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動中國西部蝦蟹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塞上黃河大閘蟹”等區域品牌核心競爭力,引領西北地區蝦蟹產業現代化升級。第一屆中國西部蝦蟹產業發展大會暨興慶區首屆蝦蟹美食節于7月5日-7日在寧夏銀川市興慶區盛大舉行。本次活動由寧夏漁業產業協會主辦,銀川市興慶區黃河大閘蟹行業協會、寧夏品朔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共同承辦,水產養殖網、銀川市稻蟹產業技術聯合會協辦。這場匯聚全國頂尖專家、政府領導和行業精英、產業鏈企業代表的盛會,不僅見證了"塞上黃河大閘蟹"區域公用品牌的震撼啟幕,更通過一系列科技創新簽約和產業規劃,為西部蝦蟹產業繪制了一幅"從鹽堿地到黃金產業"的逆襲藍圖。
一系列精彩紛呈、干貨滿滿的同期活動,涵蓋興慶區漁業產業觀摩、興慶區蝦蟹產業高質量發展暨招商引資洽談會與第一屆中國西部蝦蟹產業發展大會等多元內容,相互聯動、層層遞進,為各界精英搭建起交流合作的廣闊平臺,凝聚多方智慧結晶,精準錨定西部蝦蟹產業高質量發展方向,為鄉村振興戰略的穩步推進注入強勁動力,助力產業在時代浪潮中行穩致遠。
鹽堿地變“黃金蟹塘”的西部密碼——
第一屆中國西部蝦蟹產業發展大會盛大啟幕
出席大會的領導包括:銀川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長衛鵬鵬,自治區商務廳市場體系建設處二級調研員張學兵,銀川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鄔鵬,興慶區委副書記、政府區長張靜,自治區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李斌,自治區水產研究所所長連總強,興慶區委副書記陳偉,興慶區政府副區長、大新鎮黨委書記卿峰等地方政府及行業主管部門負責人。
特邀嘉賓陣容涵蓋原上海海洋大學副校長李家樂,藍色種業黃海實驗室主任、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徐跑,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副主任任鳴春,寧夏漁業產業協會會長趙峰,原寧夏農業農村二級巡視員、研究員吳旭東,原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王德芬,原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二級巡視員金英,中國漁業協會水產商貿分會執行會長葛錦海,寧波大學海洋學院特聘院長王春琳,寧波大學二級教授成永旭,合肥工業大學教授、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陸劍鋒,中國漁業協會安徽代表處主任、正高級工程師蔣軍,上海海洋大學教授、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楊筱珍,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教授段云嶺等全國水產領域權威專家與行業領軍者。
值得關注的是,來自亞非拉地區的19名外籍嘉賓跨越山海參會,與兄弟省、市、自治區的領導、專家及業界朋友共同探討黃河沿岸鹽堿地開發、生態養殖技術創新等議題。
![]()
大會現場
興慶區憑借黃河45公里過境水域和170萬畝鹽堿地的獨特資源,開創了“鹽堿地生金、黃河水養蟹”的產業新模式。依托年均3000小時的充足日照和高鈣鎂水質,這里的南美白對蝦實現了“零排放”高密度養殖,而“塞上黃河大閘蟹”更以肉質緊實、蟹黃飽滿的品質,打破了傳統產區限制,成為西北水產的“新名片。
![]()
興慶區委副書記、政府區長張靜致辭
