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育兒哲學:用童年的自己當鏡子
大馬總說我太溺愛孩子了,但我不這么認為。因為我的育兒標準很簡單——我常常問自己:"小時候的我,會想要這樣的媽媽嗎?"每次得到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這就是我做媽媽的全部準則。
![]()
每當要做一個育兒決定時,我的判斷標準只有一個:如果我是孩子,我希望媽媽這樣做嗎?從這個角度看,成為一個好媽媽其實很簡單。
2
育兒兩大黃金法則
1. 與孩子對話的方式
"如果你不希望媽媽這樣對你說話,那就不要這樣對孩子說話。"
孩子的心靈像一面純凈的鏡子,我們說話的每個語氣、每個眼神都會被完整地反射回來。那些我們小時候討厭的"大人話",現在也請忍住不要說出口。
2. 滿足孩子需求的尺度
"如果我是孩子,我希望得到這個嗎?在能力范圍內,就滿足她。"
當然,這個"能力范圍"需要理性界定。比如我們家規定,孩子教育娛樂的預算不超過家庭總收入的30%。畢竟我們還要生活、儲蓄、養老。
3
一個真實的育兒案例
最近多多特別想跟哥哥去網球場玩,但我和大馬工作都特別忙,沒人接送陪同。大馬的處理方式是:
"網球場一點都不好玩"
"那里的狗狗會咬人"
看著多多失落的樣子,我立刻意識到問題所在。我當著大馬和多多的面說:
“我們應該對孩子真誠。真正的原因是:爸爸媽媽需要工作無法滿足你的需求。網球場很不安全,球速很快,力度也很大,你需要爸爸媽媽的陪同,也需要爸爸媽媽接送你。”
我很認真地跟多多解釋:
“媽媽前兩年沒能工作賺錢,現在好不容易有機會了,需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拒絕你的要求媽媽也很難過,因為媽媽也很想滿足你的需求,但媽媽今天有必須要完成的工作,所以我只能拒絕你。"
4
真誠才是最好的育兒之道
孩子比我們想象的更懂事。當他們感受到父母的真誠時,即使被拒絕也能理解。相反,用謊言或恐嚇來敷衍,只會傷害親子間的信任。
做父母不需要完美,但需要真實。用你希望被對待的方式對待孩子,這就是最好的教育。
![]()
在育兒道路上,你是否也會常常遇到這樣的困惑:
“明明很愛孩子,卻總是說不到她的心里去?”
“想和孩子溝通,卻總是不知道該如何表達?”
“拒絕孩子的要求時,常常引發不必要的沖突?”
其實,親子溝通是一門可以學習的藝術。我用16年的育兒經驗總結出一套簡單有效的溝通方法。通過我的《智慧父母親子溝通課》,你可以掌握:孩子愿意聽的說話方式;拒絕孩子不傷感情的溝通技巧;建立信任而親密的親子關系...
《智慧父母親子溝通課》值得每個寶爸寶媽學習,好的關系,始于好的溝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