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夏季的高溫比往年提早了許多。
“東北桑拿天”,“山東高溫停課”,
華北、黃淮地區甚至還沒入伏就陸續發布高溫預警,
往年有避暑美譽的東北
由于異常高溫,
空調成交額同往年相比暴漲800%。
![]()
西班牙人用噴泉水降溫
圖源:The press democrat and DW
放眼全球,
“西班牙有1180人因高溫死亡”新聞登上熱搜。
西班牙、葡萄牙南部許多城市在6月達到46度,
創下有紀錄以來的最高溫度。
創紀錄的高溫事件在全球多地頻發,
網友稱:“仿佛被高溫末世做局了。”
![]()
2024年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圖源: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 ECMWF
極端天氣成為新常態,我們能做什么?
一條再次采訪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的魏科博士,
他早在一年前就曾預言:全世界將會越來越熱。
“在見證過越來越多的極端天氣之后,
現在我們能做的,
就是給子孫后代留一個更好的未來。”
編輯:劉亞萌、王晨璇
自述:魏 科
![]()
![]()
女子在河水中降暑
圖源:華盛頓郵報
2024年大概是過去2000年最熱的一年。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過去十幾年這段時間應該是10萬年來最暖的一段時期。
盡管促使近兩年氣候波動的關鍵因素厄爾尼諾現象已經結束。但厄爾尼諾現象的結束并不意味著長期氣候變化的停頓,局部地區仍然會出現一些創紀錄的高溫事件。
像今年西南歐出現的極端高溫現象,6月和7月初,西班牙、葡萄牙、法國、意大利以及克羅地亞的部分地區都陸續發布了紅色高溫預警。葡萄牙中南部城鎮莫拉6月29日的氣溫達到了46.6°C,創下葡萄牙有紀錄以來的6月最高氣溫。
我國今年的極端高溫目前主要出現在北方,截止到7月13日,有150個國家氣象觀測站的日最高氣溫突破了當地7月最高紀錄,在山東東部、江蘇中北部等核心高溫區,有15個站點打破了建站以來的歷史高溫紀錄。
除了極端高溫頻次升高,高溫出現的范圍也變得更廣、更北,特別是東北地區,哈爾濱甚至在6月中下旬就出現了36℃的罕見高溫。

2024年2月,貴州山火
早在2023年7月,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先生就警告說,“全球變暖(global warming)的時代已經結束,全球沸騰(global boiling)時代已經到來”。這帶來什么影響呢?就是極端氣候事件增多。
如果你現在40歲,那么你人生的后面20年跟前面20年經歷的極端天氣相比,高溫酷暑增加約230%,洪澇增加約130%,風暴增加約97%。
全球變暖和極端天氣導致山火頻發。2024年2月的貴州山火,持續了12天,大家下了很大的功夫,很多的犧牲才把火撲滅。它的起因不能完全歸結于老百姓的祭祖、開荒、田地里燒秸稈之類的,跟升溫和干旱有關。
2023年整個冬季從12月份到2024年2月份,云南貴州的溫度在全國都偏高,貴州2月份的平均氣溫比往常要多個2~3℃,降雨還少。這時候山里面聚集的枯枝敗葉,一個煙頭就能燃起來,還有偶發因素,干的閃電、礦泉水瓶、玻璃瓶,在太陽光照射下聚集光線,它也能燒起來。
![]()
2025年加州山火中,短波紅外衛星圖像下燃燒的建筑物
圖源:Getty Images
其它國家也在頻繁爆發山火。2023年加拿大創紀錄的山火,燒了將近半年,它燃起的灰塵飄到美國,使得美國的空氣比我們霧霾最嚴重的時候還糟糕。還有2020年澳大利亞山火,導致30億動物死亡。2024年,美國德克薩斯州也爆發了它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山火。此起彼伏,這是一個全球現象。
