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GPU領域企業之一,沐曦集成電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沐曦股份)近日正式披露招股說明書,向科創板發起沖擊。成立四年,這家掌握全自研GPU架構的企業營業收入快速增長至超過7億元,近三年研發投入占比超282.11%,但累計虧損超32億元;此次沖刺科創板,擬募資39億元,聚焦高性能GPU技術研發與生態布局。
收入爆發式增長背后,是持續虧損的成長陣痛
在財務表現上,沐曦股份的營業收入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營業收入從2022年的42.64萬元,飆升至2023年的5302.12萬元,2024年進一步突破7.43億元,2025年第一季度更是實現收入約3.2億元,三年間收入規模擴張超1700倍。
![]()
然而,高增長的背后是持續且擴大的凈虧損。報告期內,公司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77,696.52萬元、-87,115.82萬元、-140,887.94萬元和-23,251.22萬元,至今尚未實現盈利。
這種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本質上是國產GPU企業在起步階段的必經之路。
其一,國際巨頭英偉達長期壟斷GPU市場,國產芯片要滲透進現有生態,需突破技術標準適配與用戶習慣遷移的雙重障礙,生態建設的周期遠長于產品研發;其二,公司核心產品的量產時間較晚:面向智算推理的“曦思N100”系列2023年4月才正式量產,訓推一體的“曦云C500”系列2024年2月才推向市場,這些產品進入客戶供應鏈前,必須經歷技術驗證與生態適配,銷售仍處于爬坡期,短期內收入難以覆蓋成本;其三,GPU行業為資本+技術雙密集型產業,沐曦為構筑技術壁壘,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此外,為吸引核心人才,公司實施的股權激勵計劃帶來了大額股份支付費用,進一步擠壓了利潤空間。
“云-邊”產品全景布局,彰顯全面技術實力
盡管財務上仍在燒錢,但沐曦股份的產品布局已展現出清晰的戰略意圖——通過自主研發的GPU IP、指令集及統一架構,覆蓋計算與渲染全場景,打造云-邊-端一體化的算力底座。其產品矩陣分為三大系列:
![]()
![]()
曦云C系列聚焦云端訓推一體,主打高性能、高自主可控性,具備多精度混合算力、高帶寬存儲及自研MetaXLink高速互連技術,支持千億參數級AI大模型訓練,可通過集群部署大幅縮短模型訓練時間;其中,基于國產供應鏈的曦云C600已完成流片,其互連技術可實現智算集群的線性擴展,有望成為公司在AI訓練市場的拳頭產品。
曦思N系列面向云端與邊端推理場景:2022年推出的首款產品曦思N100,已廣泛應用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領域,提供強推理算力與視頻編解碼能力;后續的曦思N260及在研的“曦思N300”,則針對生成式AI時代的云端推理需求,升級了多精度算力、大容量顯存及高速I/O接口,為大語言模型等應用提供端到端加速。
曦彩G系列定位圖形渲染與智算推理,采用自研XCORE 2.0架構,未來將服務于云渲染、游戲、數字孿生等場景,目前已完成GPU IP設計與驗證,尚未進入流片階段。
這種全場景布局,既覆蓋了當前AI訓練、推理的核心需求,也提前布局了圖形渲染等未來場景,彰顯了沐曦在GPU領域的全面技術實力。
打造MXMACA軟件棧,破局CUDA生態兼容
對于GPU企業而言,軟件生態是比硬件更難突破的壁壘——英偉達的CUDA生態占據了全球GPU市場的絕對主導地位,國產芯片若無法兼容CUDA,將面臨“硬件好用但軟件沒人用”的困境。
![]()
沐曦股份的解決方案是自主創新+開放兼容:為全系列GPU打造了統一的軟件棧MXMACA,基于自研指令集與并行計算引擎,集成了主流算法框架,如PyTorch、PaddlePaddle,運算庫、通信庫及開發工具,覆蓋從應用開發到性能調優的全流程。其最大亮點在于對CUDA生態的高度兼容——編程接口在API層面支持超過6000個CUDA應用,現有應用可快速遷移至沐曦硬件平臺,極大降低了用戶的轉換成本。
這種兼容+自主的策略,既解決了國產GPU的生態痛點,也為未來構建自主生態預留了空間。