張靜區長在致辭中表示,興慶區素有“塞上江南”美譽,是寧夏重要優質農產品基地,獲評國家級水產綠色健康養殖示范區,位列西部綜合實力百強區第45位。其地處北緯38度黃金產業帶,水資源總量達2.7億畝,水質優良。依托獨特氣候、黃河水、鹽堿土質及綠色養殖技術,“塞上黃河大閘蟹”蛋白質含量高,較南方早上市1個月,2024年產值1.35億元,亮相首屆上海世博會后品牌影響力攀升。興慶區作為銀川市商貿服務及國家物流樞紐所在地,交通便捷,正打造蝦蟹產業研究院、智慧農業平臺,推動產業融合,構建冷鏈加工體系,70%水產品外銷。未來將把水產業作為支柱產業,打造西部“蟹谷”,力爭5年形成5億級產業布局,邀各界共筑中國西部蝦蟹產業新高地。
![]()
寧夏漁業產業協會會長趙峰致辭
趙峰會長在致辭中表示,寧夏漁業起步早、發展快,近年在銀川市高度重視下,引進清華大學、上海海洋大學等高校及企業的人才技術支持,水產發展步入快車道。此次大會在興慶區舉行,政府大力支持,對傳達寧夏理念、推動“寧夏螃蟹”走向大城市、打造平臺、助農增收意義重大。銀川市農業局領導帶產品進上海,展現推廣決心。興慶區產業綜合性發展成效顯著,設施產業模范影響大。同時他感謝政府重視、企業付出及各方創新,望提高品質與認知,讓百姓吃上放心的寧夏黃河蝦蟹。
塞上黃河大閘蟹品牌啟幕——
開啟西部蝦蟹產業從地方水產到全國標桿新征程
黃河之水澆灌產業夢想,鹽堿之地孕育金色希望。第一屆中國西部蝦蟹產業發展大會暨"塞上黃河大閘蟹" 區域公用品牌啟動儀式的開啟,標志著這一凝聚西北漁業智慧的特色品牌正式躋身全國水產知名品牌陣營,開啟西部蝦蟹產業從 "地方特產" 到 "全國標桿" 的跨越式發展新征程。
![]()
啟動儀式現場
![]()
銀川市興慶區委副書記陳偉解讀塞上黃河大閘蟹品牌戰略
陳偉書記指出,興慶區“塞上黃河大閘蟹”品牌突出“塞上”與“黃河”地理標識,借寧夏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黃河水質優的優勢,打造優質、生態、錯峰上市的高端大閘蟹。其成熟期比江蘇產區早25 - 30天,搶占中秋國慶市場,2024年帶動30余戶養殖戶,首破產值1億元,品牌蟹塘口價比非品牌高40% - 60%。
科技賦能:兩大平臺揭牌,破解產業難題
大會現場,興慶區蝦蟹產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曦有一族”都市優品農業產銷聯盟正式揭牌。這兩大平臺的成立,將為寧夏蝦蟹產業注入科技動能,打通從養殖到市場的全產業鏈條。
![]()
興慶區蝦蟹產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揭牌
![]()
興慶區“曦有一族”都市優品農業產銷聯盟揭牌
政企協研攜手:簽約項目助力產業騰飛
大會還舉行了簽約儀式,涵蓋技術服務、品牌運營授權、供應鏈合作及西部蟹谷建設項目。
![]()
技術服務與品牌授權合作協議簽約
![]()
供應鏈合作與西部蟹谷建設項目簽約
專家把脈:
西部蝦蟹產業的“黃金機遇”
在特邀專家報告環節,八位行業大咖從不同角度為西部蝦蟹產業建言獻策。
![]()
水產養殖網總編蔡俊主持專家主旨報告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徐跑
關于河蟹產業綠色發展的思考——徐跑研究員在報告中指出,我國河蟹產業2023年養殖面積800萬畝,產量88.86萬噸,形成了集苗種繁育、養殖、加工、儲運、文化節慶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成為鄉村振興重要抓手。長江、遼河、黃河水系為主要產區,江蘇占比46%,且產業帶呈現北移趨勢,“南蟹北養”模式提升了產品附加值。
產業發展面臨種質退化、上市集中等問題,需構建“育繁推”一體化種業體系,培育大規格超季節上市品種。綠色養殖關鍵在于水質管控,通過菌藻協同調控等技術可使藍藻豐度下降83.79%,同時要根據河蟹生長階段科學投喂。
他在報告提出以政策鏈、金融鏈、科技鏈等“八鏈”驅動產業發展,如政策層面推進“五大行動”,金融端創新“龍頭企業+銀行+基地+農戶”模式,科技端強化產學研合作,同時延伸產品鏈、打造品牌鏈,推動三產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
原寧夏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研究員吳旭東
