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木易
●編輯|王富有
自動駕駛的江湖,從來是刀光劍影、打打殺殺。有人追風L4無人駕駛的星辰大海,一夜燒掉數十億;有人押注激光雷達,卻被降本犧牲;更有人高舉“全棧自研”大旗,轉身就被缺芯扼住咽喉。風口呼嘯,熱錢狂舞,行業在泡沫與信仰的交替中劇烈搖擺。
而地平線自創立之初就立于“無人之境”,崇尚軟硬結合,“做芯片里最懂算法的、做算法里最懂芯片的,兼懂芯片+算法里面最懂車規的。”
近日,地平線創始人余凱作為汽車電子行業唯一代表,榮登福布斯最佳CEO榜單。這份殊榮背后,是一個關于堅持與遠見的故事:
當行業經歷從狂熱到理性的周期洗禮,人們突然發現,這家曾被視為"非主流"的企業,已悄然成為比亞迪、理想、奇瑞、吉利等主流車企的標配選擇,身后站著102家投資機構,百萬輛級量產數據在真實道路上奔涌。
在科技發展的漫漫長河中,我們常常看到:在風口彎腰的人很多,那些愿意在無人區種樹的人,早已定義了這片森林的邊界。
![]()
斷腕:All in汽車的“非主流”抉擇
在商業戰略的棋局上,地平線始終秉持一個獨特理念:“在沒有競爭的地方競爭”,這一思想貫穿地平線發展史。
![]()
2019年,新能源汽車行業正經歷著寒冬:特斯拉股價跌至五年最低區間;蔚來李斌被媒體稱為"最慘的人";理想首款車型仍在襁褓之中;小鵬汽車融資舉步維艱……智能駕駛技術更被視為"畫餅充饑"的概念,遭受業界普遍質疑。
彼時,地平線剛完成近6億美金的B輪融資,投后估值達30億美金,風光無限——當時地平線在汽車領域的營收為零,全部營收皆來自更成熟的AIoT市場。
就在這樣戲劇性的反差之下,同年11月,余凱做出了一個令業界嘩然的決定:砍掉所有已產生穩定收入的非汽車業務,將全部籌碼押注在智能駕駛賽道。這一決斷,無異于在暴風雨中主動拆掉救生艇。
余凱后來坦言,這個all in的決定確實帶有賭性。但商業史上的重大突破,往往源于遠見者的孤注一擲。
當時,地平線的AIoT業務雖然貢獻了收入,但場景過于碎片化,難以規模化突破。更嚴峻的是,如果沒有新的融資,現金流僅能支撐三年;而砍掉AIoT業務,則能讓資金多撐兩年。
“如果繼續分散資源,地平線只會被拖死。”余凱說。歷史證明了他的戰略眼光——
財務數據是最有力的佐證:2022年-2024年間,地平線營收從9.06億元升至23.84億元,期間復合增速高達62.2%;毛利潤從6.28億元增長至18.41億元,期間復合增速超過70%;毛利率也從69.3%提升至77.3%,展現出強勁的盈利能力和規模效應。
據預測,地平線今年內將成為國內首個實現千萬級智駕方案交付的企業。憑借軟硬一體的技術路徑和開放的生態戰略,公司以超40%的市占率領跑中國ADAS市場,在自主品牌乘用車智駕計算方案領域更是占據33.97%的市場主導地位,實現“每三臺中國智駕車就有一臺搭載地平線方案”。
2024年,地平線以產品解決方案年交付量290萬套的優異成績,再次驗證了其商業化的成功。截止目前,地平線累計出貨量超800萬套不僅構筑起了全國最大規模的智駕基座,更使其在行業關鍵轉折點上占據了戰略制高點。這一系列成就,正是對當年那個看似冒險的戰略決策最好的歷史回應。
![]()
逆轉:從融資困境到行業“吸金王”
2024年10月,地平線以約54億港元的募資額登陸港交所主板,不僅成為近幾年港股市場最火爆的IPO之一,也創下中國硬科技公司“投資人數量+融資規模”雙料前十的紀錄。
![]()
這場敲鐘,印證了一個核心邏輯:高精專科技領域本就是一條“長坡”賽道,這注定了產業自身的飽滿價值,想要堆起產業中的“厚雪”,將雪球越滾越大,唯有持續將資源投向于研發創新上面,才能穩坐牌桌之上。
問題是,為什么偏偏是地平線拿到了最多的籌碼?
余凱也在近期和張小珺的對話里,回憶了當時的融資之路——早期融資更多依靠個人光環,首輪投資人線性資本王淮的背書,順利串聯起高瓴、五源等頂級機構。但到第二輪融資時,情況急轉直下。"見了50-60家機構,沒一個下單",他坦言當時的困境。
隨著融資的推進,創業濾鏡褪色,投資人要看真刀真槍。余凱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決策邏輯的轉變,他將其形象地比喻為“決策漏斗”。
“最初,很多投資人對我們這個領域一無所知。當有人主動上門介紹時,就說,好,了解一下。從了解到感興趣,從感興趣到做研究,從做研究了到去拜訪幾個團隊形成認知、比較,然后再說這幾個團隊里哪個團隊好。整個過程就像一個漏斗,不斷篩選、聚焦,直至最終做出投資決策,達成交易。”余凱詳細地解釋道。
為了更好地掌握融資主動權,他制定了一條嚴格的“鐵律”:與投資人第一次見面時,絕對不能在對方的辦公室,而一定要在自己的辦公室,“那個時候,是他要迫切出牌,而不是隨便看牌了。”
這一策略,無疑為地平線在融資談判中贏得了更多的主動權和話語權。隨著時間的推移,地平線的戰略資本逐漸增多。C輪融資以后,公司更是成功拉攏了眾多汽車資本的加入。
值得一提的是,在C輪融資期間,資本市場形勢一片大好,甚至創造了一個名為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的金融產品。而地平線更是創造了C輪業界傳奇的12小輪融資,一把拿下了16億美金的巨額資金。
為何要讓手上資本足夠充裕?