3年實現規模化量產,累計交付超2.5萬顆
在國產GPU企業中,沐曦的商業化進展快速,僅用3年時間,便實現了曦思N100、曦云C500兩款核心芯片的一次流片成功并推向規模化量產,成為國內少數能提供千卡級別集群商業化應用的GPU供應商。
![]()
截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GPU產品累計銷量已突破2.5萬顆,通過1+6+X生態布局——1個基礎算力底座、6大行業生態、X個區域節點,已交付9大智算集群,覆蓋國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臺、運營商智算平臺及商業化智算中心,分布于北京、上海、杭州、長沙、香港等核心區域。這些產品已深度賦能教科研、金融、交通、能源、醫療健康及大文娛等多個行業,在真實場景中驗證了其競爭力與交付能力。
![]()
募資40億強化布局,風險隱憂待解
為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與技術迭代,沐曦股份計劃通過本次IPO募集40億元,全部投向核心技術研發與產業化。
具體來看,資金將主要用于三大方向——新型高性能通用GPU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將聚焦第二代代號C600和第三代代號C700曦云系列芯片的開發,基于國產先進工藝打造更強性能的訓推一體GPU,鞏固在AI訓練和通用計算市場的主力地位;新一代人工智能推理GPU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則瞄準生成式AI帶來的推理算力需求爆發,開發基于先進封裝技術的云端大模型推理芯片(代號Nx);此外,前沿技術研發項目將探索超高帶寬顯存、芯粒架構、GPU光互連等前瞻性技術,為公司構筑更高的技術壁壘。這些項目的順利實施,直接關系到公司核心產品線的持續升級和市場份額的擴大,也是其未來收入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
不過,在快速發展的背后,沐曦股份的招股書也揭示了一些潛在的財務與經營風險,值得市場關注。由于業務尚處拓展初期,公司客戶集中度較高,2025年一季度來自超訊通信和加佳科技的收入合計占比接近70%,其中加佳科技是公司申請上市前12個月內新入股的股東,這使得相關交易存在一定的關聯交易風險,引發了市場對交易公允性的關注。
![]()
![]()
與此同時,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公司應收賬款規模也隨之攀升,截至2025年3月末,應收賬款賬面價值高達6.15億元,占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的近60%,其中超訊通信同時也是最大的應收賬款客戶之一。公司坦言,若下游客戶財務狀況出現惡化,可能導致應收賬款無法回收,對未來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
此外,銷售費用中較高的服務費占比也值得注意,2025年一季度該項費用為787.36萬元,占比達25.45%,公司解釋為“聘請咨詢公司撮合交易所支付的費用”,但這些咨詢公司的背景和行業地位尚需進一步明確,其費用的合理性也有待驗證。
![]()
上市是里程碑,更是新起點
作為國產高性能通用GPU的領軍企業,沐曦股份的IPO沖刺,既是對其技術實力與市場進展的檢驗,也是國產GPU產業發展的重要信號。其全自研的GPU IP、指令集及架構,以及在產品通用性、集群性能、生態兼容性上的突破,已讓其具備了與國際巨頭競爭的基礎。
然而,GPU產業的高投入、高風險特性,決定了沐曦的成長之路不會平坦。如何在資本助力下,平衡技術創新與市場擴張,如何解決客戶集中度、應收賬款等經營問題,如何在生態建設上實現從“兼容”到“引領”的跨越,都是其未來需要面對的挑戰。
對于沐曦而言,上市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正如其名字中的“曦”——晨光所寓意的那樣,這家企業正試圖在國產GPU的“黎明”中,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光明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