這種“熱”,一般在春季就開始有跡可循。拿2023年舉例,北京在2023年5月底的時候就有單日溫度超過35℃,6月連著3天超過40℃,這在歷史上是很罕見的。一直到7月都是高溫,過程中還熱死過人,一個導游在頤和園因為熱射病去世,還有一個奶奶在家沒開空調,因為太熱死掉了。
![]()
2023年7月北京房山,被淹沒的車
就在我們以為可能就一直熱下去了,7月底忽然間京津冀一場大暴雨,最多降雨量高達700毫米,也就是兩三天下了一年的降雨量。鬧出了很多大規模的洪災,房山門頭溝都起了洪水,有30多個人死亡。這種大暴雨和旱澇急轉事件跟全球變暖也是有關的。因為全球變暖會帶來大氣環流不穩定,溫度越高,空氣中容納的水汽量就越高,下暴雨的時候,也下得更厲害。
![]()
2024年全年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55℃
圖源: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從全球來說,2024年也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自1940年起),全年平均氣溫15.10℃,較工業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1.55℃,升溫幅度也是最大的。
全球持續加速增溫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因為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現在還處于峰值。以后每一年我們可能都在創造新的紀錄,現在說“2024年是有史以來最暖的一年”,但再過三年我們可能又會說“2027年是有史以來最暖的一年”,然后過幾年說“2030年是有史以來最暖的一年”。
![]()
![]()

青藏高原氣候涼爽,但也有凍土和冰川融化的風險
全球變暖和極端天氣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區域。
有些人可能會想著北部地區更涼快一點,我搬到青藏高原上不就很好了?
但是你得想到,全球變暖到一定程度,青藏高原上會有大規模的凍土融化,所有地面就像扭曲的泥漿一樣,還有雪山上的融水沖下來,也會帶來災害。
![]()
2020年6月份,有三個臺風到達哈爾濱
圖源:新晚報
你覺得哈爾濱很好,夏季比較涼爽,但是它冬天非常冷。而且全球變暖之后臺風路徑北移了,2020年半個月之內,有三個臺風直接到了哈爾濱,這在歷史上基本沒有出現過。
全球變暖讓整個大氣的環流變得不穩定,一個城市的天氣變得“不按常理出牌”。
可能全國人民都感覺到了,2023年進入冬季之后,氣溫是上躥下跳。
春節之前全國都非常冷,多城市暴雪,沒過幾天升溫,比往年溫度高出5-6℃,快要上班的時候,忽然溫度降低,又比往年低了5-6℃,溫差是非常大的。
我自己有留心過,在北京已經很多年沒有穿毛衣了,感覺是脫了夏天的T恤,就開始穿風衣,沒過多久,羽絨服就開始上了。這說明熱和冷之間過渡非常快速。
這種驟冷驟熱,在全球很多地方都在出現。2024年1月初的時候,北歐的溫度忽然間短短幾天就降到零下40℃,是他們那個地方史上最冷的溫度,然后沒過三五天,溫度忽然又回升到零下5℃,一下子躥升了30多攝氏度。
![]()
所以它不是你換個地方就能解決的,在此之外氣候變化還會改變病毒分布的區域。
熱帶的病毒和病菌,它會向中緯度人口密集的區域去侵蝕。前幾年我們國家部分區域爆發了鼠疫,病毒就來自于干旱地區的嚙齒類動物,隨著干旱地區擴張,這類病毒也會擴張。
隨著中高維度地區的溫度升高,很多原來冰封在凍土或冰川里面的病毒也會被釋放出來,而這些病毒到今天竟然還有活性,我們不知道最終能釋放出一些什么遠古怪物出來。
所以你想想看,你還能往哪里躲?
在我看來,我國東部沿海城市,作為人口最稠密的地區,歷史上住了幾千年了,未來還會是最優的地方。
所以關于未來的房產、職業、投資,我們不可能躲開氣候變化,只能在現有的基礎上去適應它。
![]()
中國農村存在大量獨居老人
![]()
成都玉林街道的老人
那么怎么去應對呢?
