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位于城北的蓉北商貿大道五塊石立交橋下穿隧道正式官宣通車,這一耗時約八年半的“馬拉松”工程,至此終于畫上了一個沉重的句號。
之所以說“沉重”,是因為這一天,五塊石市民實在是等得太久了!從2017年初開始的“封閉三年改造”,到中途的不停跳票、延期、加戲、質疑、呼吁、半通……其間種種跌宕起伏,完全可以拍成一部曲折離奇的大戲,也足以令城市的建設與治理者們引以為戒。
![]()
▍五塊石立交橋下穿隧道。拍攝于2025.7.28
這個“馬拉松”工程也是「成都向上」重點觀察對象。從2016年到現在,UP君幾乎每年都要到這里來實踩一趟,推出的多篇稿件均引起了強烈反響。值此“收官”之際,我們不妨再次回顧一下這八年半的“披荊斬棘”路。
![]()
幾乎每一個成都人都有獨屬于自己記憶的五塊石跨線橋——這座建于1988年的“成都最老立交橋”(之一),跨越火車北站鐵路連接多個車站和批發市場,一直在城北交通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是隨著人流車流量與日俱增,老橋已不堪重負,與時代發展格格不入。
2015年,成都決定對它來次 “大手術”——拆舊橋、建高架、修隧道,總投資51.3億(光拆遷就花了37.6億),誓要讓城北交通改頭換面。
![]()
![]()
![]()
▍老五塊石跨線橋及橋下世界。拍攝于2016.5
相關鏈接|2016年
2017年元旦剛過,成都市就發布了五塊石立交橋將進行三年封閉施工的通告,時間從當年1月22日至2019年12月31日。2017年9月,五塊石老跨線橋拆除,未來的全新五塊石立交橋將是“上跨下穿”,極大改善擁堵現狀,實現整體交通優化,整個工程計劃2019年底前全面完工。
![]()
▍截圖自@掌上金牛 2017年9月相關推文
相關鏈接|2017年
消息一出,五塊石乃至整個城北都洋溢著樂觀向上的喜悅心情。但是還沒能高興太久,就迅速被現實無情一擊——地鐵5號線施工。為保障地鐵按時通車,2018年4月直到2019年底,五塊石立交橋工程只能把場地讓出去 “借過”,這波 “讓路” 讓工期直接延后兩年。
相關鏈接|2018年
或許是頭沒開好,此后整個工程一直流年不利,處處受”阻“——
熬過地鐵施工,2019年8月,周邊單位又要求橋梁往一環延長 90 米。五塊石新立交二環以南橋梁落地段方案又重新調整,新增拆房子、挪管線這些高難度工作,光拆遷就耗到2021年,管線遷改更是拖到2022年,主線通車只能眼巴巴等到2023年8 月,注意這還只是高架橋主線及二環以南段底層道路實現通車。
相關鏈接|2019
![]()
▍2023年五塊石立交上跨路段部分通車。拍攝于2023.3
至此,工程已被拖延了四年多。
最讓人頭大的是下穿隧道部分。原計劃2018年開工、干脆利落明挖施工,但是遇到火車北站改造這個 “超級拖延癥患者”,從2018年3月拖到2022年10月才啟動,方案也由“明挖”調整為“暗挖”。
2020年
2022年
更絕的是,受鐵路 “天窗點”限制,施工期間需保障列車通行,還需考慮地鐵5號線運營安全,只能每天趁鐵路 “打盹” 的2-3個小時干活,難度直接拉滿。
![]()
▍施工現場已經無限逼近鐵路線。作者@金牛區熱心群眾,拍攝于2023.4
相關鏈接|2023年
這也導致下穿隧道通車時間又往后生生延了一年多。
就這樣,原定3年的工期拖到了整整八年多,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馬拉松”工程。這中間有一些偶然因素,但絕非全部原因。比如地鐵5號線施工,UP君就不相信當時的決策者對此絲毫不知情,也沒有任何預案。看似荒誕不經,但它就這樣真實發生了。
八年多來,五塊石簡直成為一座“孤島”,周邊居民的繞行日常堪稱 “渡劫”,司機們紛紛吐槽 “導航都繞暈了”,網絡問政平臺上呼聲一片,連官媒都忍不住親自下場發問“五塊石立交何時建好?”期待“破解難題需要協調各方積極有為”!
![]()
▍截圖自@掌上金牛 2021年11月相關推文
![]()
7月28日,頂著近40度的高溫,UP君又來到五塊石。這里首先要恭喜片區居民,八年多的苦熬沒有白廢!
先來看看整體工程,上面是八年前官宣的“上跨下穿”效果圖,下面是實景圖,還原度還是挺高的??
![]()
▍五塊石立交鳥瞰效果圖。圖據@掌上金牛
![]()
▍五塊石立交鳥瞰實景圖
新立交分為上中下三層,上層是高架及配套匝道,無縫銜接五塊石片區與一環、二環高架及三環,中層是地面層,無縫銜接北站西二路與二環;下層是下穿隧道(包括機動車、非機動車與行人),無縫銜接被鐵路分割的南北兩側。三層立體交通將片區與主城各部分緊密相連,從此“孤島”變“通途”。
在二環北側的下穿隧道出入口現場,UP君看到一位身著制服人士正與幾位施工人員交流,想必是為第二天的開通做準備。
![]()
下穿隧道西側是行人和非機動車通道。
![]()
![]()
這部分早于下穿隧道開通,具體時間大約為今年4月。通道寬約6米,南來北往的電動自行車、載客、載貨三輪車川流不息,穿著不同顏色的外賣小哥特別多。之前就有網友在我們的稿件下留言稱下穿隧道緊到不通,最辛苦的是外賣小哥,”黑燈瞎火的去鉆北站中間的下穿遂道,還要爬坡上坎……“現在好了,時間節約了不少,也能多跑兩單了。
![]()
![]()
這段通道目測也就50多米長,誰能想到它居然會修了八年多!基建狂魔也有失靈的時候啊~
由南向北穿過通道來到地面,背后就是鐵路區域,幾臺挖挖機正在忙個不停,這一片工期還有得等,好在下穿隧道終于通了!