余凱在訪談中給出了深刻的見解,大部分人往往只注重生門,而忽略了死門。“我們是強烈的風險厭惡型,希望有很寬護城河和容錯度的生意。(地平線的)歷史賬上面,永遠有花不完的錢。”
“2020年到2021年,我們狂融16億美金,也是基于同樣的思考。”當時,特斯拉的成功引發了智能電動車產業的熱潮,“蔚小理”迅速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帶動許多產業鏈條相關創業公司的估值提升。
然而,在這片看似繁榮的景象背后,余凱卻敏銳地察覺到了潛在的市場風險。他覺得未來可能會出現市場調整,于是果斷地向股東申請在不提升估值的情況下再次融資,并成功又獲得了約8億美元的資金。
這種反共識的操作,后來被證明是極具前瞻性的決策——當資本市場急劇變冷,地平線憑借囤積的糧草,避免了因市場環境惡化而產生的慌亂,繼續心無旁騖地專注于產品、技術和客戶的開發。
“好多人覺得估值很重要,我覺得跟要完成的使命比,根本不重要。”余凱的這句話,展現出了他作為企業家的遠見卓識和堅定信念。
這種既敢想敢為又謹慎務實的態度,或許正是中國科技創業者最需要掌握的平衡術——既要懷揣改變世界的激情,又要具備穿越周期的智慧。在智能駕駛這場馬拉松中,地平線用獨特的融資策略證明:真正的贏家,往往是那些既看得見風口,又建得好避風港的人。
乾坤:產業天地為之一寬
商業的底色并非交易,而是信任。在芯片這種“慢生意”里,金錢只是結果,信任才是通行證——誰先贏得信任,誰就能把產品真正送進量產車。
![]()
“成就客戶,耐得寂寞”這八個字,是地平線堅守的價值觀,余凱強調,“耐得寂寞”意味著心中有遠大目標,愿意為此付出長期努力,延遲滿足感,不介意短期得失;而"成就客戶"則是自我成就的最佳路徑,利他才能真正利己,只有為行業、為國家創造價值,才能有精神和物質的收獲。
這種理念在征程3芯片與理想汽車的合作中得到完美詮釋。當時國際大廠mobileye是“黑盒”方案,不能做修改,面對中國市場差異化的需求,車企希望能夠對方案做定制化調整。關鍵時刻,李想果斷選擇地平線作為替代方案。
為了回應這份信任,余凱牽頭動用了地平線的全部精銳力量,迅速組建了一支300人的團隊派駐到理想,提供實時的協助與支持——那是剛“大瘦身”后的地平線四分之一的兵力。
這個故事像極了美國重金屬樂隊范·海倫的“巧克力豆測試”。
由于每次演出的設備都非常復雜,樂隊在與場地方簽合同時,涉及大量的合作細節。為考驗主辦方的能力,樂隊想出一個近乎于刁難的辦法:在厚厚的合同中添加第126條款,在一個極其不顯眼的地方,要求在后臺休息室放一碗巧克力豆,且不允許有任何一顆巧克力豆是棕色的。在他們看來,如果連這項條款都能被完美執行,那么其他條款自然不在話下。
地平線不但挑出了所有“棕色巧克力豆”,更超額滿足了主機廠的各種要求。理想內部對于供應商是出了名的要求嚴格,而地平線的征程3芯片,僅用8個月就實現理想ONE的量產上車。
這一合作,為地平線贏得了理想的深度信任。在后續征程5芯片上車理想AD Pro系統方案中,地平線更是創造了7個月量產交付的紀錄。
在技術發展的征程中,一旦攻破關鍵“防線”,企業的成長曲線便迎來爆發式的"奇點時刻"。步入2025年,地平線最新一代計算方案“征程6”系列,“上車”理想、比亞迪、奇瑞等頭部車企的多款新車型,面向高階的征程6P也將于年內在奇瑞車型首發量產。
從初代征程芯片的稚嫩起步,到第六代產品的百倍算力提升,地平線用持續迭代構建起完整的智能駕駛技術生態。
如今,地平線已成為智駕時代車企的“最大公約數”,與全球42家車企及品牌達成前裝量產合作,累計斬獲310款定點車型,成功量產上市車型超200款,成為當前最大規模量產輔助駕解決方案的中國公司。目前,中國排名前十的車企、包括一些主流新勢力車企,都是地平線的客戶。
![]()
贏得客戶的信任是基礎,而技術的終極較量,始終聚焦于用戶內心深處的信任。余凱提出的用戶智駕信任公式“用戶智駕信任度=安心度×專業度×親密度/夸大度”,將技術的理性邏輯與用戶的情感需求完美融合,為智能駕駛從“可用”邁向“好用”指明了關鍵方向。
正如余凱所言,自動駕駛正迎來十倍速關鍵技術的飛速變革,這種歷史級窗口稍縱即逝,一旦開啟,唯一的動作就是全力沖刺。過去十年的曲折發展,不過是地平線征程中的一場熱身賽,如今地平線站上世界杯決賽草坪。
哨聲已響,唯有繼續向高而行、繼續狂卷,才能把球踢進下一個十年的球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