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婷媽
帶孩子的時候,家長朋友們有沒有發現,有的孩子像小太陽,敢說敢做,就算做錯了也笑嘻嘻的;可有的孩子總像躲在陰影里,說話小聲,做事猶豫,明明挺棒的,卻總覺得自己不行。
![]()
其實啊,孩子的自卑不是突然冒出來的,就像田里的雜草,悄悄長出來,總會露出些苗頭。
要是孩子有這3個表現,可能是心里藏著不自信,得慢慢幫他拔去這根“雜草”了。
1、總想著討好別人,把“我不配”掛在心里
自卑的孩子總怕別人不喜歡自己,就像揣著顆玻璃心,處處小心翼翼,寧愿委屈自己也要順著別人。
小區里的朵朵就是這樣,每次和小朋友玩積木,她明明有很棒的想法,卻總說“你們定吧,我都行”;分零食時,哪怕是自己愛吃的,也會先讓別人挑,最后拿剩下的。
有次她媽媽帶她買裙子,她看中了一條粉色的,可表姐說“藍色更好看”,她立馬低下頭說“我也覺得藍色好”,回家后卻偷偷對著粉色裙子的圖片發呆。
朵朵媽媽一開始覺得孩子“懂事”,后來才發現,她不是懂事,是怕別人不高興,總覺得“自己的想法不重要”。
![]()
而鄰居家的小男孩,想要什么會直說,和小朋友有分歧會爭論,雖然偶爾顯得“倔”,但心里透亮,知道“我喜歡的也值得被尊重”。
其實,孩子適當遷就別人是好事,可總把自己排在最后,就像把自己的光芒關起來,時間久了,連自己都忘了原來會發光。
要是孩子總說“隨便”“聽你的”,別急著夸他“乖”,多問問他“你到底想怎樣”,讓他知道自己的想法很重要。
2、不敢嘗試新事物,總說“我不行”
自信的孩子像剛學飛的小鳥,就算摔幾次也想再試試;可自卑的孩子總怕摔,還沒起飛就想著“我肯定飛不起來”。
同事小李的兒子小宇就是這樣,學校組織繪畫比賽,他明明畫得不錯,卻死活不肯報名,說“別人畫得都比我好,去了也是丟人”;小區里新安裝了攀爬架,其他孩子都搶著玩,他只敢站在旁邊看,媽媽鼓勵他試試,他低著頭說“我怕摔下來,我做不到”。
小李這才想起,以前小宇學騎車摔了一跤,自己隨口說了句“你怎么這么笨,這點事都學不會”,從那以后,孩子學啥都畏首畏尾。
其實,孩子學東西就像學走路,摔倒是常事,最怕的是家長一句“你不行”,讓他真覺得自己不行。
![]()
要是孩子總把“我不會”“我不行”掛在嘴邊,先別急著逼他“勇敢點”,可以陪著他從小事試起——比如先在平地上練騎車,先爬最低的攀爬架,讓他慢慢發現“原來我能做到”。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是給自信添磚。
3、對別人的評價太敏感,一句批評記很久
自卑的孩子心里像裝著個放大鏡,別人一句無心的話,他能翻來覆去想半天,總往壞處琢磨。
鄰居家的梅梅就是這樣,有次老師說“你這道題步驟可以再改改”,她回家哭了好久,說“老師肯定覺得我笨”;親戚隨口夸了句“妹妹比你活潑”,她就躲在房間里不出來,覺得“大家都喜歡妹妹,不喜歡我”。
梅梅的媽媽說,孩子從小就特別“聽話”,可越長大越玻璃心。
其實,這不是孩子敏感,是她心里沒底氣,總怕自己不夠好,所以別人的一句話都能戳中她的“軟肋”。
反觀那些被夸“心大” 的孩子,不是不在乎評價,是他們知道“別人說的不一定對,我對自己有判斷”。
![]()
要是孩子總因為別人的話難過,別總說“你別往心里去”,可以跟他說“老師提意見是想讓你更好,不是覺得你不好”,幫他把放大鏡換成普通鏡片,慢慢明白“別人的評價只是參考,不是定論”。
孩子的自信就像小樹苗,需要慢慢澆、細細養。要是發現他總討好別人、不敢嘗試、太在意評價,別急著批評他“沒出息”,先想想是不是自己平時給的鼓勵太少,否定太多;是不是總拿他跟別人比,讓他覺得“我永遠不夠好”。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有的會畫畫,有的會講故事,有的待人特別暖。
![]()
咱們要做的,就是幫他看見這些光——他討好別人時,告訴他“你的想法也重要”;他說“我不行” 時,陪著他“試試就知道”;他因為別人的話難過時,幫他“把話往好處想”。
慢慢的,小樹苗會長得越來越壯,孩子也會慢慢相信“我其實挺棒的”。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我是@婷媽alan,國家認證育嬰師、家庭教育講師,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兒經驗,歡迎關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