寧夏漁業現狀與“塞上黃海大閘蟹”品牌發展構想——吳旭東研究員指出,寧夏漁業近年來穩中有進,2024年養殖面積達50萬畝,年產量17萬余噸,經濟總產值近50億元,形成47個養殖品種的豐富格局,螺旋藻、青蟹等名優特產落戶,優新品種占比持續提升。
科技賦能成效顯著,稻漁綜合種養和設施養殖技術在北方具先進性,與多科研團隊合作實現蝦蟹養殖升級,寧夏螃蟹入選上海蟹博會貴賓菜品。“西北地區大口黑鱸苗種反季工廠化培育技術”獲獎,設施化鱖魚養殖成熟,“以漁治堿”模式開拓鹽堿水養殖新空間。
“塞上黃河大閘蟹”品牌戰略正推進,與徐跑團隊合作規劃5000畝養殖區,以“導師帶徒”模式引才育才,推廣“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利用早上市一月優勢打造萬畝產業區,政府助力參與展銷,借上海平臺拓展市場,邁向全國性品牌。
![]()
寧波大學二級教授成永旭
銀川黃河沿岸鹽堿區域河蟹產業發展的自然稟賦優勢和養殖建議——成永旭教授針對銀川鹽堿區域特點提出發展河蟹生態養殖,通過“種草養蟹”構建淺水濕地生態系統,投餌量僅為傳統養殖的1/8-1/10,搭配立體混養提升效益,實現水質2-3類標準。
銀川沿黃鹽堿灘地發展河蟹養殖優勢顯著:氣候上無長三角極端高溫和梅雨,晝夜溫差大;地理上沙質底質適宜棲息,黃河水質優;鹽堿環境使河蟹腦黃金、甜味氨基酸等含量更高,風味獨特,且可早上市搶占市場。
技術上構建政產學研一體化模式,解決本地化扣蟹供應、飼料調控等關鍵問題,推廣“蟹+”混養及稻蟹種養技術,助力打造“塞上”大閘蟹品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與可持續發展。
![]()
上海海洋大學教授、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楊筱珍
河蟹生態健康養殖的關鍵問題—以打斗行為為例——楊筱珍教授的報告聚焦河蟹養殖中的打斗行為,為產業健康發展提供新思路。 2023年全國河蟹產量88.9萬噸,江蘇、湖北、安徽位列前三。但池塘養殖中幼蟹附肢缺失率高,影響品質與產量。楊教授團隊研究發現,個體大小、性別、性格及水草、光照等內外因素影響河蟹打斗行為,且5 - 羥色胺(5 - HT)和多巴胺(DA)等神經遞質通過相關受體調控打斗行為,飼料中補充L - 色氨酸可抑制打斗。 基于此,團隊提出調控策略:養殖上控制光照增加蛻殼同步性,合理密養;營養上開發含胺類遞質前體的特色飼料,添加蝦青素等;還研發了利用DA受體抑制打斗的方法,應用后畝產提升,產值增加。
該研究成果已應用于多地,未來將培育新品種、研發免疫飼料,推動產業智能化,助力鄉村振興。
![]()
中國漁業協會安徽代表處主任、正高級工程師蔣軍
稻蝦綜合種養主要模式——蔣軍主任的報告圍繞小龍蝦產業發展現狀、生物學習性、創新模式及產業問題等展開分析,為行業發展提供方向。
小龍蝦自上世紀初傳入我國后,產業發展迅速。2024年我國小龍蝦養殖面積達3050萬畝,產量344.7萬噸,其中稻蝦種養占2600萬畝、300萬噸,湖北、江蘇、安徽等長江中下游地區為主要產區。其夜行性、掘洞性等生物特性,要求養殖中注重防逃、水質及敵害防控。
近年來,稻蝦種養模式不斷創新,如霍邱縣三流鄉無環溝低成本模式、六安市葉集區“兩稻兩蝦”再生稻模式等,且《兩稻兩蝦綜合種養技術規程》等地標發布,推動產業標準化。不過,產業也面臨模式老化、創新意識不足等問題。
他指出,養蝦需把控密度、營養、環境、管理四要素,未來可通過優化模式、強化技術進一步提升產業效益,助力鄉村振興。
![]()
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教授、結構工程、水處理專家段云嶺
陸基水產養殖水體管理難點與解決方案——段云嶺教授在報告中指出黃河流域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三分之一,寧夏灌區排水溝水質存在氨氮等污染問題,且水產養殖面臨脫氮、懸浮物處理等技術挑戰。團隊研發的“養殖水體原位脫氮網絡”,通過生物絮團與硝化菌協同作用實現高效脫氮,結合無絮凝劑微氣浮技術控制懸浮物,同時創新礦化物管理維持水體平衡。該系統已在寧夏天榮現代農業應用,可實現養殖水體循環利用,日換水量低至1%,能耗與運行成本顯著降低,為解決黃河流域水產養殖的節水、環保與食品安全問題提供了技術支撐。
