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泰國和柬埔寨爆發邊界沖突,雙方動用飛機大炮等輕重武器相互射擊,各有數十人傷亡,十數萬人逃離家園。沖突甫一發生,我國就秉持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良好意愿,積極嘗試從中斡旋調停,但兩國聽從了美國的停火建議,并前往東盟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進行停火談判,最終在7月29日零時停火。泰、柬兩國從一開始的拒絕調停到按美國要求去馬來西亞和談,和談時又讓中國列席,這其中體現出了復雜的國際博弈。
![]()
泰國和柬埔寨在馬來西亞和談現場
沖突最新情況
泰國和柬埔寨由于歷史問題,邊界沖突不斷,其詳細原因我在前一篇文章《千年恩怨戰火重燃:泰國和柬埔寨邊界沖突的歷史與現實走向》中談過,這里不再贅述。
7月24日,在存在的爭議的塔莫安通寺附近,兩國交兵,當時就造成1名泰國士兵受傷。接著雙方使用大炮互轟,泰國還出動了引以為傲的F16戰斗機。
在接下來的幾天,雙方繼續在邊界纏斗,柬埔寨使用了據說射程可達130公里的多管火箭炮,泰國則海陸空三軍齊上陣,雙方邊境地區均有民用設施和平民受損。結合《泰國日報》和《柬華日報》數據,泰國兵力和裝備占優勢,傾向于通過戰斗解決問題,柬埔寨武器落后,但士兵以老兵居多,戰斗力頑強,傾向于國際社會介入,所以沖突爆發當日就把泰國告到了聯合國。
![]()
柬埔寨士兵赤膊打槍
7月26日下午,美國總統特朗普分別給柬埔寨首相洪馬內和泰國代總理普坦打了電話,威脅說如果不在8月1日之前停火,就不再和兩國進行關稅談判,直接按36%征稅。特朗普這一招很有威力,兩國立刻表示愿意和談。
7月28日,在東盟輪值主席、馬來西亞總理安華主持下,柬埔寨首相洪馬內和泰國代總理普坦來到馬來西亞布城進行和談,和談共5方參加,馬來西亞居中作調停方,美國是協助調停方、中國以觀察員身份列席。
經過會談,雙方達成以下三條協議:
一、自7月29日零時起無條件停火,立即停止所有軍事行動。二、兩國邊境沖突地區的軍事指揮官于7月29日上午舉行會晤,以確保停火協議的有效落實并防止事態升級。三、8月4日召開柬泰聯合邊界委員會會議,推進兩國邊界問題的解決進程,尋求持久和平。
達成停火協議后,雙方戰斗繼續,直至夜里零點協議生效時,據稱還有零星交火,而且原定于7月29日上午7點舉行的兩國邊境軍區代表會談也被推遲。雖然雙方均對停火表示歡迎,但三條協議兩條執行得都不順利,看來和談只是權宜之計。
根據雙方官方發布的數據,五天的戰斗已造成泰國14名軍人死亡、15名平民死亡、38名平民受傷。柬埔寨則有5名軍人死亡、8名平民死亡、71名平民受傷。戰爭中,瞞報己方傷亡、夸大對方傷亡為常態,實際傷亡數字肯定更高,從洪馬內吊唁第7步兵旅指揮官東森年中將的情形來看,柬方可能損失更為嚴重。
沖突調停情況
沖突爆發后,我國、東盟、美國都表達了調解意向,但雙方互不相讓。泰國代總理普坦表示,在邊境戰斗結束之前,不能與柬埔寨進行談判,而且拒絕第三方調停。而柬埔寨則呼吁國際社會介入來制止沖突。
對于泰國來說,拒絕調停有三個重要原因,一是以前接受調停吃過虧;二是覺得自己可以完勝柬埔寨;三是,國內政治因素決定不出口惡氣不行。
1954年,泰國和柬埔寨就柏威夏寺歸屬產生沖突。1959年,柬埔寨把泰國告到了海牙國際法院。1962年6月15日,國際法院判柏威夏寺歸柬方所有。
2011年,泰國和柬埔寨又因柏威夏寺產生沖突,柬埔寨再次把泰國告到海牙國際法院。2013年11月11日,海牙國際法院再次判定柏威夏寺及周邊地區屬柬埔寨。
2025年5月,雙方再次爆發邊界沖突。7月,柬埔寨又宣布要把3處古寺以及“翡翠三角區”在內的4處爭議地區提交國際法院裁決。設在海牙的國際法院由西方人掌控,根據以往的判決依據,他們是認可法國人1907年的邊界地圖的,由他們判決,泰國必敗無疑,所以泰國拒絕第三方調停。
