其實并不重要,就是情緒上來,話趕話之間,就爆發出來了。
當我們能夠暫停一下,及時跳出當下那個情境,就能夠用更好更成熟的方式來處理。
![]()
情緒上來的時候別說話,給自己一個緩沖期
情緒上頭往往就那么幾秒的時間,如果我們能夠克制住這幾秒鐘,很多事情就可以換個方向。
這個時候,是最忌諱開口的,因為你一開口一定是負面情緒的話。
或指責或埋怨,就連兩歲多的孩子都能感受到你的情緒,更何況是成年人呢?
閉口不言就是最正確的姿勢。可以短暫地抽離當下的那個環境,跳脫出來,先閉嘴,再走開,不管干什么都行,就是不要待在那個狀態之下。
讓自己冷靜下來,重新去看待事情本身,就是另一番思維。
![]()
觀察他的反應,不要著急引爆情緒炸彈
當事情發生的時候,不要急于給出反應,先觀察,再下定論。
看他會如何處理這個事,如果他可以給出合理的解釋,或者用合理化的行為來詮釋,那么你的爆炸情緒就實在沒必要。
只要你確定這個人靠譜的,他不會做出格的行為,那么就請給他信任,給他解釋的機會,不要著急給出判斷。
比如男人一整天沒回你的消息,當他回家后,你一定情緒爆炸了,著急質問他。
但先忍一忍,緩一緩,給他一點時間。或許真的是有事情發生呢?別著急表達自己,先給對方表達的機會。
![]()
沒必要夸大一些小事,學會看輕看淡
很多事情回頭想一想,這個架是非吵不可嗎?那件事真的有那么重要嗎?
其實后來想想,有很多氣都是我們自找的,有很多矛盾,原本都是可以避免的。
人的每一個行為背后都伴隨著需求,我們可以跳出事情本身去探索他背后的需求。
當男人不愿意幫你做家務,回家就躺在沙發上看手機,有沒有可能是他真的很累了呢?
有沒有可能他只是想歇一歇,歇一會兒就會去做呢?
男人和你冷戰,也可能只是因為他想靜一靜。
很多事情轉念一想,就會想開。看淡一些小事,多進行自我心理暗示:莫生氣,只是小事而已。
![]()
自己要有框架,有清晰的邊界和底線
有矛盾其實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一件好事,可以讓我們看到彼此的需求,從而找到通往對方心里的路。
有一些問題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有時候,如果你一味地忍,很有可能會被當作軟柿子,隨意被人拿捏。
你自己心里一定要有框架,有清晰的邊界和底線,什么事情可以原諒,什么事情堅決不能讓步。
該忍忍,該翻臉翻臉,可以好好溝通,也可以大吵一架。
能硬可軟,這樣的你,才能被尊重被重視,得到良性的關系。
![]()
很多矛盾的發生,其實根本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困在當下那個情境當中,沒辦法保持清醒和理智。
當我們撤出來,冷靜幾秒鐘,就會避免一場風暴。
能相愛就不要爭吵,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好好相愛上,好好溝通,不要意氣用事。相愛不易,好好珍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