![]()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業協會小龍蝦產業分會特聘技術專家毛澤俊
用專業化水花苗繁育技術,推動西北小龍蝦產業高質量發展——毛澤俊老師以水花苗繁育技術實戰經驗,為西部小龍蝦產業發展指明方向。 中國小龍蝦產業呈“南下、北上、西進”趨勢,2000年起隨消費升級走紅,歷經8個發展階段,如今更注重品相品質。西部發展小龍蝦產業優勢顯著,7 - 8月氣溫水溫涼爽、高溫期短,小龍蝦長勢好、易捕撈、價格高,且霜凍期可天然控制養殖密度,形成育養分區模式,2023年水花苗標粗技術突破也解決了苗種難題。不過,當前西部產業面臨苗種遠距離運輸死亡率高、田間工程需優化、技術水平待提升、缺乏示范基地等困難。
毛老師團隊已建成2個水花工廠,籌建年產22億尾的新工廠,攻克水花苗標粗技術,實現本土供應,還制定了田間工程規范標準,擁有專業技術培訓和服務團隊,將協助建設示范基地。未來,團隊將立足西部地理氣候優勢,開創池塘精養和稻蝦共生模式,助力西部小龍蝦產業高質量發展,惠及當地百姓。
![]()
水產養殖網總編蔡俊
地理標志保護與區域水產品牌價值提升——蔡俊總編的報告以盱眙龍蝦、陽澄湖大閘蟹及塞上黃河大閘蟹為例,剖析水產地標品牌發展路徑。
截至2024年,全國水產地標品牌416個,蝦類75個、蟹類46個。潛江龍蝦、陽澄湖大閘蟹、盱眙龍蝦分列車品牌聲譽前三。地標保護與品牌價值關聯緊密,具法律、經濟、文化三重價值,如陽澄湖大閘蟹通過雙重保護查處侵權案,盱眙龍蝦全產業鏈總產值高,塞上黃河大閘蟹制定標準并融合文化。
在實踐案例中,盱眙龍蝦養殖面積廣,全產業鏈產值高,還培育新品種、建交易中心;陽澄湖大閘蟹推行科學養殖模式,品牌聲譽高,拓展國際市場且開發預制菜品;塞上黃河大閘蟹利用獨特環境,創新模式提早產,建設加工園并舉辦活動。 行業提升有標準體系、科技賦能、文化破圈、渠道優化四維路徑,未來將建聯盟,推動塞上黃河大閘蟹躋身全國河蟹品牌TOP20,實現黃河流域水產地標產品線上銷售額占比30%的目標。
興慶區漁業觀摩&一帶一路國家漁業研學考察
![]()
![]()
![]()
![]()
本次觀摩活動展示了興慶區蝦蟹產業成效,為西北蝦蟹產業升級樹立標桿,其發展還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合作契機,未來將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和區域經濟騰飛。
興慶區外籍嘉賓見面會、全國蝦蟹特邀專家見面會
![]()
“一帶一路”國家漁業考察研學 座談會
![]()
興慶區與全國蝦蟹特邀專家見面會
在全國蝦蟹特邀專家見面會環節,現場專家代表圍繞西部蝦蟹產業關鍵技術、市場拓展等展開討論,為產業發展問診把脈,針對性提出建議。此次見面會搭建交流平臺,借全國專家智慧賦能,助力興慶區蝦蟹產業突破瓶頸、創新發展,為西部蝦蟹產業升級注入動能,推動區域漁業經濟高質量前行。
興慶區蝦蟹產業高質量發展暨招商引資洽談會
![]()
會上,興慶區介紹了區位優勢、漁業發展現狀及招商項目,強調將水產業作為支柱產業,打造西部“蟹谷”。與會專家、企業家圍繞養殖技術、品牌建設、市場流通等議題交流。專家建議發展多元養殖、加強產學研合作;企業家分享各地經驗,表達合作意愿。此次洽談會為興慶區蝦蟹產業發展搭建了交流合作平臺,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
從黃河之畔的鹽堿灘涂,到聚光燈下的產業盛會,這場大會不僅宣告了'塞上黃河大閘蟹'的品牌崛起,更標志著中國西部水產正式邁入創新驅動的新紀元。當科技賦能遇上自然稟賦,當傳統養殖嫁接現代理念,寧夏正用'一粒蟹苗、一尾對蝦'書寫著鄉村振興的鮮活答卷。
未來,隨著產學研合作的深度落地,'塞上黃河大閘蟹'將不再只是餐桌上的美味,更將成為中國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典范之作。讓我們共同期待——這片被黃河水滋養的土地,孕育出更多'從逆襲到領跑'的產業奇跡!
活動花絮
![]()
![]()
![]()
![]()
![]()
![]()
![]()
![]()
![]()
![]()
![]()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