軍力對比上,泰國無論是人數、裝備還是經費,都是柬埔寨的好幾倍,泰國軍方又長期涉足政治,在國內影響力較大,自信能一舉拿下柬埔寨,所以拒絕調停。從這幾天的戰斗視頻可以看出,柬埔寨士兵的裝備相當簡陋,不少還是穿著人字拖的“大叔兵”,用著生銹的AK和不斷卡殼的機槍,但泰方似乎也沒占到多少便宜。
![]()
泰軍陣地
泰國國內政局也讓政府趨于對外強硬。近期泰國政壇因“電話門”事件陷入動蕩,總理佩通坦下馬。在這種情況下,泰國各派勢力都試圖通過在邊境沖突中采取強硬立場,來提升自身在國內政治中的影響力。軍方更希望借助邊境沖突展示自身維護國家利益的能力,從而在國內政治博弈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
對于柬埔寨來說,洪馬內從父親手里接棒后也面對其他政治勢力的挑戰,需要通過在邊境沖突問題上展現強硬態度凝聚人心、減少內部政治分歧,一開始就接受外部調停可能被部分國內政治勢力視為軟弱的表現。
因此,剛開始,泰國和柬埔寨對中、美、東盟的調停意向都不予理會。
7月26日,因柬方一再要求聯合國介入,美國總統特朗普快刀斬亂麻,以關稅大棒要挾雙方立刻停火和談。這一招果然有效,泰國一直視美國為盟國,柬埔寨也期待和美國發展更親密的關系,加之關稅威脅,雙方不敢不聽。
調停與國際博弈
對于美國和馬來西亞的介入,泰國和柬埔寨有著不同的應對邏輯。
美國與泰國長期保持著一定的軍事和政治聯系,泰國在一定程度上依賴美國的軍事支持和國際政治庇護。二戰后,泰國靠美國幫助豁免了曾經和日本結盟犯下的罪行,又在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中派兵加入美方參戰。后來又長期與美國進行軍事合作,比如“金色眼鏡蛇”演習、采購美國武器、對美國開放空軍基地,等等,一度讓美國以為泰國是其“小弟”。因此,在邊境沖突中接受美國的調停建議,是在借助美國力量向柬埔寨施壓,同時也能在國內展現出與國際大國合作維護國家利益的形象,提升自身在國內政治博弈中的籌碼。
而對于馬來西亞的調停,泰國作為東盟重要成員,尊重東盟內部的協調機制。并且,接受馬來西亞以輪值主席國身份的調停,有助于緩解國際社會對泰國在沖突中強硬態度的批評,同時也為泰國在地區內部塑造一個愿意通過和平協商解決問題的形象,避免因沖突而在東盟內部陷入孤立。
![]()
馬來西亞總理安華調停雙方
對于柬埔寨來說,美國長期以來是其敵人,越南戰爭期間美國對柬埔寨也進行過大肆轟炸,但洪森執政后,開始與美國緩和關系,試圖在大國之間取得平衡,達到“兩頭吃糖”的目的。此次聽從美國的調停建議,顯然是為了討好美國,以求在關稅等問題上獲得美國豁免(美國對柬埔寨光伏產品征收3521%的關稅),為國內的經濟建設和政治穩定創造有利條件。昨天泰柬停火后,洪森第一時間發出以前與特朗普的合照感謝美國。
馬來西亞作為東盟輪值主席國,其調停行為被柬埔寨視為地區內部的友好協商,接受馬來西亞的調停,既不會引發國內民眾對主權妥協的擔憂,又能在東盟內部展現出積極解決問題的姿態,還不會讓泰國擔心周邊大國介入。
當然,泰國和柬埔寨之間進行和談,也少不了我國的貢獻。我國與泰國和柬埔寨都保持著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在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有著廣泛的交流與合作。泰、柬沖突爆發后,我國多次呼吁停火止戰并表達了調停意愿,但兩國舍近求遠,唯美國馬首是瞻,說明了國際關系的復雜性;美國以關稅大棒制止沖突,也說明美國在解決區域沖突中有更多的籌碼,手法也更為老辣。而會談時又讓我國駐馬來西亞大使列席,說明各方之間事先達成了巧妙平衡。
無論如何,泰國和柬埔寨已暫時停火,對雙方百姓來說,都是喜訊。馬來西亞和美國都表示要監督停火協議執行情況,希望兩國能以大智慧處理好邊界問題,同時避免引狼入室;希望東盟能在處理內部各國沖突中發揮更大作用;也希望我國能有更多的手段維護周邊安全穩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