![]()
東側,漂亮的下穿隧道主道已整裝待發!
![]()
西側,一長段圍擋從站西路西巷一直延伸到賽云臺西一路,遮住了幾棟老樓和一片土丘。這里是“賽云臺西片區提升建設項目”,隨著下穿隧道通車,拆遷進度估計也會大幅提速。
![]()
地鐵賽云臺站A、B口也亮出來了,終于不再是兩年前被工地包圍、灰頭灰臉的模樣了!
![]()
▍現在的地鐵賽云臺B口
![]()
▍兩年前的地鐵賽云臺B口,隱藏在圍擋背后,旁邊還有片菜地。拍攝于2023.3
繼續往北,來到高架下的賽云臺西一路路口,兩年前因為下穿隧道施工,橋下被圍擋阻隔變成了“停車場”。現在路通了、圍擋撤了,看上去清爽多了。
![]()
▍現在的高架下
![]()
▍兩年前的高架下。拍攝于2023.3
下穿隧道的東側其實還安排有同樣的行人和非機動車通道,不過進度要慢一些。據了解,今年7月完成東側自來水遷改后,將推進東側行人和非機動車通道建設,預計今年10月底實現全部底層道路完工投用。希望這次不會再出什么妖蛾子了。
遠遠望去,東側道路在中鐵·瑞景匯下被圍擋阻隔,背后緊張施工ing……
![]()
不得不說,下穿隧道竣工通車,南北氣韻流動通暢,整個片區的顏值和氣質都與過往大不同了!
![]()
2019年,向上發布:讓老城北人集體破防。時隔9年,UP君再次找出了一些珍貴的、此前從未公開亮相的老照片,前后對比來看看五塊石又是哪些在變、哪些如故呢?
變化最大的當然是這座“橋”!
![]()
![]()
▍老五塊石跨線橋與橋下世界。拍攝于2016.05.04
![]()
▍老跨線橋被拆除后。拍攝于2019.04.30
![]()
▍新五塊石立交橋
橋東側的中鐵·瑞景匯。
![]()
▍拍攝于2016.04.08
![]()
▍拍攝于2019.04.30
![]()
▍現在的中鐵·瑞景匯
還有藍光·中央天地。
![]()
▍拍攝于2016.04.08
![]()
▍拍攝于2019.04.30
![]()
▍現在的藍光·中央天地
另外,還有這幾年冒出的一些新樓。UP君之所以說五塊石片區的顏值和氣質與以前大不同,這幾幢新建筑功不可沒!
![]()
![]()
![]()
你看上面幾張圖片,街道整潔綠植如畫,城市界面煥然一新,是不是已經與城南相差無幾了?
當然,還是有堅守不變的,比如那幾大批發市場,就充分展示出了片區的經濟基礎和韌性,估計再過10年,都可以評選歷史建筑了。
這個雄踞賽云臺路口的五塊石玩具文體批發市場,9年過去了依然如故,歲月在它面前都要繞道而行了!
![]()
▍拍攝于2016.04.08
![]()
▍拍攝于2019.04.30
![]()
▍底樓的大藥房都沒變
還有五塊石電器市場和輕紡城,也像是都被歲月輕輕放過了,UP君甚至懷疑輕紡城門口等客的三輪,就是多年前那一輛~
![]()
▍拍攝于2016.04.08
![]()
▍拍攝于2019.04.30
![]()
▍現在的輕紡城大門口
![]()
▍五塊石電器市場。拍攝于2016.04.08
![]()
▍五塊石電器市場。拍攝于2019.04.30
![]()
▍現在的五塊石電器市場
當然,有些“不變”就沒那么有趣了。沿著賽云臺東路往東,過了成都農商銀行,幾棟老舊建筑赫然矗立,包括大名鼎鼎的“火宅樓”,看上去相當辣眼睛!
![]()
城市發展浩浩蕩蕩勢不可擋,后發者五塊石既為我們保留了一些記憶,更為我們提供了諸多借鑒。從下穿隧道成功通車到火車北站改造竣工,片區的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這片區域從來不缺少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它只是需要一個爆發的火種!
從2017年到現在,五塊石立交這一“馬拉松”工程在見證城北發展變遷的同時,也成為大型市政工程的一個“非典型案例”,發人深思、令人警省。
正如不久前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所指出的,我國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城市工作要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集約高效、更加注重特色發展、更加注重治理投入、更加注重統籌協調。
這一“馬拉松”工程以活生生的現實再次提醒城市的建設與治理者:城市作為由交通、空間、社會等構成的巨型有機系統,各要素相互關聯,“牽一發而動全身”。在系統層面,需要建立跨部門、跨權屬的協同決策機制,將單一工程納入城 市全域交通網絡與空間結構的動態模型中;在過程層面,需要引入 “情景規劃” 方法,針對潛在約束預設彈性方案,其中如何布局如何取舍絕不能拍腦袋決策。
以此為契機,衷心祝愿未來的成都建設和治理能更高效、更細膩、更有溫度!
畢竟能踩的坑,基本都踩過了。
- END -
編輯:HugeⅠ 美編:Amy Ⅰ 主編:Comet
圖文來源:成都向上/網絡
為全面獲取成都向上新聞資訊,歡迎關注UPchengdu成都向上(新聞原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