我們的社區要做一定的改變。比如在城市建設上,要更加防內澇,地面上的道路要重新規劃,不能讓道路成為積水最厚的地方。
夏季高溫的時候,希望能有專門的避暑中心,以及開放公共的圖書館和政府機構這些比較涼爽的地方,給市民使用。對戶外工作者有更多政策上的調整,在高溫洪澇的時候,讓他們能夠待在比較安全的地方。
作為子女,你要更多地關心父母和祖輩,關注一下家庭里面的空調,如果家里是住在比較低洼的地方,或者房屋比較破舊了,需要增加一些防洪的設施。
當然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提高防災減災的意識。
過去這些年我們看到一些新聞,就是發布暴雨紅色預警了,還有人堅持要去山里;臺風來了,還有人跑到樓底下去搞直播,說“你看這個風特別大”;還有人仗著自己的車好,去涉水,這些都屬于風險意識不足。
這當然跟我們的科普力度有關系,如果大家對這些災害的科學機理有更多了解,也能夠減少很多悲劇的發生。
![]()
![]()
北極熊正在失去家園
大概在上世紀60年代,日裔美國科學家真鍋淑郎先生就已經做出了“二氧化碳濃度與全球升溫”的模型預測,60多年過去了,全球升溫走勢基本就是按照他的預測來的。
在過去100多年里面,全球二氧化碳飆升了大概50%,到2024年全球平均升溫了 1.55℃,其中2023年有兩天出現了升溫2℃,這是出乎科學家意料之外的。
其實這個2℃是2015年《巴黎協定》里各個國家商定的目標,是希望到2100年的升溫控制在2℃以內,但即便達到這個目標,依然是非常恐怖的。
![]()
2021年交警在鄭州暴雨現場指揮交通
圖源:鄭州交警
以2022年夏季的上海為例,出現了7次40℃以上的天氣,當年全球升溫1.1℃。假如升溫2℃,那么這個天數要增加5-10倍。你想一想,假如上海有連續35-70天都是40℃以上,你和你的家人該怎么活動?
可能你今天出門就會告訴孩子,到了學校之后不能到操場上去,一旦跑出去就要中暑了,放學了之后會擔心晚上有暴雨。像2024年貴州的山火、2023年東北的洪災、2022年的鄭州暴雨,可能在全國各地頻繁發生,這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世界。
![]()
全球升溫3°C后,道路被淹的上海陸家嘴
圖源:國家地理中文網
全人類應對氣候變化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有什么標準?
按照預估,大約2050-2060年會是一個“見分曉”的分界點。假如你是80、90后,2050年正好是你晚年的開始。
在2050年之前世界肯定是會越來越熱,因為二氧化碳濃度越來越高,全球平均溫度一定會超過1.5℃。如果我們什么都不做,會繼續沖向2℃,直至2100年超過這個值。
假如我們現在控制的好,2050年我們超過1.5℃一段時間之后,溫度就會慢慢往下走,在2100年之前控制住。
所以我們80、90后想要安度晚年,基本上是“沒戲”了,我們會見證越來越多的極端天氣,現在我們能做的,就是給子孫后代留一個更好的未來,讓你的孩子(10后、20后)能有希望。
我自己的孩子,應該能夠看到2100年之后的世界,如果她到時候回想起來說“這個世界跟我小時候差不多”,我覺得就是成功的。
![]()
上海創智農園,居民們在種植和收獲
我總體上保持一定的樂觀,還是有幾率成功。
首先大家的認知是統一了,承認了“氣候危機”的事實。
十年前可能有很多人在質疑氣候危機,認為這是發達國家的陰謀,發達國家說這是發展中國家的陰謀,給我們的思想造成了很多混亂。也有一些人說以后會變得越來越冷,已經被事實和數據反復打臉。
2020年我們國家制定了“雙碳戰略”,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政策轉型。
加上年輕人崛起了,獨立意識更強,拒絕忽悠,更相信科學。在一個新能源驅動的經濟模態下,年輕人有更多的機會,像人工智能,新能源電池、新能源汽車等等,市場潛力很大。
古特雷斯先生說的“全球沸騰時代”是個比喻,水沒有冒泡之前,很多人可能還可以假裝沒看到,但是現在冒泡了,你就沒法忽略掉這件事情了,事實會促使大家發生改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